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了,迟迟找不到工作,心里窝火无处诉说,怎么办?老板拖欠工资,通过过激的办法能不能为自己维权?总觉得单位没按政策给自己应得的福利,到哪儿去弄个明白?
在武汉市江汉区,职工或农民工但凡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多会想到一个地方——区工会心康咨询室。今年以来,咨询室已为近400人进行了心理“按摩”,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职工的身份、待遇发生变化。面对变故,部分知识层次低、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职工“想不开”,严重者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江汉区工会去年成立了心康咨询室,为有困难、有情绪的工友答疑解惑,化解职工心中的怨气,想方设法帮职工解决问题。
去年10月,某街退休环卫工人因未被纳入社保,无法享受国家补发的退休金。十几位老工人想不通,在心康咨询室咨询政策时,透露出想要上访的意图。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老人们放弃了上访的打算。此后,工会向区政府汇报了这一情况,目前,为环保工人办“两保”已被列为江汉区人大二号议案。
一位农民工干活时伤了眼睛,企业在补偿问题上一直没有明确答复,愤怒的家属找到心康咨询室,询问用“狠”办法逼企业表态是否可行。工作人员以法为据,阻止了家属的过激行为,并免费帮受伤农民工打官司,为其争得伤残补贴5万元。
心康咨询室负责人宋卫平告诉记者,工会能力有限,无法解决所有人的困难,但作为“娘家”,至少能让他们诉诉苦,发泄一下,让大家心平气和对待问题,进而通过合法手段解决问题。
齐鲁心理网 家家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