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医务人员的压力,我们先看一个数字:医务人员平均寿命68.3岁,国人平均寿命71.4岁。医务人员的平均寿命比国人平均寿命少三岁。做为治病救人的专业人员,却不能延长自己的生命,谁之错?
为什么身为医生,却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为什么守着医院,却不能延长自己的寿命?当我们的媒体妖魔化医生时,当我们的患者敌视医生时,有没有谁想过这个职业群体的身累与心伤。当一个职业群体前所未有的被整个社会所打压时,伤害的不仅仅是这个职业群体,所有其服务对象也必将受到伤害,而对医疗行业而言,其服务对象恰恰是全社会的个体。这是一个绝妙的轮回,也是一个令人悲哀的循环。
让我们先看看这些“妖魔”到底做了些什么,得到了哪些回报。
1. 超负荷的工作时间
医生的平均工作时间是52.5小时/周,很多情况下,医生的实际工作时间还不止于此。因为,中国的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是紧缺的,也就导致越好的医院,工作负荷越大。
2.高心力消耗
医生这个职业是公认的高投入,高风险的职业,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我们对一个职业人常常这样要求:上班时好好工作,下班后好好生活。但没有哪个医生能做到下班后不再想着病人。这样焦虑的生存状态持续下去,心力耗竭可想而知。
3.缺乏职业尊严的人生
医生本是崇高的职业,但是被妖魔化的医生早已丧失了职业应有的尊严。一旦患者身殒,医生会迎来一次全面大质疑,质疑诊断,质疑治疗,质疑责任,质疑费用。人人都能理解患者的悲痛,认可他们愤怒的转移与宣泄,却没人关心被指责的对象心里留下的痛。
4.不明不白的劳动力价值
都说医生收入高,大家一起算一算。中国一个能够独立坐诊的医生至少经过5年的本科学习和2-3年的职业成长期。一旦独立坐诊就意味着每周近60个小时的工作量,全年没有机会休假。挂号费5元,不如过街天桥上的“麻衣神相”。
5.尴尬的职业责任
医生本来是救死扶伤,任何时候以生命为第一要务,而不管其他。而在医疗商品化的今天,医生还要兼职催款人。这本来是两个互相矛盾的角色,但医生别无选择,只能在冲突中挣扎。
以上这些还仅仅只是每个医生工作中的压力,他们也有家庭要照顾,也有个人晋职晋级的要求等,这些一样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压力。因为工作性质导致的缺乏自由时间支配,他们与家人交流的时间,个人发展的学习时间也就更少,压力较一般人更重。旧的医疗改革,改变了传统的医患关系,患者把对医疗费用上涨的愤怒,指向了医务人员。他们成为制度的替罪羊,承担了太多职业责任以外的东西。如今,国家已经正视医改问题,这对医院,对医生而言都是一个契机。
但是作为医生,不能仅仅依靠期待别人的改变来减轻自身的压力。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区如抽丝”。医患矛盾已经至此,即使舆论导向改变,患者对医院的潜在的敌对关系定位必然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医务人员必须学会调适自己,关爱自己。健康饮食、适时冥想、适当运动,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生活节奏。
当然,压力有时是无法单独承担的,那就需要我们去向家人、朋友、工作单位或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也可以通过学习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学心理,优化人生,家家心理,您永远的朋友......
预约电话:0539—8303828
临沂家家心理咨询教育中心 齐鲁心理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