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婚姻家庭 > 成长心理 > 父母爱孩子是为了更好地离开
 

父母爱孩子是为了更好地离开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4/10/22   浏览次数:995  

 

    孩子一定不会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反正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把孩子教育成我们一开始想要教育的样子。因为孩子们是人。所有关于人的大小事情,都一定不会像计算机程序这边输出、那边输入般确定。
    如果非要我对“什么是成功的教育”表个态,我只能说,成功的教育,大概就是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有朝一日离开我们之后,也可以把自己的日子,过得就像以前在我们身边一样好,甚至更精彩、更好。或者说,父母的爱,就是为了离开。
    年前,朋友推荐我看看网络上一篇颇受好评的教育贴《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并且追问——咱们这些普普通通为人父母的小老百姓,在教育孩子的大问题上,到底是应该吸收郑渊洁、李开复、洛克?菲勒、甚至比尔?盖茨他老爹的高端经验?还是老老实实学习哈佛女孩刘亦婷父母望女成龙的平凡追求?
    我的意见?都很好啊!
    当然,这些书,也着实都可以不看。
    孩子一定不会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反正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把孩子教育成我们一开始想要教育的样子。
    因为孩子们是人。
    所有关于人的大小事情,都一定不会像计算机程序这边输出、那边输入般确定。
    老祖宗曾经教导我们,“圣人走后,剩下的只是书中的垃圾。”怕的就是,我们之中的大多数,都很容易被语言本身所戏弄,上了文字的贼船。所有我们能够看到、听到、接触到的所谓经验之谈,都一定丢失了总结者想要表达的大多数信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本来就是一个误会接着另一个误会的美丽碰撞,更何况还是间接进行的。
    有谁敢说,生活的郑渊洁,仅仅靠他在公开场合所表达的那些教育理念,就造就了今天的郑亚旗?还有多少人不知道,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够在中学时代拿下IBM的订单,是因为他有一个在IBM做高管的老妈——大家别误会,我在这里拿世界首富开刀,不是想说他因此就具备一般民众难以企及的裙带关系,而是想提醒大家,很有可能我们的电脑神童,不到三岁的时候就坐在一堆晶体管元件上,拿着鼠标玩叠叠高。
    简而言之,没有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可以被另一个家长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自己孩子身上。因为我们自己,不可能克隆成为另外一个遥远而模糊的人。就算勉强可以,我们也无法复制孩子们成长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父母的爱,就是为了离开。
    如果非要我对“什么是成功的教育”表个态,我只能说,成功的教育,大概就是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有朝一日离开我们之后,也可以把自己的日子,过得就像以前在我们身边一样好,甚至更精彩、更好。或者说,父母的爱,就是为了离开。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适应它所在的现实生活环境,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孩子与外面的大千世界之间,家,是一个缓冲地带,父母,就像一对领路人,在陪伴孩子一路走来的十多年(或者二十几年)里,我们抱着、领着、影响着、干扰着,直到有一天,目送着他们走向未来。
    我很难找得到合适的文字,告诉热切的父母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最多不过,是想稍微提醒大家,在寻找教育方法的过程中,也许偶然停下来、怀疑一下也不错。问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这样做,是不是在悄悄满足自己的心愿?
据我所知,很多极力推崇“快乐至上”的爸妈,绝大多数都没逃开一个很不快乐的童年;同样,还有很多想方设法要把孩子培养成伟大精英的父母,其实不过是对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
    我的意思是说,有时候怀疑比坚信更宝贵。不仅是教育,执着于教条的生活,本身就说明一个人缺乏生命的灵动。曾经接触过一位绝望的母亲,十多年来,一直在严苛地抨击中国当代教育的种种弊端。当然,如果她的职业身份是一位社会评论家,这一切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抱着这样一个态度去作一名母亲,整天都在儿子面前指责学校里的老师如何如何不懂教书育人,结果只能让这个孩子失去在校园里找到快乐和希望的最基本的能力。
    不客气地说,在这位母亲眼中,没有儿子,只有她对于当今教育界种种失望、不满的忠实听众。我们之中的大多数,应该都不会把父母做得如此失败,却同样有可能在很多生活的细节中,同样看不到孩子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仅仅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教育工作成果”,以示天下大众。
    有时候,我们寄希望于找到一个完美的、百分百正确的教育方法,私底下的心愿却是一旦将来孩子没有如愿成才、光宗耀祖,那就可以肯定是这个孩子不听话、不争气、不上进、天生不是可以发光的那块材料——而不是我们的教育不当。问题是,就算我们教育不当又怎样呢?我们从来不会渴求自己是完美的员工、完美的人,又何必苦苦要求自己做一个完美的教育者呢?
    再或者,也许我们这篇讨论一开始的立意就弄错了,结果自己把自己给绕到死胡同里了。谁说追求成功就不能把日子过得快乐?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压力重重吗?掌握知识的过程就一定艰苦卓绝吗?学校、考试、竞争,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能够避开这些重大主题。如何面对并完成这些挑战、如何承担行为的结果、如何调试在现实环境中的自身状态……以上种种问题,都没有必然的标准答案,需要父母和孩子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共同做出选择。
    说不定,与其我们这帮家长聚在一起争论不休,还不如回家放下身段、好好听听孩子的声音。
    很有可能,他们所经历的每一天,和我们头脑中想象的完全不同。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