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 [转帖]以情胜情疗法
 

[转帖]以情胜情疗法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09/6/11   浏览次数:1430  
以情胜情疗法简称情胜疗法,是根据中医脏象学说五行生克的理论来治疗病人的。人有七情,分属五脏,五脏及情志之间存在着五行相制。不良的情志活动会导致人体阴阳偏盛偏衰,使心理活动失去平衡,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而正确运用情志之偏,补偏救弊,则可以纠正阴阳气血之偏,使肌体恢复平衡协调而使病愈。但实际上,情胜疗法与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互制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情绪变化有阴阳属性之分,有对立而言,当情志活动出现了阴阳的偏盛偏衰,只要采用与之相对的情志之偏,即可进行矫正,而并不一定拘泥于五行相制理论。如怒与恐、悲与喜、惊与思、乐与愁、喜与怒等,都是彼此相反的情感活动,它们可互为调节控制,使阴阳重新趋于平衡。在古代典籍中记载了大量情胜疗法的案例,略述一二。
一、激怒疗法
愤怒有忘思眠、解忧愁、消郁结、抑惊喜之效,在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中医认为,肝木之志为怒,脾土之志为思,木克上、怒胜思。愤怒虽然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但它属于阳性的情绪变动,因此对忧愁不解而意志消沉、惊恐太过而胆虚气怯等属于阴性情绪变化所致疾病,均可用激怒疗法治之。子思夫,日夜思虑,思之过度则伤脾,这在当时社会中,对女子是莫大的羞辱,因此该女子大哭大怒,怒则思解,使病得治。
据《吕氏春秋?至忠》记载:“齐王疾有,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诊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测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文挚死。‘……(文挚)与太子期,而将往而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履登床,履玉衣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王之疾乃遂已。”这则医案,是中医心理疗法的较早记载。从‘非怒王则疾不可治”、“以重怒王,王叱而起”可以看出,齐王患的是因情志而致的病,或因思、或因郁,而怒可以治思在克郁,所以文挚故意激怒齐王,王一怒之下,“疾乃遂已”。
激怒疗法的案例甚多,几乎历代的医家著作中都有记载,如清代学者陈梦雷所著《医部全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女子病不食,而北卧者且半载,医告术穷。翁(作者注:指元代名医朱丹溪)诊之,肝脉弦出寸口,曰:‘此思男子不得,气结于脾故耳。’叩之则许嫁丈夫人广且五年。翁谓其父日;‘是病惟怒可解,盖怒之气击而属木,故能冲其土之结,今宜触之使怒耳。’父以为然。翁人而掌指面者三,责其不当有外思。女子号泣大怒,怒已进食。翁复潜谓其父曰:‘思气虽解,然必得喜,则庶不再结。’及诈以其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果归,而病不作。”此案为女。 二、喜乐疗法
心之志为喜,肺金之志为悲,火克金、喜胜悲。喜为良性情绪变化,因而可以治疗因忧怒、思虑、悲哀等不良情绪活动所致病变以及与喜乐相对立的表现为阴性情绪状态所致疾病。
据传清代有位八府巡按,久病而忧其疾不愈,医者多人不见其效。后请一名医,诊之断曰:月经不调。巡接见之大笑,以后每想到此事,即自然发笑,其病不觉渐愈。笑属心志,喜可胜忧,男子岂能有月事?巡按思及此即笑,常笑则忧解,故病不觉而愈。
清代名医魏之秀所著《续名医类案》中亦有喜乐疗法的记载;“张子和治项关令之妻,病饥不欲食,常好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众医半载无效。张视之曰:‘此难以药治。’乃使二媪,各涂丹粉,作怜人状,其妇大笑。次曰,又令作角抵,又大笑。其旁令两个能食之妇,常夸其食美,其妇亦索其食,而为一尝之。不数日,怒减食增,不药而瘥。”此案病人所得狂症,与现代医学之歇斯底里颇为类似。此症“叫呼怒骂”,为发在肝。怒气冲逆,拢神明则狂,克脾土过甚则不食。张子和令媪作伶、角抵,逗以戏嬉,使妇大笑。大笑,喜之极也。喜则气缓,耗消心气。上逆之气,得下消之喜气,又诱以美食,故怒平食增,不药而愈。
三.悲哀疗法
悲哀属于阴性消极情绪,但在一定条件下,悲哀可平息激动、控制喜悦、忘却思虑,从而转化为积极的治疗作用。肺金之志为悲,肝木之志为恶,悲则气消,怒则气上,金能克木,悲可胜怒。喜与怒同属阳性亢奋情绪,与忧悲相对立,故悲哀疗法亦可治疗狂喜。 《续名医类案》中亦有悲哀疗法的案例:先达李其性,归德府鹿邑人也。世为农家,癸卯获俊于乡,伊父以喜故,失声大笑,及春举进士,其笑弥甚。历十年擢谏垣,遂成病疾。初犹间发,后宵旦不能休。大谏甚忧之,从容与太医某相商,因得所授。命家人给父云:“大谏已殁。”及父恸绝几殒。如是者十日,病渐瘳。伴而为邮语云:“赵大夫治大谏,绝而复醒。”李因不悲,而症永不作矣。喜性心志为火,过喜则伤心。心主神明,一旦有病,就会出现意识障碍,喜怒无常。李父过喜伤心,以致笑病发而不止。突获其子死讯,悲恐万分,恐伤肾,肾主水,以恐制喜,即水克 火。故病可愈。
四、惊恐疗法
即以惊恐手段制止病人的病态情绪的一种疗法。肾水之志为恐,心火之志为喜,水能克火,恐可制喜。惊又可气乱、气散,从而解除因忧思而导致的气机郁结、闭塞,故利用使人惊惶之类的刺激方法,可以治疗某些忧虑症。
据清代大医徐灵胎所著《徊溪医书》中载:某殿选新以状元及第,告假以归。至淮上而有病,求某名医。医曰:“疾不可为也几日必死,可速归,疾行犹可抵里。”殿选嗒然气沮,兼程而归,越七日而无恙,其仆进日:“医有一柬,嘱门而呈现之。”殿选拆视,中言:“公自及第后,大喜伤心,非药力所能愈,故仆以死恐之,所以治病也,今无妨矣。”殿选大佩服。此殿选状元新及第,喜乐至极,正气耗散,难以药治。名医以死相诈,惧死恋生,人之常情,新状元悲忧气结,上焦气闭不行,下焦回还不散,耗者得益,散者得敛,故能不药而愈。
现代医家何时希所著《历代无名医家验案》中载:“有病人因惊而厥,两目上窜,经治疗,它恙俱愈,而瞳仁上翻不能下,病人终日但见屋顶,不能行步及一切生活。有医者今病人坐高座,匿人于座下,于静中大声鸣金,病人大惊,瞳仁遂下如常人。”中医认为,目为肝窍,惊气人肝,此属因惊肝经阴血受损,而致目系失养所致。医者惊因惊治,令患者坐高座,下匿人突然敲锣,病人受惊,惊而下视,瞳仁遂下。上者下之,升者降之,故疾愈。
五、思虑疗法
思虑疗法就是以思则气结而收敛由于惊恐、狂喜所致涣散之神气,并通过思生理智,使病人主动排除某些不良情绪的一种疗法。脾土之志为思、肾水之志为恐,思则气结,恐则气下,土能克水,思能胜恐,故惊恐、狂喜之气散之症,均可以思虑疗法治之。
《晋书?乐广传》载:(乐广)尝有亲客,人闹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是河南所事壁上有角弓,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杯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及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因疑致疾,古今皆有之。杯弓蛇影,是其典型之例。对于此类疾病,医者只要弄清病由,对症解之,病者自会疑去意解,疾除人安。
齐鲁心理网 家家心理网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