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安全感来自清楚的界限。全球畅销逾百万册、堪称“德国育儿宝典”的《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规矩》书中指出,为孩子立界限必须建立在两大基石之上:
基石一:赏识你的孩子
彰显好行为:相对于许多不愉快的要求和限制,父母的赞赏形成一种必要的平衡。“你把房间整理得很干净,连书桌和书架都弄得非常整齐!”“你自己一个人玩积木玩得这么开心,我真高兴!”愈能具体描述你喜欢孩子的哪些行为,孩子愈会把你的赞美当真。
让孩子看到你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许多父母往往过度强调错误,忽略了孩子的进步和那份好意,反而令孩子感到气馁。例如:当小小孩拿起扫把,主动扫着地上的碎屑时,父母的反应往往是“你把碎屑弄得到处都是”,而不是“你办到了,我为你感到高兴”。
回应孩子的每一小步: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时,从中挑出几件正面的小事加以回应,就益显重要。孩子的作业簿有一行字写得不错时,可以这么说:“这行字写得特别整齐!”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对孩子却可能是莫大的鼓舞。
赞美后不加“但”字:父母常在赞美孩子的同时,补上一句批评,例如:“这行字你写得很漂亮,其他的都乱写一通!”“你踢球技术无人可比,要是学校功课有这个的一半好就好了!”赞美孩子后,记得适时划上句点,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基石二:确立常规
先接受孩子的本质:改善孩子的行为,但不要求完美。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极限,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毫不费力的学好规矩,有些孩子要花比较多时间才做得到。订立家规时,要考虑孩子的个别差异,因势利导。
设定合理的界限:设定界限,代表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规矩一旦确立,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先想想哪些界限对你的家庭和孩子特别重要,列举出清楚明确、易理解的家庭规矩。但规矩不宜过多。孩子被一大堆规定和命令团团包围时,容易备感压力,反而不愿合作。
前后一致:规范要有一致的标准,具可预测性,让孩子清楚该遵守哪些规矩,以及如果他不遵守规矩会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