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青少年心理 > 网瘾早恋 > 青少年患上网瘾 根源在父母
 

青少年患上网瘾 根源在父母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4/8/31   浏览次数:872  

  青少年患上网瘾的因素有很多,但其根源还是父母。一般而言,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很少会患上网瘾的,而那些家庭教育不过关的家庭中,孩子出现网瘾的几率将会大大提高。

  爹不疼娘不亲是主因

  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忽视孩子社交情感的需求,也不重视其他兴趣的培养,没有亲子之间的温情吴涛,瘦弱文静,细声慢语。很难想象,这位北京某名校的大二学生,半年前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操场上,竟当众给送他来戒网瘾的母亲一记重重的耳光。

  “我的生活一直很单调。从初中开始,基本上除了睡觉就是学习。”回顾自己的成长环境,吴涛告诉我们,“爸爸是语文老师,看重学习,与我交流不多。上了高中和大学,我们沟通更少。”

  2011年,学习一直很好的吴涛没有考上自己向往的复旦大学。盯着电脑上的成绩单,他愣了许久,五六天没出屋门。来北京上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是妈妈给选的,他的学习兴趣不大。大一的上半学期,数学就“挂科”。假期回家,吴涛闭门不出,白天睡觉,晚上上网。见他头发长、人消瘦,家人以为他丢了魂儿,找人来“叫魂儿”,把他气得逃回北京。

  回校后,他频繁出入网吧。“网吧里大学生和打工者居多,一个比一个熬得晚。我的自制力有人监督时还可以,上大学后没人管束,就放任自流了。”吴涛没日没夜地泡在网吧里,游戏成了生活的全部。逃课不到一个月,学校通知他的父母。父母急忙带着一帮亲戚从山东老家赶来,强行把他送到网瘾治疗基地。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无法统一,人有时候就会逃避。”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认为,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游不能自拔,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心理问题。

  该基地对已收治的5000多病例统计发现,网瘾青少年具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和人格特点。一是家庭环境冷漠,缺少温情;二是生活单调,兴趣狭窄;三是社交能力较差,缺少朋友;四是自我认同度较低。“缺少父母关爱是青少年网瘾的主要因素。”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对收治病例的统计发现,大部分网瘾青少年3岁前,与父母有半年以上的分离,没有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是孩子体验情感、发展情商的摇篮。”陶然说,父母如果不能提供孩子需要的安全感、尊重、亲密与爱,孩子就容易胆小、自卑,缺乏成就感和归属感,抗挫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自制力减弱。

  此外,网瘾孩子还缺乏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儿童成长中应与身边的邻居、亲戚、玩伴等建立越来越紧密的人际联系,这是他们社会属性的需要。

  但是,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忽视孩子社交情感的需求,也不重视其他兴趣的培养。当孩子在现实中与家长、同学发生隔阂,对未来目标感到迷茫时,就把网络当成逃避问题、体验人际情感的唯一途径。

  不良养育方式是推手

  孩子掉进网瘾的深渊,是父母的养教出了问题,既溺爱又控制。87%的网瘾少年缺乏父爱,双方有效沟通每周平均不到1小时,这类孩子普遍低自尊、高抑郁14岁的宾宾来自陕西榆林。今年3月开始迷上网游,宅在家里,玩得昏天黑地。爸爸威胁他要告知班主任,他吞玻璃自杀。爸爸慌了,无奈默许他辍学。7月暑期,爸爸买好车票想带他外出旅游散心,他不去。20多天后,爸爸旅游归来,对一直在家玩网游的宾宾说:“儿子别玩了,尝尝我带回的东西。”话音刚落,他蹿起来一把掐住爸爸的脖子……爸爸害怕了,与妈妈、爷爷、奶奶一同商量,把他骗到北京治疗。

  “孩子是家长的镜像。”宾宾的心理医生、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医师李丽娟说,孩子掉进网瘾的深渊,是父母的养教方式出了问题。

  据介绍,宾宾的父母生活上对他溺爱有加。冬天吃饭时,妈妈大碗套小碗,中间灌热水保温,以免他吃凉了。小学阶段,为了让他早晨多睡会儿,妈妈在被窝里给熟睡着的他穿上衣服。但在学习上,作为教师的爸爸对他要求高。爸爸脾气急,宾宾性子慢,稍不认真便遭打骂,从上学开始就不快乐,孩子对爸爸就是恨。

  “我们曾在3500例网络成瘾的孩子中做过调查,他们当中恨家长、恨同学、恨老师的人占很大比例。”陶然介绍,“58%的网瘾少年打过父母。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家庭伤害。”

  “家庭伤害中,首推父爱缺失,比例高达87%。”调查显示,多数网瘾少年与父亲关系不良,6岁以后普遍缺乏父爱,双方有效沟通时间每周平均不到1小时。“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是精神象征,给他们力量、自尊和勇气。”陶然表示,工作狂的父亲,爱愤怒的父亲,性格过于内向木讷、逆来顺受的父亲,都易造成父爱缺失,导致网瘾少年低自尊、高抑郁。

  “第二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兼有溺爱和控制。”陶然说,“我们发现,网瘾孩子的父母,教师最多,约占30%,其次是公务员,第三是经商者。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误区。”

  首先是教育大于爱。“教育第一,亲子关系第二。家长更看重孩子的学习,不在意情感的交流。”陶然说,心理学上的“生命之树”理念告诉我们,亲子关系是“根”,只有它粗壮发达,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生命之树常青。和谐的亲子关系意味着理解、尊重、支持和肯定,但现实中,许多家长没有爱,只有教育,导致孩子自我评价低,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寻找发泄途径。

  其次是把责任等同于爱。网瘾少年的家长都自以为是,认为他们给孩子的东西都是最好的,以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就是爱,其实这些只是责任。真正的爱是满足孩子精神、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网瘾少年严重匮缺父母关爱,所以从虚拟世界中寻求寄托。

  “我国经济发展腾飞了,教育理念没跟上。”李丽娟说,过去没钱买电脑,也接触不到网络游戏。现在有条件了,家长却“谈网色变”。“电子海洛因”是网络时代对中国教养方式提出的严峻挑战。

  改善家庭环境是关键

  父母应当努力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沟通、尊重和鼓励16岁的吉林女孩媛媛来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4个月了,她在努力学习,争取2个月后能够回家。

  “我们早晨6点起床跑操,上午有团体课或大课,下午军训或做游戏,晚上9点还有半小时的体能训练。”媛媛说,“团体课上,我们互相当治疗师,交流各自网瘾原因,讨论网瘾危害。”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由团中央青少年网络协会等九部委与北京军区总医院共同组建。2006年创办以来,采取心理、医学、军训、教育、社会体验“五位一体”的治疗模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综合干预,来这里的孩子一般要接受3—6个月的封闭式管理。

  “情绪不消除,理性出不来。”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副主任、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副主任银娟介绍说,前10天,不让孩子见父母。待情绪冷静下来,再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个体治疗、团体治疗或家庭治疗。

  孩子戒除网瘾过程中,家长扮演重要角色。该基地成立之初就开设家长课堂,教家长如何做合格的父母。上午孩子们团体课探讨的问题,拿到下午家长们的团体课上讨论,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过去说,人生天地间。如今是,人活网络里。”吴涛的父亲慨叹,当利用网络、依赖网络已成为当下的一种生活方式,家长需要跟上时代,对网瘾有适当的了解,引导孩子健康使用网络。

  “抵御网瘾这个‘洪水猛兽’,首先要改善家庭环境。”宾宾父亲认识到,父母应当努力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改变“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

  “焦虑的父母与其急于从网游夺回孩子,不如先想办法使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媛媛的父亲反思,应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着想。比如,带他们出外旅游或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孩子转移对网游的注意力。

  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陶然建议: 一是家庭预防。7岁以前尽量不让孩子接触iPad等“电子保姆”。二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尊重和鼓励。三是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建立更多伙伴关系,避免过度内向、自闭。四是培养孩子广泛的业余爱好,鼓励他们更多地参加体育锻炼、文艺活动。五是让孩子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尽量接近。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