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 电子书刊 >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1/4/26   浏览次数:2120  

    孔子:人能弘道的理想

    孔子可谓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声名最著、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古今中外的圣哲在肯定人的尊严与价值时,不都是在呼应这句名言吗?

    我读大学的时候,喜欢西方哲学,一方面是出于崇洋媚外的心理,另一方面则是不了解儒家与道家的精彩之处。我对孔子开始产生好感,是读到《论语·乡党》的一段话,短短12个字——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家里马棚失火烧了,孔子从朝廷回来,说:“有人受伤吗?”没有问到马。在古代封建社会,低阶层的人民是没有保障的,但是孔子却能以平等之心看待他们。我念书的习惯是要设身处地思考每一句话背后的条件,这一思考让我震撼不已,开始感受孔子的不凡心灵。

    真正佩服孔子,则是读了《论语·阳货》的一段长文。有人对服丧3年的风俗提出质疑,孔子的回答策略是:一个社会的伦理规范是为了让人们的心理情感得到合宜的表达方式,而心理情感的产生又可以追溯到人们幼年时期的生理需求。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这12个字使我沉吟良久。一个孩子生下来,3年以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换言之,从生理推向心理,再由心理推出伦理,依此肯定“三年之丧”是合宜的。

    孔子对经验的观察是相当深入的,哲学是对人生经验作全面的反省,孔子身为哲学家,显然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他的具体遭遇如何?他的思想有何特殊之处,以至于可以形成儒家传统,进而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家境贫困而卑微。他立志求学,精通五经六艺,成为春秋时代末期鲁国的著名学者。他年轻时担任过小公务员,管过仓库与牧场,表现可圈可点。后来他受贵族之聘,担任家庭教师之类的工作,也从此展开了平民教育的大业。他有3000弟子,成名成才者70多人。教育为人带来希望,为国家造就人才,孔子的影响与日俱增。他50岁从政,政绩卓越,55岁开始周游列国,至68岁返回鲁国,73岁辞世。

    像孔子这样的生平经历,在任何时代看来都算不上是成功的,那么他为何能对后代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呢?原因在于他的思想与言行表现。可惜的是,记载这一切最可靠的资料是《论语》,而这本像是格言录的书不但没有系统,并且不是孔子亲笔所写。更可惜的是,后代念书人,尤其从宋代之后,大都以朱熹的注解为标本参考,以至于更难把握孔子真正的想法了。

    譬如,孔子对学生提出做人处事的道理,那么这些观念势必要推源于“人性论”,亦即:由于孔子对人性有某种观点,他才会主张人生应该如何,采取像“杀身成仁”之类的坚定立场。《论语》全书中,孔子只说了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那么,南宋的朱熹怎么注解呢?他认为孔子的说法有些含混,也就是说得不太到位;他进而引用他的前辈程颐的说法,提出孔子没有准备把握“人性本善,因而必须相同”的原则,然后质疑孔子说:“何相近之有哉?”我念书念到这一段朱子的注解,心中百感交集。难怪孔子会说:“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孔子当时已经公开宣称:没有人理解我啊!

    他的杰出弟子中,颜回认真学习并努力修德,很少发表他的心得;子路个性豪爽,只想积极从政造福百姓;子贡聪明过人,口才又好,但是他心目中的孔子只是位教书匠,广泛学习并且记得各种知识而已(《论语·卫灵公》)。如果有人认为孔子的“一贯一道”是曾参所说的“忠恕”(《论语·里仁》),那么请参考两点事实:一,曾参比孔子小了46岁;二,曾参的资质“鲁钝”(《论语·先进》)。事实上,曾参晚年明白孔子的一贯之道是“仁”,所谓“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孔子的核心观念是“仁”。但是,仁又是什么?综合来说,仁是个人在真诚时所感受的内在力量,这力量要求自己去行善。我称此为“人性向善”,而善是“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依此推知,人生的路就在于“择善固执”(《中庸》二十章说“人之道,择善固执”(《中庸》二十章说“人之道,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然后人生的最后目标是《大学》所说的“止于至善”。

    由于善涉及我与别人之间的适当关系,而别人是指从父母推及天下的每一个人。换言之,我与天下人都有或近或远的关系,而我对天下人的关怀及照顾其实是来自我的人性的根本要求。也正因为如此,孔子才会宣称他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这不仅是孔子一人的志向,也是每一个认识自己本性的人都应该选择的志向。

    以上述人性论为基础,我们才明白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而还须“几欲立而立人,几欲达而达人”。孔子这种人文主义还可以推源于他50岁时所体会的“天命”。人人皆有天命,皆需满足自己的向善要求。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古今中外的圣哲在肯定人的尊严与价值时,不都是在呼应这句名言吗?

    仁是一个人在最诚时所感受的内在力量,这力量要求自己去行善。我们称此为“人性向善”,而善是“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