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青少年心理 > 厌学逃学 > 从不同人格类型分析厌学的原因 |
学生不爱学习,甚至回避学习的现象越来越多,究竟是什么让现代的孩子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呢?下面我们通过不同人格的孩子来分析厌学的不同原因。
厌学现象多发于12岁-18岁处于中学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学生。这一阶段的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越来越接近成年人,他们的自主意识迅速增强,逐渐从对权威(父母和老师)的恐惧和顺从中脱离出来。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态度、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其主要表现有: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敷衍了事。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并对此感到痛苦、紧张、焦躁。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不同类型的人格厌学原因不同
现有文献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总结了一些与厌学相关的人格品质。如敏感、不安全感、抑郁、焦虑、稚气、人际紧张、情绪紊乱等。通过对这些品质进行心理动力学的分析,发现个体人格品质的形成与其心理需求及其对待这种需求的态度密切相关。不同的需求以及对待需求的态度,形成个体独特的一套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我们把它称为人格结构。人格结构的外显表达呈现出各种人格品质,他决定着个体应对现实的方式。
结合个体的心理需求及个体对待需求的态度,将厌学原因分为:安全缺乏型厌学、自尊维护型厌学、情感依赖型厌学和意义缺乏型厌学。
安全缺乏型厌学者的学习动力是对安全感的神经质追求。他们对自己的生存能力非常缺乏自信,对未来充满了焦虑。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学业成绩和其他能力与他人相比较,一旦发现有不足之处就会非常自责和恐慌。即使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也无法看到自己的优势。无休止的自我否认和绝望感最终使他放弃学业。
从不同人格类型分析厌学的原因
自尊维护型厌学者的学习动力是对自尊感的维护。由于缺乏无条件肯定自己的能力,于是过分依赖他人的评价,所以非常在意学习成绩的好坏,试图通过维持成绩来控制别人的好评,以维护自己的自尊感。学习成为他们好面子的手段。一旦觉得自己可能达不到既定标准,就会躲避考试,甚至不愿再去学校,以保护自己脆弱的面子。在对厌学中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平时成绩不错的高三学生会因此装病逃避高考。然后用“别人会觉得如果我参加考试,一定也不会比别人差。”的想法来安慰自己。
情感依赖型厌学者的学习动力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喜爱。他们最大的痛苦是被同学孤立,无论他们的成绩有多好,一旦产生人际矛盾,如被人误解、羞辱,或被好朋友抛弃等,都会极大地影响他的学习情绪。同时,这部分学生也极易发生早恋,并因此而无心学习。
意义缺乏型厌学者追求自由轻松的生活。这是一种退行的动力,是通过想象来构筑一种婴儿般的无所不能感,这种感觉的维持,就需要逃避现实的挑战。因此,他们会无意识降低自己各种成长需求,表现为对什么事都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凡是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事都会被他们厌弃。学习这件需要吃苦才能完成的任务自然就成了他们厌恶的对象。
以上各种类型是各种人格在学业上的直接表现。还有一种厌学的原因是移情,指的是将对重要人物的负面情绪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对学业的厌恶情绪。比如不喜欢某位老师,就讨厌上他的课,从而耽误了该门功课的学习。这种厌学相对于人格品质导致的直接厌学情绪来讲,是一种间接的厌学因素。
孩子厌学,可能是一种或几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需要找到其厌学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以指导和培养。这样才能让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
案例:
小明是一所重点学校重点班的学生,因为高一、高二时不太努力,所以刚进入高三时他的成绩不是班上最好的,但他很自信,相信自己能冲入前几名。于是,在上学期一开始,他就为自己的一轮复习制定了较全面细致的复习计划。每一天都老老实实地实施、检查计划的完成,一直坚持到一诊考试前夕,终于把该复习的内容全部拉了一遍。虽然很累,也曾苦闷过,但毕竟一诊考试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回报,他考了全班第一。回顾走过的四个月,他觉得真的是太苦太累了,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寒假期间,他决定先给自己放几天假,好好地睡个够……开学了,回到学校的他发现他已经没了上学期的干劲。刚开始几天,他还以为要适应一下。可一周过去了,看着同学们都忙忙碌碌地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他却无论如何也紧张不起来。拿起书,觉得已经复习过了;拿出错题本,又懒得去做;看看紧张复习的同学,又为自己在无谓地浪费时间而着急。他知道这样下去他会从顶峰落回低谷,可他该怎么办?怎么才能找回以前的干劲?
案例点评:
小明同学这是出现了厌学心理。厌学心理是内心对过去的单调学习方法的一种无声抗议。小明在上学期一直埋头苦干,因为紧张、投入,达到了一种忘我的状态,所以当时感觉不出来厌烦和疲倦。这时,如果继续保持这种紧张状态,也能够因适应而坚持。但不幸的是,小明在考完后就大大地彻底地放松下来,这一放松,就真真切切地感到了前面的“累”,也真真切切地体会了放松的“爽”,这个放松的体验就驻留在了他的潜意识中。我们都有过爬山的经历,当我们爬得精疲力竭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放慢速度,却不停下脚步,那种累感也不会再增加,仍然能够坚持走到山顶。但我们如果躺下来休息,就很难有勇气爬起来继续再爬了。这就是因为两种体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取舍倾向,“本我”是以“快乐原则”办事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传说,有一位禅师学识渊博,很受人崇敬,前来拜师求学者络绎不绝。一位学者也慕名而来。他随众人听了三天禅师的讲学,觉得没什么收获,便向禅师单独请教。老禅师端起一只装满茶水的杯子,一边继续往里加水,一边说:“请喝水。”“水溢出来了。”学者赶紧提醒禅师。禅师说:“哦,杯子是满的,怎么学?”学者恍然大悟。
像小明这样的同学要走出厌学心理的影响,激发起斗志和活力,就要先把心房倒空。首先暗示自己:我能在一轮复习中获胜,说明我的能力很强,我还能继续拓展空间,力争二轮复习的胜利。然后,把自己归零,像一轮复习前一样,在新的平台上,按新的要求给自己制定新的复习计划,前一轮是“拉通”,这一轮要“夯实”。再以后,就是像前一轮复习一样,老老实实地埋头苦干。小明已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做起来是能够达到那种境地的。相信他也能在“二诊”考试时再获第一。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