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闻联播 > 最新资讯 > 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
 

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0/2/20   浏览次数:1341  
  编者按:即使忙得把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压缩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赶回家过年?为什么要“劳民伤财”办盛大婚礼?为什么要“兴师动众”地庆生?这些仪式,是例行公事般的繁文缛节,还是心灵休憩的港湾?本期,心理学专家就为您解读,仪式,对我们的心理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   德国心理学家洛蕾利斯·辛格霍夫认为,在当代社会,有规律的重复且有象征意义的社会活动,不管是被叫做“庆典”或是“风俗”,其实都是仪式。除了宗教仪式,还有过渡仪式(出生、结婚、死亡)、定期仪式(春节、生日、国庆节等),以及一些更个人化的日常仪式,如睡前给孩子讲晚安故事,开工作例会、做年终总结等。她也指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当传统生活所带来的安逸感几乎消失殆尽时,搭建出特殊心理空间的各种仪式,也是修复身心的心理治疗手段。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汤永隆则认为,缓解焦虑是仪式得以延续的心理需求之一。过去,人们会请巫师作法消除病痛,而如今却很少见。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疾病对古人来说,是超出能力掌控的存在,对此,他们会恐惧,焦虑,于是需要一个仪式来化解心中的不确定,并寄托美好的愿望。而科技进步以后,多数疾病可以被治疗,与驱魔作法类似的仪式也就逐渐走向了消亡。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岳晓东表示,人们在潜在意识里,都会有三种基础心理需求,即归因、暗示和安慰。这在各种仪式中都能找到蛛丝马迹。很多地方过年要烧高香,为新年祈福,只要这一年风调雨顺,人们就会觉得是烧香起了作用;而一旦遇到坎坷,则归罪于没有烧好香。说到底,这就是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归因心态在作怪。另外,有些地方的葬礼有“做七”仪式,从心理学上说,更像是一种心理暗示,预示告别完成。安慰作用则在很多仪式中都有体现,如葬礼上的告别仪式等。   过年让岁末添喜悦   眼看春节临近,还上着班的人多半开始心里“长草”:得想办法赶紧买票,得带点什么回去给爸妈,春节期间还要安排几个聚会……“其实,细想想还真没什么很期待的。现在过年就是走走形式,拜年电话少了,短信肯定也都是群发的;年夜饭花上一整天煎炒烹炸的少了,都偷懒去饭店;春节联欢晚会也没啥看头……”最近一直泡在商场超市里“血拼”年货的杨先生这样说,“但也奇怪,不走这些形式,一年还真感觉没完,心里就不对劲。”   是的,我们再怎么抱怨年味不那么浓,但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给压岁钱这些过年环节我们还是会一个不落,全程跟进。汤永隆说,相传“过年”源于人们庆祝自己没有被恶兽“年”吃掉。而现在,注重辞旧迎新的过年,除了仍有庆祝我们还“活着”、追思祖先外,更多地被演化为集中地交流感情、增加喜悦、祈求好运的仪式。   就拿放鞭炮、舞龙舞狮来说吧,本身是一种驱除“年”的手段,而现在主要是营造喜悦、热闹的年味。比如北京曾经禁放过鞭炮,如今也有条件地开禁了,只因为没了鞭炮声,这“年”过得就没味了。没了年味的“年”,即便过了,心里也总会觉得缺点什么。这就是人们潜在的心理需求在起作用。   实际上,不仅是过春节,其他节日也都有着类似的存在价值。比如,西方的圣诞节同样是在庆祝“活着”,情人节则是在向心爱的人表达情谊和祝福;而我们的“元宵节”、“中秋节”都是在给家人间的情感交流创造一个机会。   婚礼让新人更坚定   结婚,应该是人生中除了出生和死亡,最重要的一个转折。因而,即使是以“极端理性”自称的小玉,在婚期将近时也开始动摇了,“你说吧,花一大笔钱买钻戒有什么用?黄金还有升值的可能,钻石除了亮一点,就是块石头。可要是不买,或者买个‘微钻’对付一下,我还真对这段婚姻没底。”   中西方的传统婚礼仪式不尽相同:中国人结婚讲究穿红,西方人多穿白;中国人牵红线,西方人套戒指……但不管仪式上有千差万别,人们寄托的心情却是一样的。   在汤永隆看来,婚礼的主要目的,是当众庄重确认,双方的决定是慎重的,感情是深厚的,以此强化自己“告别单身,从此和另外一个人绑在一起”的信念。从理论上说,婚礼仪式越繁琐,这种心理强化的作用就越强,将来在一起走得更远的机会也更大。反观现在,年轻人怕麻烦,有些领了证却不愿办婚礼,就请亲友吃顿饭。汤永隆认为,婚结得如此轻易,难免会让人有种“付出很少,就不够珍惜”的思维倾向,离婚自然也就随意多了。   岳晓东则表示,婚礼有其收获祝福(收取结婚礼物)、感恩(拜谢父母)、寄托希望(互赠戒指是因为戒指没有终点和起点,象征永恒的爱情不灭)的深刻意义,新人们不要被“走形式”、“收份子钱”这些表面看法所左右。   寿宴让老人得安慰   什么人喜欢过生日、办生日宴?孩子和老人。只不过,人不同,生日宴的意义也不同。   对于孩子来说,生日是喜庆的。在这一天,不论是平时多么普通的孩子,都能成为焦点,他们得到祝福,收获礼物,吃上甜甜的生日蛋糕。即便总是严格要求的家长,在这一天多数也能网开一面,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愿望。在这一天,家长也是高兴的,因为孩子的成长,意味着自身血脉的成功延续,是值得炫耀的。   对老人来说,寿宴则变成另外一番考量,它更像是给老人一个召集子女的理由。这些老人,经历了风风雨雨,生命正在走向衰弱,此时最需要的是子女的关怀,最怕的是分离和孤独的焦虑,而这两种需求正好可以借由办生日宴来满足。在寿宴中,老人高兴的不在于庆贺自己的六十或七十大寿,而在于见到子孙满堂后的心理慰藉。拍张全家福,留住这个瞬间,同样也是欣慰于这种生命的成功延续。   小仪式让我们感觉安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些程序化、有象征意义的活动,让我们更有安全感和可控感。   年会。汤永隆认为,它的出现,源于社会竞争的重压下,一个企业寻求存续的需要。总结过去是为了看到成绩,坚定信心,同时也是为了发现问题,期待突破,给一年来的工作画上一个句号。   清扫房间。清理房间往往意味着把生活中累赘的东西赶走,并建立全新的希望,以此迎来一个新的开始。许多家庭有定期全家打扫卫生的习惯,这样往往能带来更为生气勃勃的家庭氛围。   睡前故事。上床睡觉对孩子而言,是从熟悉、安全的环境迈向黑暗、不确定的过程,如果父母这时能亲亲孩子,或朗读一些东西或唱首歌,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和信任感,长大后也更有集体感,可以克服个人主义带来的孤立感。   葬礼让生者释放悲伤   葬礼,绝对是最不受欢迎的仪式。那它又为什么要存在呢?汤永隆说,因为人们需要一个场合宣泄悲伤。   在死亡闯入生活时,任何人都是准备不足的。各地方的丧葬风俗并不一样,但守灵、祭拜三天都是中西方共有的告别仪式,通过这些仪式,生者有充裕的时间、亲近的空间与亡者深深道别。念及过往的回忆,想到今后的种种,你可能哭泣、嚎啕,甚至哭到虚脱,即使不爱哭的人也会泪往上涌,但这都是摆脱过去、接受新生活过程中免不了的痛苦。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如果没有告别仪式,生者更容易一蹶不振或颓废沮丧。所以,不管中外,即使亡者是客死他乡,亲友也尽量要把他运回故里安葬。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的病人。”汤永隆说,这个人在亲人的葬礼上负责全部的组织工作,从开始到结束,一直保持着理智,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然而,此后几年,他走不出过去,一直快乐不起来,没办法交新朋友,老朋友也逐渐疏远,生活得很痛苦。
学心理,优化人生,家家心理,您永远的朋友...... 心理咨询专线:16068006
预约电话:0539—8303828
临沂家家心理咨询教育中心 齐鲁心理教育网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