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理疗法 > 叙事 > 叙事治疗版本一 |
一、叙事谘商的基本假设
1.叙事的隐喻:
(1)叙说是人类的天性,人都活在生活中,人也都有说其故事;
(2)故事是有生命的东西,每个人用其故事来展现其人生;
(3)自己是故事的作者.生命中发生的事很多,但我选取其中的情节来成为我的故事.人会过滤生活事件中何者会进人我的主要故事(dominant story);
(4)人经历事件,也不断诠释其意义;
(5)总有特定的事特别突显,不断的储存记忆.成为围绕著某个主轴,曲调的我的主要故事; 不符合这个主轴,曲调的,不被注意的事件,称为替代故事(alternative story);
(6)治疗师应相信生命中有其他部分,虽未被描述,但仍在许多可能性,治疗师的职责即在求与当事人共同寻求新的事件,创造新的故事叙说,并赋予新的生命意义.一个替代故事可以纳入当事人的生命故事曲调之一时,即使有问题的故事(主要故事)依然继续存在,但当事人可以有更新的不同可能。
2.社会结构与后现代世界观:
(1)权力深植文化中,压迫著我们;
(2)社会中的主流论述经常决定我们应如何说故事,限制我们述说故事的创造力;
(3)替代的故事,经常是无法纳入主流论述而被遗忘;
(4)解构主要故事的文化信念,可以带来新的可能性;
(5)多重的述说,多动的真实,代替主流论述与唯一的真实。
3.人与问题的关系:
(1)“问题”才是问题,人不是问题。问题本身有其生命,问题运作时会影响此人,但此问题不是此人;
(2)看到问题是一故事,但可有另一个故事,问题的出现是有其世界观;
(3)每个人都是专家,是自己问题的专家,由其来评断其生活或问是好不好;
(4)见治疗师之前,早就自疗一段时间了;
(5)许多问题都是种族,阶级,性取向,性别等文化环境所营造出来的;
(6)寻求帮助会造成低估自己能力,会限制他们自我资源的应用;
(7)再度对生命取得主权,会重新取得自我的资源;
(8)问题的控制力不会绝对的掌控的.人的一生当中,总有几回不被问题影响的经验,问题是不会百分之百操纵人的。
二、打开生命故事的重围——发展外化式的对话
1.外化对话的基本概念:
叙事治疗最广为人知的策略:问题外化(extematizing of problems)是由 Michael White and David Epson二人发展出来的.
(1)问题会运作冲击或渗透人的生活,是独立於人的东西,化外是此信念的实践;
(2)问题外可以打开空间,让当事人做自己故事的作者;
(3)外化的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4)问题外化不是要消灭,铲除,杀死问题.透过外化是要创造一种语言的和关系的情境空间,让原本被问题给挤压,压迫,和控制的个人满能够想像并活化个人如何与问题有不同的关系或较偏好的关系;
(5)外化对话已渐替代问题外化,其意义在於外化的态度与使用,是在谘商关系中不断持续开展的。
2.如何进行外化:
(1)客观化:将问题和当事人分开,使当事人有一空间来省视问题和自己的关系.谘商师可以透过修饰当事人使用的语言,使问题客观化,例如:“他的误解是如何让你感到难受”,“内向是怎样让你无法和人形成朋友关系”;
(2)命名:在经过一段谈话后,谘商师可以请当事人对其描述的困扰或经验给个名字,例如“后已谈了不少有关你在学校里的一些事情,不晓得如果要为你在学校里碰到的讨厌的事,取个名字的话,你会叫它做什麼”;
在谘商的初期,当事人的叙述仍不充分时,命名可能会有困难,此时可暂时以「它」或「这个困扰」来指称,等资讯较多时再请当事人命名较妥适。
(3)拟人化:这是较具戏剧效果的方法,是将问题视为有生命的个体,它是有动机,有想法,有感受的东要,它会侵入当事人的生活领域,人际关系.例如“冲动这个家伙经常对你说些什麼”,“逃避这个坏东西似乎会溜进你的学校生活,你知道它的有什麼企图吗?”
(4)探索“问题”与人的相对影响问句:有四个方向著手。
①问题发展的历史长度 :例 「这个问题跑出来多久了 」,「这个问题变得更严重 还是变得比较好 」
②问题统治的幅员 : 例“它影响你的生活有那些层面”,“它似乎影响了你的学校生活,还有其他部分 比如在家”。
③问题效应的深度 : 例“它影响你的朋友关系有多深刻”,“这个问题的压感有多重”。
④问题如何达成上述的影响:“自责是如何告诉你,你应该要对父母的离婚负起责任”,“孤单是如何侵入你的家庭,偷走了你所有的快乐”。
三、照见生命故事中的例外与闪亮时刻 -----独特结果的问话
1.独特结果的意义:
独特结果是指那些无法由充满问题的主要故事所预测的情节或经验;
2.独特结果的问话:
透过发问引导当事人寻找过去,现在时间中,症状问题没有发生的例外情形,当事人对付问题有效适应生活的例子,以找回这些正向,有能力感,自信的情节,以破除旧有故事的强势,以创造新故事的可能空间.
①关於既有的独特结果:例“过去两周中和母亲冲突中,有没有那个时刻,你曾觉得冲突有减弱的迹象“。
②假设经验的对话:例“如果没有自信已经把你控制了,那时会发生什麼事”。
③不同观点,背景与时间架构的问话:例“关於你怎麼适应这种困境,你的祖母会怎麼说”,“懒惰影响你全部的生活,还是只影响学校生活”。
四、结语
叙事谘商经由问题外化,独特结果及发展替代故事的对话过程,发现已存在当事人生活经验中,但未说出的或遗落於原先自我叙说之外的闪亮时刻及独特结果等事件,催化当事人得以和充满问题的人生故分开,他们将体验到原属个人的自主力量与动能,这种赋权给当事人的过程,是相当具有力量的。
然而,叙事谘商更重要的冲击,应是在开启谘商辅导工作者对於专业权威也可能是一重压迫的反思,凹力锵看待当事人和其问题的视框,由内在病理转变到发现并重视当事人内在知识和正向力量,这基本上是一种看待生命方式的转变,也是一种世界观的转变。
焦点解决短期谘商的基本精神:
1.正向焦点思考的益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解决问题观点.谘商员引导个案讨论问题解决之道;
2.“例外”带出问题的解决:协助个案找出例外,让个案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
3.没有一件事是永远相同的:谘商员尽力去发现问题没发生的时刻,或找到问题没有发生时的情境和行为;
4.“小改变“价值大:增加个案的成功经验,协助个案找到著力点;
5.合作是必然的:谘商的改变并非要按谘商员所想的改变,而是要按个案所要的改变去发生.谘商员要了解个案对他们的问题是怎麼想的,个案所认为的改变是什麼;
6.人们是自己的资源:人们拥有解决自身问题需的能力.,谘商员的责任是协助案发现自拥有的资源;
7.意义与经验是交互建构的:意义来自我们与环境的互动,是透过个人经验所形成的,谘商员重视个案对事件的解释以及在事件中采取的反应与行动;
8.经验的描述与行动的选择是循环的:可以藉由改变看问题的观点达到改变行为,或藉由改变行为,达到改变看问题的观点;
9.意义存在於反应之中:假如他人对我的反应方式和我所预期的不同,表示讯息传达的过程有所误解,商员要修正,用不同的方法来助个案改变;
10.个案是自己的专家:谘商员是协助个案自己去设定改变的目标,让个案成为改变的决定者;
11.整体性:个案叙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会影响他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即使是小的改变,都予以珍视,那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12.训练团体的成员:协助团体的成员协商出问题的解决目标,并找出个人可以做到的行动。
(摘录自焦点解决短期心理谘商--张老师出版)
一、第一势力——精神分析
——无处可藏,这儿无处可藏——潜意识;
——二分本我,五分自我,二分超我,一分缺憾还诸天地——人格观;
——冲突,平安,潜藏的需求——防卫;
——黑甜小夜曲——梦。
超个人谘商正向解梦.她不把自己置於“输”的位置上。
二、第二势力——行为主义
——多余行为与不足行为——学习论;
——矫正与教育过程——历程论;
超个人谘商则触及心灵内陆,追寻精神与灵感合流……
三、第三势力—人本主义
——你我独特的经验世界——只因您是个人;
——潜能,自我抉择与实现——人的可能;
——意义的追寻—存在,对世界采取行动;
存在人本主义为超个人谘商之活水源头,其支流更汇自神秘的东方……
四、第四势力——超个人心理
(一)基本概念
——连接科学与宗教,哲学;
——世界以痛苦状态的存在,也并存喜悦,爱及希望;
——超越生活经验与开放自己,痛苦状态改变的开始——体谅的生命观,升华……
——超越文化限制,立足西方,吸纳东方禅学,太极,瑜珈,民俗……
——关心人类意识“最佳”的发展,提升意识,超越自我,痛苦;
——探索意识状态之变化——梦,药物迷幻经验,冥想,宗教体验……
——研究生理发展之变化——松弛活动,太极拳,静坐……
——强调生活经验灵感(近高峰经验),心灵洞察力(藉佛澄心……);
——同理心,灵魂现象,天人合——经验;
——使用直接的指导,教育,发展正向自我影像,成长精进。
(二)超个人谘商技术
——身体放松技巧,沟通技巧,生理回馈,视觉分析,释梦,精神训练;
——基本冥想,幻想引导,幻觉与冥想辅导;
——佛学,禁欲,祷告,静坐冥想,音乐,舞蹈;
——太极与瑜珈——柔软,伸展与修行的动功;
——禅行与禅悟——禅的行动派;
——法轮功法——使千万人身体健康,人心向上说;
——意义治疗法;
——心理分析;
——意志锻鍊;
——基督团契,诗歌,读经,祷告等治疗法;
青少年流连“网咖”之分析及其辅导与学校对策;
网路便捷,无远弗界特色结合游戏软体,情色资讯,聊天室,线上交友等功能,架构其虚拟的网路世界,满足青少年心理需求。
1.青少年沉迷网咖因素分析:
舒适的环境取代简陋的电动玩具场;
增加游戏,交友,休闲等功能,更具吸引力;
普遍设置,低消费;
青少年聚集交换次级文化场所;
网路时髦文化,攸关人际间心理地位;
个人空间,无虑同侪间冲突;
虚拟世界,抚平现实挫折;
对话与网路交友即刻回馈,两性关系隐密与及时性满足;
社会能力与其他休闲娱乐能力缺乏;
亲职关系疏离。
2.青少年沉迷网咖之学校对策:
订定学校“网辅”政策,规画执行重点;
建立“网路上瘾”危机指标,筛选危机学生;
尊重网咖次级文化,了解学生心理需求;
提供网路休闲环境,设限使用原则;
辅导危机学生,导正网路使用违常行为;
办理网路教育活动,指导善用网路资源;
指导多元化休闲教育,减少流连网咖时间;
加强社会,人际能力教育,调适群己关系;
建立线上辅导系统,呼应网路谘商趋势;
加强亲职网辅能力,结合家庭教育功能;
落实网咖管理条例,辅导合法化经营;
施行网路教育回馈系统,检视网辅绩效;
Ellis的理情行为治疗法(REBT)基本概念。
1. 1950年代称为理性情绪治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RET);
2. 1993年代改为理情形为治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
理由是本取向强调认知,情绪与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
3.对问题的假设:
人不是被事情所困扰,而是被对该种事情的看法困扰著;
情绪主要根源於我们的信念,评价,解释,以及对生活情境的反应;
学习如何以有效而理性的认知来取代无效的思考模式,困扰就能消失;
4.非理性想法的来源:
儿童时期从重要他人处学习而得;
社会规范与价值观;
由个人自创的非理性教条与迷信;
谘商与谘询之沟通技巧。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