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少年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暴力行为,已经成为新的热点话题。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家庭人身暴力行为;另一类是家庭财物暴力行为。
首先要重视家庭心理治疗
家庭暴力中的父母常常只承认孩子的暴力问题是自己教育的失败,苦于无能为力而求助于治疗者。治疗者多采用认知领悟的方法,分析其父性尊严、权威缺乏的表现及原因。同时,也分析造成父亲权威缺乏现象中母亲应承担的责任,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分干涉的具体表现及其与发生暴力的关系,并促进父母双方沟通、交流,逐渐恢复健康的家庭结构和家庭角色,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义务,努力使父母形成一致的养育态度。每次家庭的会谈都集中讨论一个问题,通过家庭内的讨论,加深父母的相互理解,不仅如此,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也达成一致共识,对孩子的态度发生质的改变。在促进父母沟通的同时,医生教给父母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如行为疗法中的奖励强化法等,如果患者采用适当的方式来满足欲望,则给予奖励。
通过对父母的家庭治疗,父母的变化被孩子感受,使其由对父母的指责变成感谢。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孩子也能坦率地表达自己的心理,训练弱者敢于面对强者发言,强者能接受弱者的情感和意见,双亲更深刻地了解孩子,渐渐地双亲和孩子能对等地互相交谈;使孩子逐渐认识到自己对父母的暴力行为是在自己遇到挫折时,内心紧张的发泄,使其体会这是不良的应付挫折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又针对施暴青少年往往对家庭有依赖性和独立能力弱的特点,采用森田疗法,让其参加森田疗法理论的学习与活动,渐渐建立重在行动、重在目的的生活态度,以自己的行动建立健康人的生活模式,并在治疗集体中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对已、对双亲都能够一分为二的态度。
家庭心理治疗的过程,首先是与被治疗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再根据其暴力的特点及伴随的神经症症状,找出问题的关键,分别对双亲以及被治疗者进行家庭治疗,对被治疗者还采用使其以自我行动为中心的,能陶冶性格的森田疗法,最后设立共同的目标,促进被治疗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及人格的成熟。
其次,注意防患于未然
家庭暴力行为的预防是防止暴力于未然的重要方面。鉴于发生的原因,除社会背景以外,家庭是主要的因素,有必要加强家教和普及教育,使每位双亲的养育方式、家庭结构、家庭角色和家庭机能正常化,使每个家庭认识到,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才有可能塑造具有健康人格的下一代。这在我国独生子女的教育中更尤为重要,对预防青少年家庭暴力行为也有深远意义。
分析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
★家庭因素 父性缺如、父权威缺乏;母亲过分保护、过分干涉
★个人因素 性格问题:温顺、谨慎、敏感,有较强的不安全感,任性,
忍耐力弱挫折,学业挫折,被欺侮等。
青春期危机:心身的激烈变化。
★社会因素 人与人之间激烈的竞争;尊敬师长观念薄弱
实施家庭内暴力治疗,最根本的是解决亲子关系中的冲突。在家庭成员再统合的过程中,消除被治疗者的暴力症状。以修复患者和父亲或母亲的关系为主轴,与此同时改善与他人的一般人际关系;同时努力恢复其积极性,通过各种活动的实践建立其自信心。通过“重在行动”、“顺其自然”改善其性格方面的弱点,促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