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婚姻家庭 >  > 怎样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怎样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09/6/11   浏览次数:2377  

    可能有不少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问题。我们往往更加关注要孩子管好自己,孩子成绩怎样?有什么特长?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观念。我们家长和老师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很多孩子的行为问题都是来源于这一品质缺乏。

    比如说,我们常常碰到恶人先告状的孩子,还有不少自私、霸道、任性、蛮横无礼甚至暴力的孩子,还有的孩子一点挫折打击就要喊自杀。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一看到叔叔阿姨带着小朋友来家里玩,就赶快把自己吃的和玩的东西藏起来,无论父母怎么讲,她都不肯拿出来与小朋友分享,把父母搞得很尴尬。还有,前不久《今日说法》上播出了一期节目。讲的是有三个孩子到水库游泳去,结果一个孩子游到深水区去,突然下沉了,其他两孩子眼睁睁地看他沉进去,没一个人伸出手去拉他们一把,并且隐瞒了该同学被淹的事,并偷偷藏起这个同学的衣裳,导致一天后才打捞起同学的尸体,延误了打捞抢救的时机。后来记者问这两个孩子,当时不远处有人,为什么不帮忙喊救命?他们说,这里守水库的人不让私自进水库游泳,所以他们不敢呼救。这个故事中两个孩子因为恐惧而可以忽视朝夕相处的小伙伴的生命,而且表现得异常冷静,让我不寒而栗。面对我们的孩子之间不会相帮时,带来的后果就将是孩子的冷漠与自私。这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悲哀吗?

    此外,在我带的学生中也总会遇到老是要求我换座位的。很多人的理由是说同桌如何如何不是。后来我发现,这些同学换了座位,仍然和新同桌合不来。因此,这就是要求换座位的同学思想观念上出了问题,他没有“心中有他人”,不能换位思考,总是盯着别人的不是,也就很难和同学相处好了。

    心中有他人的孩子容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研究发现,培养儿童对他人的同情和关心,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利他行为的水平。从而改善儿童的同伴关系,建立良好的同伴友谊。孩子长大以后,在社会上也就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心中有他人的孩子,会是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因为心中有他人,这孩子将学习当作自己的责任,长大把照顾家庭,做好工作当作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孩子,不会去做,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事,那些有暴力行为、自杀行为的孩子,多半在这方面是有欠缺的。一个心中有他人的孩子,会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可以说,孩子将来处理同学、同事、婚姻家庭等等关系,都会需要。这是人走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现在有一些大学生在学校处理不好同学关系,工作后处理不好与同事领导的关系,困难重重。这和个性惟我独尊,不能心中有他人不无关系。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体力、智力充分发展的人,更需要能与人友好相处,能关心他人,并善于合作的人。因此,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不止是对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的发展中,如果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和睦,充满互相关爱、相互体贴和友善氛围,就一定会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扩大意义来看,整个人类所面临诸多的共同问题,如环境保护、人口控制、反恐与和平、大气污染等等问题,都应该从社会成员“心中有他人”做起,做到“关心社会、国家、关心全球,关心他人、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其他物种,包括动物、植物等等。”

    因此,“心中有他人”是有益于个人成才,有益于个人未来生活幸福,有益于社会和谐的重要道德标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从小学会关心他人。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爱十分盲目,以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把孩子放在“众星捧月”的位置上就是对孩子的爱,其实这种所谓的“爱”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接受别人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而自己却不必对他人付出爱,不必对他人表示关心。这就是为什么父母对孩子不适宜的、过度的关心和爱反而会使他们自私、霸道、任性、蛮横的原因。有些父母问题舍不得自己吃穿,尽最大的可能让孩子吃好玩好穿好,只要是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无论花多少钱,家长都要给孩子买。而且买来以后由孩子专玩专用专吃。比如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镜头: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手拎着工作包,一手拎着给孩子买的糕点。对站在孩子身后物爷爷奶奶视而不见,却对孩子喊到:“宝贝,你看爸爸妈妈给你买什么好吃的?快来吃!”然后全给了孩子。这样,孩子怎么不养成独占的恶习呢?孩子对自己家里的人,包括父母和爷爷奶奶,对自己身边的小伙伴一点都不关心和热爱。当家长把好东西让给孩子时,要注意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不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需要和不应该得到。而是作为长辈有爱护幼小的心意。其实他们也很需要,除了爱幼,也要尊老。(例)

    2、学会谦让。

    教育孩子的行为准则是:凡属于自己的就不能有丝毫让步,有的家长自身就缺乏谦让的意识,与同事在一起生怕吃一点亏,在家里夫妻常为做家务吵架。还有一些家长甚至呵斥孩子在公共场合为他人做事。这些都是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倾向。所以家长们首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都能培养孩子的谦让精神。当然家长不是笼统教育孩子遇事就让,而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谦让,什么时候可以谦让。当孩子们在一起游戏的时候,家长应教育孩子对比自己小的、身体有残疾的孩子要谦让,让他们先玩,而在游戏中该竞争的,仍应努力争取胜利。

    3、学会宽容。

    孩子们在游戏、学习中难免会发生磨擦,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处理这些磨擦,教给孩子对其他小朋友多一点忍让,多一份关心,多一些谅解,遇事学会体谅别人,为别人着想。在写大字时,有同学不小心将墨汁弄脏了自己的衣物;玩游戏时有同学不尽撞疼了自己,只要是同伴“不小心”所为,而不是故意的,且人家又向你道歉了,你就应该谅解别人,而不应该得理不饶人。孩子学会了宽容,就会记得朋友,有了朋友,孩子才会真正体会生活的快乐。多半父母担心孩子一味宽容,会显得软弱,而被人欺负,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懂得有利有节的宽容。既要学会宽容他人,也要懂得保护自己。

    4、不要随便打扰别人。

    在家里爸爸正在看书学习,看电视时就叫孩子声音开小一点,邻居的伯伯要上夜班,白天在家里睡觉,让孩子到远处玩耍,不要大喊大叫,让邻居伯伯安心休息。(例)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爸爸妈妈工作很累了,孩子还要闹着带他上公园玩;已经放学了,还要赖着在学校里玩半天单杠再回家。这些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要教育孩子当别人还原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强加,要体会别人的感受,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6、以善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伙伴。

    心中有他人的孩子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前面提到孩子频繁要求换座位,一点小时事就和同学吵,有时甚至打架,老师找他来,他总是有理,别人都对不起他。最后事情弄明白了,其实不过是小事,可他却硬是要上纲上线,认为别人伤害他。只要换一个角度,不把同学想得那样坏,把同学当兄弟姊妹看,他心中的恶意和过分的防范心理也就会少些,也就会少许多误会和冲突。

    本着这样的目标,我们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互相关心。比如吃饭时,爸爸没回来,妈妈要提醒孩子给爸爸留饭菜或耐心等待爸爸。当孩子学着给父母做一点事时,哪怕是给妈妈倒杯茶,给爸爸拿支笔,父母都应该给予鼓励。在家里,家长要教育孩子对长辈要体贴照料,对亲友要问寒问暖。谁生病了,主动侍候;谁有困难,主动帮助。父母要榜样,主动、热情地关心家人或其他人;相反,如果父母说一套,做一套,不能以身作则,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

    2、就近原则。他的身边,从他最亲近的人,从他最接近的事物教育起,让孩子先关心家人,再关心朋友、同学、老师,直到关心其他人,最后升华至关心集体,关心社会。逐层递进。知识经验少,需要成份在认识上给予帮助同,行动上给予指导,如孩子开始和同伴们一起生活时,常会出现争吵、打斗、抢玩具等不友好的行为。注意结合孩子的群体生活教育孩子团结同伴、关心同伴、互相友好谦让。有的家长怕别人欺侮自己的孩子,不让他合群,结果会使孩子形成孤独、自私的心理,孩子想不到别人,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这对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3、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告诉自己做了什么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事情应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的这种良好的思想行为。这比任何的教育都要有效与快速,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真棒,爸爸妈妈为你骄傲!”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去感受他人的情结情感状态,并以此来唤起孩子类似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励孩子表现出关心、爱护、帮助他人的实际行为.

    4、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可以与孩子聊聊天,通过聊天,不仅能听听孩子在学校里的趣事,同时父母可以适当地向孩子讲讲自己工作中的繁忙与辛劳,让孩子明白为了他的生活幸福,父母要付出多少汗水和心血。再如在父母生病或不开心时,可以有意识地表现出来,让孩子有所感受,使孩子理解任何人才都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应该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心、爱护、帮助。

    5、介绍周围的人怎样为孩子的幸福出力,唤起孩子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例如,逛街时带孩子到马路上,让孩子看清洁工人不怕脏不怕累,给城市打扫卫生等。从而激发孩子尊重普通的劳动者,进一步懂得社会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所以要关心别人。

    6、尝试一些关心他人的实践活动。比如家中有好吃的东西,可以让孩子来分配,通过分配的过程引导孩子关爱他人,家长带孩子一同外出,有如问路、让座、帮助盲目过马路等等事情,家长可以一同与孩子向别人伸出帮助的手,让孩子从他人的道谢和感激的眼神里体验到助人的乐趣。

    7、使用移情方法。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这样认为,花鸟鱼虫等动植物也和人一样,都有思想和感情。因此,他们常把动植物当作人一样看待,跟它交谈,对它爱抚。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中思想行为,鼓励指导他们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培养他们对花草、动物的珍爱之情。他们对动植物有了这种珍爱之情,往往也会对人产生同情、怜爱、关心。所以,指导孩子种植与饲养,培养他们喜爱花鸟鱼虫的感情,也是增进孩子关心别人的方法之一。近期,网上出现一个护士虐待猫的视频过程。这人是典型的缺乏移情,极端自我的人,也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谴责。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