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家庭治疗,创始人是大卫.爱普生和谢丽尔.怀特。这是一种新型的心理治疗取向,治疗师倾听当事人诉说自己的故事,让当事人重写自己的人生。
叙事疗法的特点
1、对传统问题的定位视觉转变
2、治疗任务的转变
3、治疗师角色的转变
叙事治疗的方法
1.将问题与人分开
叙事治疗的另一个特点是“外化”,也就是将问题与人分开,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如果问题被看成是和人一体的,要想改变相当困难,改变者与被改变者都会感到相当棘手。问题和人分家,人内在的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2.述说故事,重新编排和诠释故事
叙事心理治疗主要是让当事人先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此作为主轴,再通过治疗者的重写,丰富故事内容。而心理学家认为,说故事可以改变自己。因为,人们可以在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甚至只是重新叙述一个不是自己的故事中,发现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从而产生新的重建力量。
3.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
叙事心理治疗的辅导方法,是在消极的自我认同中,寻找隐藏在其中的积极的自我认同。叙事疗法认为:当事人积极的资产有时会被自己压缩成薄片,甚至到视而不见。如果将薄片还原,在意识层面加深自己的觉察,这样由薄而厚,就能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