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EAP服务 > 个体咨询 > 创造真正意义的成长
 

创造真正意义的成长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09/6/11   浏览次数:1445  
      庞女士有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按说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庭关系往往是温馨而和睦的。可是庞女士的家庭却硝烟弥漫:一方面庞女士总是控制不住地对着孩子发火,孩子不喜欢跟她呆在一起,庞女士自己也很难受。理智上,她想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但事到临头,她却很难控制自己。另一方面,庞女士和她先生的关系也十分紧张,她觉得自己老公不够理解自己,也不够爱她。不过,庞女士很少向她先生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而是拼命压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他们夫妻关系十分紧张。
      长期紧张而不愉快的家庭关系,让庞女士觉得自己的人生的路上布满荆棘,她孤独地在没有微光、漆黑的世界里独自摸索前行。为此,她经过朋友的介绍,找我为她进行心理咨询与个案处理。
      “你知道为什么家庭气氛会这么不好吗?你知道自己跟丈夫、孩子发火的真正原因吗?”我由问题导入了这个个案处理。“知道啊。我想我知道的。你说现在的小孩都怎么回事了?我小时候多听父母的话啊,我多乖。你说现在的小孩为什么就不能像我小时候一样听话,让父母省点心呢?我从小就听父母的话,我是一个非常循规蹈举的人。甚至某种意义上,我自认为我是一个淑女,所以我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我才不会随便像泼妇一样跟老公吵架了。”“对。我同意你对自己的判断。可是现在,我听到你的声音和话语里有很多愤怒。这种愤怒是针对谁的?孩子?老公还是你自己?”“都不是。我现在很平静啊。真的,我这个人最安静了,从来不指责、怪罪他人。”“来,我们回忆一下你的童年。当时你真的快乐吗?”
      在我的引导下,庞女士慢慢陷入了沉思。片刻,豆大的泪水从她的眼角滑落下来。在呜咽中,她开始讲述自己的童年中不愉快的片断:“其实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对妈妈是有很多愤怒的。我觉得我妈特别爱指责我。我是一个小孩子,可是一点点事情没做好,妈妈都会批评我。其实我心里也挺委屈的,也很受伤。”
庞女士显然回到了自己童年的情境中,她像一个孩子一样把身子蜷起来,抱着自己,尽情地流露、表达着自己的情绪。
      我知道,这些都是她小时候没有充分表达、被自己压抑下去的情绪。通过个案的处理与引导,她终于选择允许自己的情绪找到一个出口,滚烫的语言尽情地渲泻而出。
      “妈妈,你知道嘛,我特别希望得到你的肯定,特别希望你对我很耐心,愿意聆听我的问题与心声。”情绪的发泄后,我尝试着让庞女士回到童年的感觉里,去跟她的妈妈表述自己的真实需求:“可是,妈妈,你从来都不愿意听我的话。你觉得我什么都应该会。可是我当时只是一个孩子呀,我肯定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妈妈你就跟我急,向我发火。我知道,我一定要乖,才能得到你的爱,我才能和你相处愉快。但是,妈妈,我觉得你不爱我。这么些年了,我一直觉得你不够爱我。为什么呢?不是每个父母都天生就会爱自己的孩子的吗?现在我有自己的孩子了,我也是妈妈了。你跟我说,只有我做了妈妈,就能体会你当时的一些心情。我现在和以前一样,我尽量压抑着自己,不去和别人发脾气。有时候,我也很生我先生的气,可是我都压着,不说。可是当我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就像你当年一样,开始发脾气了。我也不想这样对待他啊。小孩子现在都不愿意和我呆在一起。妈妈,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爱我。你们当年不爱我,现在我的丈夫、孩子也不爱我。”
      “嗯,真的没有一个人爱你吗?想想当时和老公谈恋爱的时候,你们是不是也度过很美好的时光?想想平时生活的细节,他对你到底怎么样?我现在看你的姿式,我觉得你更像一个小孩子。其实,你知道吗,不仅仅是你,还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拒绝长大的婴儿住在你的心头。他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与行动。刚才在你的描述中,我听到:你总是跟自己说:我选择做一个乖小孩,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获得爱,才有被爱的资格。而真正的我是不值得爱的,没有人会来爱我。所以,当你看到孩子和自己当年的选择不一样:也就是你觉得不乖的时候,你才会那么愤怒。当老公不能满足你的需求时,你才会有那么多的情绪。来,我们再回到小时候,我们坦城地跟妈妈表达我们的需求。”
      那天下午,我陪着庞女士尽情地表达着她小时候一直想表达,但却从来不敢、也没有机会去表达的对父母的情绪。我也陪着她一起去探索,发现她老公对她并不是她所想象的那么糟糕。
个案结束的时候,庞女士紧绷的嘴角放松了。她的身体语言也再次展现出一位四十岁女性应有的风采。
“看。你多么具有成熟美。发现没有,当我们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理性会让我们变得更有力量。我们再布置一顶家庭作业。它将帮助、支持你。要不要试一下?”
      取得庞女士的同意后,我接着说:“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而不要用那个幼儿的眼光。只有采用成人的眼光,我们才可以拥抱自己,从魔幻世界里走出来,活在真实的当下。所以,无论我们在现在或将来的生活里遇到什么,都请跟自己讲:
1、 对父母的接纳:
      虽然我是我父母的孩子,可是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他们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所以,我接受父母也有不完美的一面。
2、 对自我的接纳:
      我不再是那个无能为力的孩子,我已经成年了。我有能力对自己的一切做出选择。而且我也能完全地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3、 对孩子的接纳:
      我明白孩子不是我当年的替身,他有权力选择自己的方式。而作为他的母亲,我也要接受他的选择。”
      为什么庞女士会对控制不住地对自己的孩子发火?为什么她要压抑自己对丈夫的情绪?为什么她要让自己相信自己的童年是幸福愉快的?为什么她过了这么多年都不能忘记她妈妈带给她的不愉快?
我们内心深处,往往有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这个孩子,心理学上称之为“内在孩童”。它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
1、 我们童年时未表达的情绪:
      婴儿是最无力的,他们必须依赖于外界所提供的物质才能生存。婴儿不能判断自己表达情绪的后果。所以,婴儿为了求得生存,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情绪。
2、 我们童年是未满足的期待:
       作为婴儿的我们,往往对父母有着种种的期待。但是父母也是社会人,他们面临着种种生存压力。为了照顾自己、家庭,父母并不能觉察,或者有能力全部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而这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就会我们的潜意识保存了下来,污染、影响着成人后我们的人际关系。
3、 我们的幼儿决断:
       幼儿决断往往是我们在幼儿情境下所形成的决定。例如在个案中的庞女士,她的幼儿决断就是:没有人爱我、没有人关心我。它像一个过滤器一样,在潜意识中左右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它更像一个按钮,只要外界触动了它,它就立刻开始工作,将我们的人生推入一个个的轮回中。同时,它还像黑洞一样,只吸引与之相符的信念。
      以上三点,往往形成了我们“内在孩童”。平时,我们会尽量用理性的成人我来面对外在世界。可是一旦外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内在孩童”就决定了我们的意识与行为。我们可能会发脾气、依赖、产生上瘾症的行为,情绪失控、没有安全感、想要操控环境、扮演受害者。成年人又成为没有理智的小孩。就像个案中的庞女士一样,她的情绪失控与其内在孩童有着深刻的联系。
      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小时候的经验称之为父母化或社会化。婴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他拥有完全的自我。而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外界则会不断教化他如何符合来自父母、社会的标准。父母可能会通过否定、压抑、排斥、惩罚的方式来让孩子社会化。它们就是内在孩童受伤的体验。
       面对小时候的受伤经验,如果我们一直没有觉察、看清楚自己的内在孩童,那么我们就无法真实地对待关系、周围的世界。我们也无法与当下接触、互动。我们不是在跟自己真正接触的那个人互动,而是跟我们的经验在互动。我们的生命,就活在重复演出的剧本大纲里。
       想要跃出这样的剧本,我们需要自我疗愈。我们必须用现在成人的自己来重新喂养自己的内在孩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滋养自己的心灵,例如给自己的内在孩童写信,理解、接纳自己的感受,完全地向自己敞开,与内在的自己连接。从而能自我同理、自我接纳,不被自己的感觉操控的同时,又能完全地和自己的感受在一起。这个过程,是我们头脑与情感的对话,也是完全的理性与感性的互动。它将让我们更加协调。从而有力量回到当下,对当下真实所发生的一切做出自己成人选择:以更恰当的方式处理我们的情绪、人际关系。
       这也是一个重新父母化、重新社会化的过程。它更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自我疗愈工具。它让我们摆脱内在孩童的控制,觉察到小时候的经历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情绪。它让我们学会自我怜惜,用成人的智慧连接到小孩,有力量去抚慰、同理、滋养、接纳自己。让自己的内在孩童有机会重新塑造经验,对以往的创伤进行疗愈,不再无力地沦入小时候的情境。
      人最大的力量,是成长的力量。而真正的成长,只发生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