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心理 > 人际关系 > 如何学会与别人沟通
 

如何学会与别人沟通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4/8/22   浏览次数:740  

    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一、沟通的概念:沟通是指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二、沟通的分类:
    1、人际沟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
    2、大众沟通(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中介的信息交流过程。
    三、沟通的结构——沟通过程的组成:
    1、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
    2、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
    3、通道:是沟通过程的信息载体。人际沟通是以视听为主的沟通;日常的人际沟通以面对面的沟通为主。
    4、信息接受者:沟通的另一方。
    5、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
    6、障碍:人际沟通常常发生障碍。
    7、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景。
    四、沟通的功能:  
    1、获取信息的手段
    2、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
    3、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
    4、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
    5、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与效率的提高。
    五、人际沟通的分类:
    1、按组织系统——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按信息流动方向——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3、以信息源及接受人的位置——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4、按沟通形式——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5、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 
    六、沟通网络: 
    1、正式沟通网络: 
    1)链式  
    2)轮式  
    3)圆周式  
    4)全通道式(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较高)  
    5)Y式  
    2、非正式沟通网络:  
    1)流言式 
    2)集束式——葡萄藤式  
    3)偶然式
    七、网络成瘾:  
    1、概念:网络成瘾是过度利用网络,对网络形成高度的心理依赖的现象。  
    2、类型:  
    1)网络交友成瘾  
    2)网络游戏成瘾  
    3)网络色情成瘾  
    4)网络信息收集成瘾  
    5)计算机成瘾  
    6)其他网络强迫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发表文章、网络拍卖)等等。  
    3、后果:  
    1)个体角色混乱  
    2)人格扭曲  
    3)道德感弱化  
    4)学习工作受到极大影响  
    5)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变得混乱不堪  
    6)对人的身体健康也危害很大。  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秩序和公众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害。  
    第二单元 体语沟通  
    一、体语(身体语言):包括:  
    1、目光与面部表情  
    2、身体运动与触摸  
    3、姿势与装饰  
    4、身体间的空间距离  
    二、体语沟通:是指通过身体语言实现的沟通。  
    三、常见的身体语言:  
    1、目光接触与面部表情:  
    1)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  
    2)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是人们运用较多的体语形式之一。  
    3)当个体的目光与面部表情出现分离时,表达个体心态的最有效线索是目光而非面部表情。  
    2、身体运动和触摸:  
    1)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如聋哑人  
    2)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是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方式。  触摸是一种本能,是一种需要。  
    3、姿势与装饰:  
    1)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表达某种情感及态度的体语。也是常见的沟通方式。  
    2)服装、化妆、饰品和携带品,也都能透露一个人的情趣、爱好、情感、态度、社会角色等多方面的信息,在人际沟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人际距离:  
    1)概念:人体与他人沟通与交往时双方的空间距离。  
    2)霍尔的人际距离:  
    (1)公众距离(12—25呎):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场所的人际距离,沟通往往是单向的。  
    (2)社交距离(4—12呎):彼此认识的人们的交往距离。  
    (3)个人距离(1.5—4呎): 朋友间交往的距离。  
    (4)亲密距离(0—18吋)):亲人、夫妻之间的距离。  
    3)影响因素有文化、民族、社会地位、性别等。  
    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1、概念: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2、特点:1)个体性: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喜欢和亲近成为主要问题。  
    2)直接性: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  
    3)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1、定向阶段:包括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初步沟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2、情感探索阶段: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建立感情联系。  
    3、情感交流阶段:双方的信任感、安全感开始建立;  沟通的深度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4、稳定交往阶段: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的私密性领域,沟通与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  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1、定义:自我暴露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  
    2、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3、自我暴露与信任之间的关系(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4个水平:  
    1)第一是情趣爱好方面,比如饮食习惯、偏好等;  
    2)第二是态度,如对人的看法,对政府和时事的评价等;  
    3)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比如自己的自卑情绪,和家人的关系等等;  
    4)第四是隐私方面,比如个体的性经验,个体不为社会接受的一些想法和行为等等;  
    4、关系越密切,人们的自我暴露就越广泛、越深刻。但有一个特例,就是彼此完全没有关系的人,可能达到完全的自我暴露。  
    5、自我暴露是人际关系、社文明发展水平的指标。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相互性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前提  
    2、交换性原则: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 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有价值的,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或得等于失,至少是别得别太少于失。——价值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否定和贬低。——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  4、平等原则:让对方感到安全、放松与尊严。  
    五、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的三维理论(FIRO)  
    1、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1)包容需要:与他人接触、交往、相容。  
    2)支配需要: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  
    3)感情需要:爱他人或被他人所爱。  
    2、人际需要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  
    3、人际需要的表现有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  
    4、六种人际关系取向:  
    1)主动包容式——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对参与社会生活;  
    2)被动包容式——期待他人接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3)主动支配式——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4)被动支配式——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5)主动情感式——表现对他人的喜爱、友善、同情、亲密;  
    6)被动情感式——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5、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以满足的决定性影响:  
    1)包容需要:如果儿童与双亲交往少、会出现低社会行为;如果对双亲过分依赖则会形成高社会行为;如果与父母适宜地沟通、融合,会形成理想的社会行为。  
    2)支配需要:如果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他们一定自由,使之有自主权,会使儿童形成民主的行为方式;如果过分控制,则易形成专制式行为方式,或形成拒绝支  配式的行为方式,或者焦虑过重,防御倾向明显。  
    3)感情需要:如果儿童在小时候得不到双亲的爱,长大后会出现低个人行为,如表面友好但情感距离大,担心不受欢迎;如果儿童生活在溺爱环境中,长大后会表现出高个人行为,如强烈寻求爱,希望与人建立亲密的情绪联系;如果能能获得适当的关心、爱护,就会形成理想的个人行为,长大后既还会受宠爱若惊,也没有爱的缺失。  
    6、舒茨的群体整合原则:包容——控制——情感。  
    1)群体形成过程:开始是包容,而后是控制,最后是情感,这种循环不断发生;  
    2)群体解体过程:顺序和群体形成过程相反,先是感情不和,继而夫去控制,最后难于包容,导致群体解体。  
    六、人际关系与幸福: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夫妻、亲密朋友之间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二、人际吸引的形式:亲合——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中等强度的人际吸引;爱情——最强烈的人际吸引。  
    三、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熟悉和邻近:与交往频率有关;  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  
    2、相似性: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  
    3、互补: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表现形式:需要的互补、社会角色的互补、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  
    4、外貌的吸引力:  
    5、才能:有才能的人如果犯些小“错误”,会增加他们的吸引力。  
    6、人格品质:是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有: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
  其中,真诚是最重要的人格品质。  
    第五单元 人际互动  
    一、人际互动的概念:  
    人际互动即人际相互作用,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  
    二、人际互动的形式:  
    1、合作:  
    1)定义:合作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  
    2)条件:
    (1)目标的一致  
    (2)共识与规范  
    (3)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  
    2、竞争:  
    1)定义: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  
    2)条件:
    (1)只有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  
    (2)目标是较为稀有或者难得。  
    (3)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一方赢,一方输),也可能出现双赢结局。  
    (4)竞争是有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  
    3、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多伊奇认为  
    1)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目标与手段间如存在相关依赖关系,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  
    2)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对合作关系;  
    3)当不同个体的目标手段存在消极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即只有下自己有关的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自己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三、人际互动的哲学:  
    1、利人利己  
    2、损人利己  
    3、利人损己  
    4、损人损己  
    5、不损人利己:无涉他人,独善其身。  
    6、利人不损己:举手之劳,济人于急难。  
    四、社会支持:  
    1、定义:个体从与其他人交往中获得的帮助支持。  
    2、分类:  
    1)尊重支持—情绪性支持:不论个体犯什么错误和有什么缺点,都让对方感到爱、接纳。  
    2)信息支持:帮助个体得到理解、确定和应对问题事件的支持。  
    3)工具性支持:以经济手段、需要的服务,或物质资源等为形式的具体的帮助和支持。  
    4)社会同伴关系支持:通过花费时间与个体在一起共度时光,从事消遣和娱乐活动,分散对困境的注意力或促进积极的心境,来应付问题事件的支持。如临终关怀。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