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心理进行时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09/6/11 浏览次数:1976
“没有性的爱和没有爱的性,都是不和谐的。人类的性爱除了为了种群的生息繁衍以外,还应该有更深刻的内涵……”
——题记
有关于“性”的话题似乎总能触及人最敏感的神经,引发各种辨析,研究及争论。“性欲”是人类最本质的共性,在人类追寻性解放的艰难历程中,有关于性的争论与研究也是曲折的。而对于这样一个话题,我不属于性学的专门研究者,只不过是在接触了关于这方面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所思所感,与朋友们商榷、探讨、抛砖挨砖引玉而已。
一、什么是“性”?什么又是“性爱”?
在讨论一个问题之前,人们通常习惯建立一个概念,进而引申,分析研究,最后形成本质的一些特性及理念应用于实践。那么关于性,也应该有它的一个概念。
性,《新华词典》有这样一些解释,(1)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命(生命)。~能。个~。属~。(2)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开放~。指令~。(3)男女或雌雄的特质:~别。男~。女~。(4)有关生物生殖的:~交。~欲。~爱。~感。~解放。(5)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
而性爱,是指人类两性相爱;雌雄性之间的爱恋等.这里我们只谈“有关生物生殖的”这个方面“关于人的两性相爱”的一些问题。即人类为了生息繁衍而进行的性行为,进而探讨性爱的心理学意义机制。
二、性取向、性道德基础上的性心理学
是人与生俱来的原欲,为了种群的生息繁衍而实施性行为,是维系种群的基本手段,但是随着性道德的出现,人类将“性”赋予了唯美的意义机制,即常态的、善的和合法的性行为。这应该是一种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进步,是基于动物兽性基础上的人性的浪漫主义。所以,人类的性爱除了为了种群的生息繁衍以外,还应该有更深刻的内涵……
每个人由于各种原因,会拥有不同的性取向,从性道德的角度分析,大致可以分为异性的性行为取向(常态),同性的性行为取向(同性恋),畸形性行为取向(性虐待、多性性行为、强奸、乱伦、口交、肛交、自慰、恋幼癖、恋物癖、恋兽癖等等)。
性道德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性行为的基本看法与观念,在美化了“性”的神秘之后,才出现了常态的性爱和畸形的性爱之间的差别观念。
而性心理学的研究、实用机制就是在此基础上的矫正。
性心理学的研究大致分为对性行为的心理基础研究,即性爱建立的基础。
传统意义上的性道德,主张性必须是建立在合法或者爱的基础上的。因为人毕竟不同于动物。随着人类时代的更迭,这种意义机制有被颠覆的可能,但是即使如何进化发展,人类共同的思想方向还是不会背离性行为的实施是基于双方或者多方自愿的界定范围。法律意义上的“强奸”依然是为大多数人所唾弃、深恶痛绝及否定的,而且也决不能容许它的内涵转换!
其次,是关于性爱的体位和取向的研究,虽然根据实施人具体位置的不同而被一些人分门别类,但基本上只有前体位、后体位及侧体位三大类。资料已经非常完备,这里不一累犊。而关于性取向,是对异性的性行为取向(常态),同性的性行为取向(同性恋),畸形性行为取向等的机理研究。关于这个问题,朋友们已经通过大量具体而微的事实印证着它的存在以及道德非罪机制……
再次,是对于性幻想的探询。性幻想是指人类基于不同的嗜好对于其他个体、人群或某些行为而产生有关于性的联想,是一种精神性的原罪的幻想,只能从道德上否定之否定,而从法律等意义机制上无权干涉。
性幻想大致分为个体性幻想和人群(行业)性幻想两大类,而基本以“唯美”为特质。网络中备受“瞩目”与“欢迎”的各类有关于“性”的贴图基本能够证明这一论断,不再深层次阐述。最后,涉及到对性文化的探讨机制。人类远古时就有“性”膜拜,是对性的神圣性的定位,而后逐渐产生发展出春宫图、情色文学等,以至形成所谓的“性文化”。
关于性文化,不是这里所要阐述的主要问题。我们所能做的似乎就是为某些专志于此的一些人提供一些资料、借鉴、方法等,而对性文化发展的理性维护就是我下面所要说的一个性爱心理学最直接,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性教育。
三、性教育
性教育就是应用性学、性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人的性心理及行为在性道德和法律的范畴内进行正确的引导与矫正,使性爱和谐而唯美。
性爱心理学为性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方法和手段以及基本目的。关于性教育,也是一个很令人进退维谷的问题,人们都在探讨着它的可行性与方法论,似乎意见还没有统一,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需要朋友们见仁见智的探讨、沟通、交流与研究,提供建设性的思想方法,让人们的性爱更美好而和谐……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