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的钟声即将敲响,新生应该做哪些准备?近日,记者走访了不少新生、家长和老师,发现心理调整比学习上的准备更为重要。
大学新生
学会独立创新
小张今年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到9月中旬,她就要到学校报到,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了。“前几天,我爸妈给了我一些钱买衣服。” 考虑到以前很少买衣服,平时穿惯了校服的小张从服装开始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准备。除了衣服,父母还早早给自己买好了手机和U盘等大学需要的电子产品。她说,户口迁移等事情父母都帮她办好了。现在就等着开学了。
大学辅导员提醒:大学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完全不同于中学,更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新生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此外,大学新生还要学会打点个人生活,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没有了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事无巨细的提醒,许多事情需要独自处理,不少新生难免手足无措,这个“断奶期”越短越好。
高一新生
缓解学习压力
马上步入高中的解睿丽早早为开学做了准备:暑假里找家教补课、去新学校“踩点”、买好寄宿用的生活用品、调整生物钟……然而,让她比较担心的是,高中会遇到更多的“精英”,学校压力会比较大。
老师提醒:做好心理调整是第一步。在新的学习群体中,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许多以前是班里佼佼者的新生就会有心理落差。要尽快调整心态,告诉自己:进入高中,每个人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自己有3年的时间可以努力。此外,注意学习方法的调整,在高一第一次考试,一些中考成绩靠前的同学成绩会下滑,原因主要是对初高中学习差异不了解,仍用初中的学习方式对待高中的学习生活。
初一新生
培养自控能力
宋洋将到初中念一年级。因为离家较远,宋洋要寄宿。在暑假里,妈妈周女士已经很注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平时都是宋洋自己洗衣、做饭。现在,寄宿需要的毛巾、脸盆、被单等,周女士已经准备好了,但依然担心:“他的自控能力,是我最担心的地方,就怕他跑出学校玩耍。”
老师提醒:小升初的孩子,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很重要。孩子要主动地适应新的环境,去熟悉新的班级和同学。初中与小学教育有所不同,初中主要是靠自觉,要培养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发现不对的苗头要耐心地说服,并加以监督。这样,才能在反复出现同一问题后,慢慢纠正并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小学新生
自己的事自己做
6岁的刘奕伶,马上要进入小学念一年级了。记者见到她时,她刚上完新学校的学前培训课,跟爸爸妈妈一起参观新校园。刘奕伶背着新书包,非常高兴,新同学有点多,让她有点应付不过来,不过她很大方地表示“不怕”。“那知不知道新学校要注意什么呢?”记者问。“老师说,要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学习,开开心心玩耍。”刘奕伶一个字一个字地,背出了老师刚教的话。
老师提醒:一年级新生上学,家长和孩子都要注意做好心理准备,一是家长,不要帮孩子背书包什么的,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二是多鼓励孩子,有的孩子起步慢,家长不要说以“你笨”、“你傻”等伤害孩子的语言。新的环境,有的孩子会比较胆怯,家长要多开导孩子,让孩子多跟同学说话、玩耍;三是要养成孩子规律的作息时间;四是教孩子学会感恩。此外,为孩子准备好2B铅笔、橡皮擦、铅笔盒、刨笔机等文具,越简单越好,颜色太多功能太多的文具,往往会分散小朋友的学习注意力。(来源: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