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心理上千姿百态,我们对其分析、归纳, 总结出 9 种比较有典型意义的择业心态:
1.功利心理
求职心理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或其他知识分子身上常常可以看到。他们求职或择业的动机既有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强烈愿望,也有获取高收入、高地位的渴求。
2.安全心理
所谓安全心理就是指在选择职业时有些人往往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而选择那些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单位。例如许多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往往选择高校、科研单位,他们认为这些地方虽然收入不高,但安全稳定。
3.求“名”心理
求职者在不了解职业的内在要求或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某些工作,单纯追求“名望高、名誉好”的单位。
4. 竞争心理
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在高等院校实行奖学金和贷款制度、科研单位实行有偿合同制、人才流动以及取消干部终身制等等,都提倡竞争、保护竞争,从而强化了人们的竞争心理。
5.求闲心理
求闲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中追求舒适、清闲的心态。
6.求便心理
求便心理就是那些为了离家近或追求生活便利的人的一种求职心态。
7.奉献心理
这种心理常见于那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的求职者。他们以过硬的思想素质和对人民、 对祖国、 对事业强烈的献身精神。奉献心理是我们在择业指导中大力提倡的一种职业品德。
8.从众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求职现场寻找热门职业,报考的人数越多,她们对那些职业的渴求越大。于是人们在求职时纷纷拥挤在“三资”企业、等狭窄的小路上,甚至有人为此“献身”或受骗。
9.依赖心理
“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这句流传很广的社会俚语也在左右着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即使毕业分配制度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盼望国家继续“统分统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