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闻联播 > 最新资讯 > 从偷单车看迷信心理
 

从偷单车看迷信心理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1/8/13   浏览次数:844  

人是迷信的动物之一,科学家已经找到与迷信有关的大脑物质和基因

      即使你是一个理性的人,你也很容易陷入各种各样的迷信。例如,你从来没有被偷过单车,你的孩子身体很棒,但你敢高调地跟别人讲吗?大多数人都不敢,唯恐自己高调的言论会招致命运的报复,从高处坠下摔得很惨很没面子——其实,这都是迷信的表现。研究发现,动物也有迷信的行为,迷信与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有关,有科学家甚至找到了相关的“迷信基因”。迷信虽然很傻很天真,给自己造成了严重的经济与健康损失,但有时也会有一些好处。

“骄傲”会导致被盗吗?

     有研究称,在8公里的行程以内,骑单车比开车还快。在拥堵的城市中,拿骑单车跟坐公交相比,恐怕十几公里之内都是单车快。因此,我上下班和采访多数骑单车,一天跑30公里也是常有的事。说起单车,我至今保持着一项骄人的纪录:纵横京广二十余载,从未被偷过一辆单车。 中国是单车大国,也是偷单车大国。在北京求学七年,常听说偷单车的逸事:某单位工会主席丢了21辆;清华大学的学生宿舍单车棚一个月丢失90辆;一位兄弟在卫生部门口放单车,创下24小时内连续丢失两辆的纪录……十多年前我在广州有一辆保养得很好的平装车,在我手上没丢,但家人骑去办事时被盗了。偷单车一度猖獗,以致各地都有“没被偷过车就不算××人”的说法——看来我既不是北京人,也不是广州人,反而成了一个异类。 我的零失窃纪录很难用运气来解释,而跟保管习惯的谨慎有关。我承认小偷开锁无所不能,但开锁总得花时间,时间越长被发现的风险越大,所以单车要有两把锁,放在只有一把锁的单车旁边,小偷自然懂得选择。此外,尽量放保管站、保持单车外貌低调等也有一定的效果。这些措施让我无论骑的是新单车还是二手车,平装车还是山地车,全部安全骑到退役。 有时我会跟别人说起自己的零丢车纪录,意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同时也推广一下经验。然而我每次都会被对方兜头泼一盆冷水:“你可别这么说,说不定马上你的单车就没了。” 这盆冷水的出现概率高达100%,然而年复一年,我的单车居然还没被偷,我的零丢车纪录还可骄傲地“吹嘘”下去。

不迷信的人百无禁忌

      香港有个公益宣传片,讲一名高空作业的工人乱放工具,别人提醒他,他还说:“果少少嘢,使唔使啊?”(那点小事,用得着吗?)结果,一把螺丝刀掉到楼下砸中人。 有个电视剧,某男开房门进去后得意洋洋地说:“又不见我有事?”话音刚落,门上放着的一个锤子就砸到他头上。 在生活中,人们忌讳说自己“没事”——很少有人敢说自己很健康,就怕下次查出个癌症;父母不敢说孩子身体棒,就怕孩子经不起“表扬”,马上大病一场。学生也忌讳说自己学得好,生怕“骄傲”会让自己下一次考试考砸。少数几次巧合,就足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仿佛说过的话、骄傲得意的态度会招来报应,其实这是典型的迷信,人们反而忽视了真正的因果。例如,东西乱放,才是砸到人的真正原因。 迷信不是人的专利,心理学大师斯金纳做实验发现动物也迷信——鸽子为了获取喂食器上的饲料,会做出各种迷信行为,例如在笼子里打转、摇头晃脑等,以为可影响喂食的安排。其实喂食器每过一段固定的时间就会释放一次饲料,与它们的“仪式”无关。 迷信的基础是条件反射。无论是人还是鸽子,只要过去有几次做了某个行为以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就会坚持做下去,尽管不一定再有好结果。如果自己有一次做完某个行为后,出现了不好的结果,下次就再也不敢做了,尽管之前做过很多次都没事——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其实,我说不说自己的零丢车纪录,与我的单车会不会被偷没有关系,说不说自己或孩子身体健康,也与将来会不会得病无关。如果你不迷信,就可以百无禁忌,说话更加自信——那句“果少少嘢,使唔使啊?”一度成了我的口头禅,这说起来实在太洒脱了。

体育明星天生更迷信

      2002年,瑞士神经学家彼得-布鲁格对迷信的人展开研究,看看他们在认知上有什么规律。他找了20个相信鬼神、阴谋论之类的人,20个不信那些玩意儿的人,让他们看一些人脸照片,其中有几张照片并非真人,而是精心拼凑而成,鼻子、耳朵、脸颊分别来自不同的人。果然,迷信的人更容易误把拼凑的照片当成真人。 然后,布鲁格给实验者服食多巴胺。这是一种大脑神经递质,可让人取得成就以后产生快感。在多巴胺的作用下,原来不迷信的人也很容易误把拼凑的照片当成真人了。这意味着,大脑多巴胺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注意到别人没有觉察到的规律,而且喜欢认为这些规律有某种含义——其实这些含义只是牵强附会。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遗传学家迪安·哈默等发现了一个与迷信有关的基因VMAT2,它负责调节大脑中的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的水平。不同人的这个基因会有些变异,有些人因而产生了更多的多巴胺。心理学测试证实,这些人恰恰迷信程度较高。 很多运动员都比较迷信。例如,NBA篮球巨星马龙在一个赛季里只穿一双袜子,穿破了也坚持补一补再穿;F1车王舒马赫在每次比赛之后,都要在赛车场寻找一种有四片叶子的丁香树叶,认为找到了就预示着下一站比赛要得冠军。原来,上述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除了与迷信有关,还与运动有关。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是人体的两大天然兴奋剂,5-羟色胺能让人情绪高涨,肾上腺素也有助于提升运动能力,这几种化学物质还能让人进入巅峰体验。

迷信运气或可增强能力

      德国科隆大学研究社会认知的助理教授里珊·达姆思科进行了3个与迷信有关的实验,发现迷信可以增强身体与思维的能力。

实验1

     让参加实验者打高尔夫球,一共轻击10杆。把球递给实验者时,研究人员告诉一些人“之前打这个球的人运气特别好”,而告诉另外一些人“人人都是用这个球”。结果,打“幸运球”的人平均入洞6.42杆,其他人则平均入洞4.75杆,前者的成绩提高了35%。

实验2

      实验者参加动作灵活性的测试:用一根塑料棒把36个小球弄进几个洞里。在做准备时,研究人员对一些人说“祝你好运”,这些人平均只用了3分多钟就完成了任务,而其他没有“好运”的人平均要用5.5分钟。

实验3

       实验者参加记忆力测试:给18张卡片配对。测试前,每人要带一件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气的小东西,即“幸运符”。一半的人可以把幸运符带进测试的房间,另一半人则被要求把幸运符放在另外一个房间。结果带着幸运符的人更自信,测试成绩也更好。 美国康涅狄格学院心理学教授斯图亚特·A·维斯博士称,我们要面对很多不确定因素,迷信给我们提供了控制的幻觉,从而缓解了紧张,让人自信地走出困境。尽管迷信有积极的一面,但维斯指出迷信可产生严重后果,例如迷信运气可加重对赌博的沉迷,迷信替代医学可让人疏远科学的治疗,造成病情加重。历史上义和团运动对“刀枪不入”神术的迷信,更是让大批“拳民”自信地冲向洋人的枪炮,结果白白送死。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