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引言:近来频频出现的校园性侵事件,让人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担忧!性侵害让孩子幼小纯净的心灵上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孩子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我们需要共同的努力。 什么是儿童性侵害?
儿童性侵害是指令孩子感到不舒服、不好的触摸和行为。例如:触摸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让孩子触摸他/她的隐私部位;强暴孩子;给孩子看一些图画或电影,上面有衣着暴露甚至不穿衣服的人;给孩子讲色情故事,或开有色情内容的玩笑。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也是最重要的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很多家长都不能很好成为孩子的一个老师,而仅仅扮演着疼爱子女的父母角色。防止孩子被性侵需要父母讲解必要的性知识。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理论,其中前四个阶段与孩子的成长密切相关,根据这四个阶段孩子的发展情况,父母在这几个特殊阶段应给予不同的教育和指导,尤其要注意一些特别事件,还要注意沟通技巧以及对孩子内心的关注。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年龄为0—2岁,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有家长会有疑问这么小需要对孩子做什么呢?万事万物都是以小见大,婴儿期是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生理上的满足,让孩子体验身体的康宁,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空间产生一种安全感。这一时期的满足会让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不容易出现对性的好奇和冲动,这样就不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诱惑。
第二阶段为儿童期,年龄为2—4岁,这一阶段孩子主要发展自己的自主感,克服羞愧,体验意志的实现。同时这阶段孩子开始有了性意识,容易产生亲子依恋,这一阶段是一个很复杂微妙的时候,如果家长给予的教育不当会使得这一时期的孩子内心得不到满足而产生问题,这一问题通常都会在青春期以后爆发出来,孩子会对性产生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但又十分好奇。所有这个时候是一个很好教育时期,这一时期的家长需要这样做:
1、不避讳有关性话题
中国家长几乎不会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大家都很避讳有关性的话题,但是这一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他们总会这样问:“妈妈爸爸,我是从哪里来的啊?”很多家长往往都会不知所措,甚至是避而不谈。这对孩子是十分打击的,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孩子的理解程度给与一个简短、诚实并且让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答案。比如通过画画的方式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性是可以说的,这不是禁区。
2、解释什么是私处,别人不能动
这时期要把孩子养成自己适宜的大小便的习惯,并且告诉他们除了自己和父母,别人都不能碰他的私处,例外的情况只是妈妈或者爸爸帮他洗澡的时候,或者当他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上厕所的时候,以及医生检查身体的时候。如果有人这样做了,一定要告诉父母,而父母不会因此生气。
3、给孩子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利
容许别人拨弄你孩子的头发,说你家孩子多可爱,这样做也许是为了面子,可却丧失了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其实这时你可以告诉孩子:“只要你不希望别人碰你或亲你,别人就不能这么做。”如果父母总是告诉孩子,别人做出这种亲昵的动作都是因为喜欢他,那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丧失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弗洛伊德称之为前生殖器期。年龄约为4—7岁,本阶段儿童主要发展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在这个时期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容易产生两种情结:一是“恋母情结”,另一个是“恋父情结”。你会发现这阶段的孩子喜欢粘着大人,父母这时候不要嫌孩子烦或者训教孩子,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满足和关爱,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得不到父母的爱,很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对比自己大的异性产生不正常的好感或性的冲动,这样容易让一些坏人对孩子进行诱惑,导致悲剧的发生。这一时期父母除了这样做外,也要强化对其的教育:
1、强化界限
当孩子不愿意被别人或亲戚拥抱和亲吻时,支持孩子说“不”。让孩子学会拒绝别人,这也是对孩子自主感的一次强化和加深。
2、消除负疚感
洗澡时间是比较好的谈论身体和界限的时间。可以说:“我想让你明白没人能触摸你的私处,别人也不能要求你触摸他们的私处。”或是谈谈现实中的事件:“一些大人喜欢对孩子做一些不恰当的事,父母的任务就是保护你的安全。如果有人做了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事要立刻告诉我们。”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又叫小学阶段。年龄约为7—12岁。这一阶段的孩子社会活动的范围扩大了,儿童依赖的重心已经由家庭转移到学校、教室、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中来,孩子在学到更多东西外,自身的危险也增加了。这一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双管齐下,监管和教育指导二者不可缺:
1、监管
现在,孩子能通过智能手机或是可以连接网络的游戏机较容易地或是偶然间接触到黄色视频。所以,父母要寻求网络设备指导方面的帮助,采取一些措施,限制孩子接触有成人内容的游戏或网站。
2、谈及性话题进行性教育
如果你的孩子和你说过类似话题,你一定要带着爱,倾听并支持你的孩子,要相信孩子在这件事上几乎是没有说谎的。这样的谈话也没有固定的模式,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可能的疑点,或是发生时间,来确定如何进行谈话。首先,要在一个私密的空间里谈。其次是要注意你的身体语言,正确的做法是:身体前倾,温和地平视孩子的眼睛,这会让孩子感觉舒服些。要让孩子知道你相信他,并肯定他及时和父母说出此事是正确的。同时,要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你们在一起做什么了?接着发生什么事了?”关键的是,不要立刻做出判断,比如说“××叔叔才不会做这样的事”,或者责备孩子“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甚至气急败坏地说“你都想些什么!这是流氓!”之类的话。这样做会导致孩子不敢再往下说了,以后再也不会说。正确的做法是,不断告诉孩子你和他一样难过,但这不是他的错,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了自己被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