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青少年心理 > 厌学逃学 > 中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5/7/17   浏览次数:802  

    进入中学后,不少同学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还有的同学会因为课程的增多、信息量的增大而产生不适应感,严重地甚至出现厌学现象。这确实是一个不好的征兆,因为高中这学习阶段可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影响一个人今后的命运。这个尴尬的成长阶段,不合适宜的出现厌学心理,是我们的同学、家长和老师所不愿面对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棘手问题。  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我通过多年的观察,了解和调查认为:在当前中学生中,多数学生是非观念,爱憎观念,思想道德观念是好的,这是一种自我意识成熟的表现。然而,厌学的现象也较为突出,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甚至还很严重。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吵闹,实行“四不主义”: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 

    其二,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10分钟就交了卷,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  其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到别的学校“擂肥”等。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  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及家长均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控制辍学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等,但是收效并不显著。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

    1.主观原因主要有:

     (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差,成绩跟不上。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动机缺失 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深层的因素则是负动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个体生意且财源茂盛的家长们,往往在不经意间误导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厌学而追求享乐。负动机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它能持久而强劲地推动学生逃避学习,老师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软硬兼施、老师的循循善诱,往往被抵消,“启而不发”者大有人在。

     (2)学习方法不当,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让人疲倦,厌烦的事情。  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底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这便是典型的习得性失助感现象。也有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长期被老师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常常违背教育规律,初一新生入学就分快慢班,将学生过早地分成等级。学生心理本来就不成熟,这样做,无形中伤害了他们稚嫩的心灵。分在慢班的学生,往往自认为是三等公民,低人一等,在学校生活中抬不起头来,许多学生便慢慢泯灭了自尊。这便形成了习得性失尊感的学生群体。  失助感与失尊感均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经过无数次的训练、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在厌学群体中,此类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

    2.客观原因

    (1)社会原因。 主要有:  ①受社会“黄色文化”影响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  ②受校外玩乐场所如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等影响,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 ③受毕业分配,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  ④受一些知识群体如教师等的生活仍然较为清贫,待遇较低的影响。  学生对学习和用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更有人说:“书读多收入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样错误认识是对社会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偏见在学校中的反射。但无论如何,这种观点对一些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是厌学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之一。读书无用论是厌学者调节心理平衡的精神支柱。

    (2)家庭因素。  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用压的办法,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此外,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3)学校原因。 主要有:  ①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高度紧张,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人格等教育长期等闲视之,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此外,一些教师厌恶,歧视后进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  ②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如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习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无味等。 学生对学习态度存在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使学生厌学习。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内疚、厌恶等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与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学习。他们好像感到只有远离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课。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逃学,有的干脆放弃学业出走和退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经常抵触对立。此外,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也是厌学患者的重要特征。 
    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
 
1.把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来抓。
 
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
能激发爱国热情,
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强烈的责任感,
有发奋进取的欲望。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言行,活动的指导,推动和制,  
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它可以使个体正确地认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可以帮助个体确立起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可以使个体建立起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个体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着重抓好如下几个具体方面的教育:
 
(1)学习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的形势下,一
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不仅不能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
出贡献,而且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一般地说,文化程度,水平高,致富门路多,致富速度快;
反之,往往致富无门,或致富较慢。在当代,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
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
 
(2)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急剧变化发展的社会,新时代的发展,
客观上要求,迫使人们具有更高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这就在更宽泛的领域里向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
因此,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3)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立国,强国的需要。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受教育掌握先进
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技术业务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
做贡献。只要努学习,掌握科学技术,才能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榜样教育,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教育。
榜样的力量无穷,它对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起事半功倍作用。
学生如果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有艰苦创业精神,就会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学校诸多的德育内容中,这些教育应处于突出的重要位置。
 
2.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
为此,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
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
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
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
其次,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
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
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
但学校对在行为上过于放荡,思想工作又长期失控的个别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恰如其分的处
分是必要的。也应给学生或子女一些挫折教育,自立锻炼以及心理调节培训,想方设法增强,
学生或子女抗御精神负担的能力,以增强学习信心。
 
3.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
社会群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否重视激发,培养和发挥其成员的自尊
心和自信心,在工作或学习上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大一样的。
只有使那些厌学的学生充满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其严于律己,勤奋学习,推动其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学校是执行社会化使命的专门群体,教师对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自我意识的社会化方式去影响学生,
多做点思想教育工作,多启发诱导,排除其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其次,学校要用得当的奖惩方式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由于奖惩方式的实施,个体受到感化,久而久之,个体就会慢慢地从社会群体的心理行为规范变成个体的心理行为规范,达到改变厌学的目的。
 
4.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
而企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
印证所学的知识,
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勤学成才"
等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读报等活动,
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社会价值,
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也可以结合教材组织,
布置或指导学习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乡进行社会调查,
搞一些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竞赛,
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
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类组织兴趣小组或特长班,
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以此推动学生勤学。
 
5.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
得当的教学方法,
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如何付诸实施:
 
(1)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演讲,辩论,讨论,
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
让学生尤其厌学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班主任上班会课也应如此。
 
(2)要多检查,指导厌学者的作业。这样,才使他们体会到平等观念,感受到老师的慈爱,好学上进。
 
(3)布置作业应适度,新颖,体现能力培养,杜绝“题海战术”。
 
(4)多指导学法,交给学生学习"钥匙"。教给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诱发学习的学习兴趣。
 
(5)联系社会热点。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教师应把它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6)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得体。
 
(7)用发人深省的漫画,插图,用工整,美观,精巧的板书,也能增强趣味性,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6.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
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
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
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缩短心理上的距离,
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平时多主动接触学生,
变守住讲坛授课为深入到学生座位中间讲课,
缩短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
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
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
这样的教师一定得到学生的尊重,使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加倍的努力对待学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
以情育情,
以情引情,
以情换情,
就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
 
7.加大整治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及网络,书刊,音像制品等力度。 
为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对营业性舞厅,任何时候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对营业性的电子游戏室,台球室,除法定节假日外,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
对网络和书刊及音像制品应开始规模宏大的整查活动,
清除那些宣扬色情,凶杀,恐怖等不健康的东西,并依法严惩制造,传播者。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
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
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
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