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和感受之间的距离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3/6/30 浏览次数:1191
当换位思考已经成为陈词滥调,当人们习惯性地把“我理解”、“我很理解”挂在嘴边,沟通却仍旧停留在“沟不通”的局面中,合作仍旧停留在有合作的形式却绩效平平的状态中,工作仍旧停留在做工而收效甚微的情形里。根本原因只有一个:由于想象和感受之间存在的天壤之别,使行为因为缺乏改变的动力而停留在原来的形态里。
心理培训中若干心理活动的价值就在于带领人们跨越这样的天地,从而产生真实的心灵触动。比如盲行,通过眼罩这样的道具剥夺掉参与者的视觉功能,在短时间内真正变成盲人;通过不许说话的规则,剥夺另一组朋友的言语功能,在短时间能真正变成哑人。然后请“盲人”和“哑人”朋友做搭档完成一些行走、穿越或寻找任务。
视觉正常的朋友们在戴上眼罩前常常认为自己是很理解盲人的,但活动结束后“暂时盲人”朋友们纷纷感慨:“眼前一片漆黑,好恐怖!”、“什么都看不见了,就一点都不敢往前走了”、“总担心自己会撞到墙上”;“暂时哑人”朋友们会纷纷感慨:“前面什么都没有,盲人就是不敢走”、“真的不能说话了,我都快急死了”、“我使劲跺脚,告诉盲人搭档有台阶,他一点都不明白,我忽然明白了他看不见,我跺脚其实是我自己明白的方式,他是真的不知道我什么意思”。
这些来自真实感受的分享之所以带着那么多的感慨,就是朋友们虽然有过很多想象性的理解了,可一旦真的身临其境,才发现自己的想象和感受之间竟然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比如任何团队都必须有领导,服从领导是团队取得高绩效的核心之一,这些从儿时就明白的道理呈现在客观现实世界里真实的人际互动中时,不难听到“凭什么就要听他的”之类的话,而团队绩效不佳也常常是因为团队中或是缺乏了核心领导,或是领导意志没有被执行。类似的分析实在没有什么高深玄妙,很多步入职场之初的新人都能够对自己的团队做出这样的分析。但这些凭借想象的“理解”往往难以和具体的工作、行为举止结合起来。“理解”了却没有行为,原因就是想象和感受之间的距离阻碍了行为出现。
有关的心理活动很多,比如“搭房子”,用眼罩蒙住团队成员的眼睛之后,要求团队用长绳拉出一个正方形。与此同时,领导不戴眼罩、站在高处,但领导只能看不能说话。十几位团队成员常常用三十分钟都无法完成任务,而看得非常清楚的领导也常常急不可耐,团体的绩效因为失去了领导存在而几乎归零。接下来在成员蒙住眼睛、领导不戴眼罩站在高处的情形下,游戏规则稍作变化,领导可以用语言、行为等方式和团队沟通,一般十分钟之内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
对比前后两次团队绩效,朋友们往往有很多精彩的分享:团队成员分享说:“ 第一次我一点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凭自己的感觉很努力去做,摘掉眼罩才发现自己做的事情缺少了和其他人之间的配合,所以对于完成任务没有什么意义。”、“第一次活动中,我非常希望能有人来告诉我该怎么做!”……团队领导分享说:“我对于全局看的很清楚,第一次不能说话时,我非常非常着急”、“第二次我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布置给大家,提出要求后大家积极行动,这样的配合是迅速、顺利完成任务的根本”……
一个月以后,成员反馈说:“在工作中我们都更顾全大局了,认真的落实领导意图,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不顾全大局就很有可能白忙一场”;领导反馈说:“我总会有意识地让自己更多的着眼大局,作为领导我更清楚怎样才能带领我的团队创造更优秀的绩效。”
生动、鲜活的感受是促进行为改变的重要原因,来自想象的感受和源于体验、尝试的内心感受是相提并论的,这种距离就如同看人挑担和自己挑担。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