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自言自语”是消除紧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身心健康。
如果发现有某个人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你便会觉得他是在发“神经”。殊不知,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一种健康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同自我很好地交谈可以有效发泄心中的不满、郁闷、愤怒及悲伤等不良情绪,有助于消除紧张,恢复心理平衡。当你思虑重重时,若有机会听听自己的谈话,并对自己提一些问题时,那么你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或钻牛角尖的可能性就减少了。
河北省荣军医院精神科主任、心理学专家刘克红也认为“自言自语”有如下作用:
1.自己的声音有一种使人镇静的作用,自言自语可以给自己安全感,而且把心里想的话说出来,会产生与人交往的感觉。对于不擅长交际的人,尤其可以满足与人沟通的心理需要。
2.与自己大声对话可以调整思维,尤其是在紧张劳累时,我们会感觉大脑“不够用了”,把想做的或者在头脑中已经有些混乱的事情说出来,能够帮助思考,使思维有条理。
3.“自言自语”就像对朋友倾诉一样,把憋在心里的事情说出来,很好地发泄,减轻心理负担,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4.可以改善睡眠。因为冥思苦想属于混乱的内心对话,而“自言自语”摆明真理就可终止思虑,从而会使睡眠改善。同时,自言自语可以让自己专注于一件事情,不至于由于碰撞的思维引起混乱,容易使人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