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 > 经典案例 > 与人交往不用逢场作戏
 

与人交往不用逢场作戏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09/6/11   浏览次数:1460  

      案例:小马是个真诚而善良的青年,工作起来有股钻劲。可领导最近却找他谈话了,提示他:“以后哪怕是你不满意的,装也要装一下啊!”小马感到很郁闷:“这不是逼着我逢场作戏吗,我更愿意把真实的自己袒露给领导,这恰恰是我对领导的尊重。”从此,小马打心眼里觉得领导不懂他,慢慢开始在工作中轻视领导。领导也觉察出了,经常冷遇他,或把一些棘手的事丢给他。小马最后只好辞职离开了。

   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深心理咨询师林紫说,不仅新入职场的年轻人,许多有资历的职场人士也常受困于这种“作戏”心态,但又要勉强为之,心里很累。这时就需要调整认识。职场中,大多数人际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因为没有时间去建立我们追求的安全的人际关系,也没有精力去经营,所以会“作戏”。

  过分要求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像案例中的小马,其实是小孩子对父母的人际模式,因为父母认为只要诚实就是好孩子。但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模式变了。当我们有了社会角色后,社会就对我们的角色有所期待,因此要有选择地行事,这才能体现出尊重。如果把家庭关系模式用到单位,就是打破了角色期待,领导当然会不舒服。  如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不安全感在增长。为了生活与工作的便利,需要建立一定的人脉,但在交往过程中又怕受到伤害,因此产生出心理保护机制,是正常的。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对待各种关系,避免过多的情感卷入,保护自己。但如果始终如此防御,那就是“人格面具化”了,说明这个人内在的不安、焦虑、压抑情绪过多。人际关系的实质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我接纳程度低,就不敢表现自我,所以要伪装、要演戏。

  林紫介绍,“作戏”有四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第一种是近期内才出现的,表现为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放心,跟谁打交道都没有精力,需要刻意去装,可能是抑郁的表现。第二种是长期以来都这样,比如说一个记者性格很内向,每次采访回来都有挫败感,这是明显的性格与职业不符,要考虑换工作。第三种是有社交恐惧症,害怕与人交往,所以在不得已非要跟人交流时,就会逼自己装。第四种是总有一种内在的孤独感,他希望自己能百分百地被外界接纳,但又总觉得找不到知音,于是只好接受这种孤独感。人的内心世界中总有一部分是无法被百分百地了解和洞察的,应该容许自己有这种感觉,这并不是错,需要调整自己对这方面的认知。

  “作戏”是很累的,如果长期活在这种面具下,会更疲惫。林紫说,如果一个人感到很累了,说明他的支持系统是不良的,他应该检视自己的人际关系。如果每个关系都带着功利,则是忽略了内在情感的需要,应探求一下自己这方面的需要,去满足它。人有不同层面的需求,而“作戏”只满足了一种需求———功能性的需求。人应该在家庭、亲友中学会体验和满足情感需求,这样才能平衡人格,在“作戏”之外减少空虚感。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