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青少年心理 > 人际障碍 > 如何排除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如何排除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4/8/31   浏览次数:951  

  人际交往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际交往伴随着人的一生,人的幸福、快乐、成功或痛苦、烦恼、失败,都或多或少地与自身的人际交往状况有关。成功的人际交往是人们生活幸福,学业、事业成功的关键。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人际交往的需求愈加强烈,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交往的方式逐渐增多,总而言之,他们已进入人际交往的“快速发展期”。但是,由于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还不够丰富,较为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真正形成,认知能力也很薄弱,因此,他们虽然渴望与人交往,但又不会交往,更不善于交往,面临诸多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和问题。这些障碍和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进步。中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和问题有许多表现形式:有的学生彼此之间疏远冷漠甚至视对方为“仇敌”;有的学生攻击性的行为较为严重;有的学生因为与同学发生矛盾而逃学甚至辍学;还有极个别的学生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主、客观因素很多,如学生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外在环境因素等。笔者认为,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和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所致。帮助中学生克服和排除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是中学德育的重点任务。本文试图从案例着手,分析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旨在帮助中学生更好地与人交往,为进入社会后的人际交往打好基础。

  一、认知障碍

  案例:小张以总分超过“重点线”五十多分的绝对优势考入某重点高中。入学后,他偶然得知自己的分数比班上大部分同学高出许多,因此,他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过程中,他总是不自觉地扮演着“优胜者”或“领导者”的角色,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周围的同学交流,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他常常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别人,造成与同学之间的冲突和摩擦。不仅如此,他甚至连自己的任课教师都不放在眼里。渐渐地,同学们离他远去,不愿意与他交往;教师也对他产生了不良的“观感”,对他印象不佳。在“离群索居”的孤独中,小张逐渐陷入了极度苦闷的情绪之中。

  案例分析与策略:小张的人际交往状况不佳,完全是由其认知障碍所致。认知障碍所导致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排斥。一个人如果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就会形成自卑或自负的自我认知偏差;自卑也好,自负也罢,都会直接影响其人际交往状况。

  认知障碍的具体表现有:对人际关系好坏界定的认知偏差、对他人评价的认知偏差、对自我评价的认知偏差等。上述案例中,小张的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我评价的认知偏差。他过高地估计和评价自己,同时又过低地估计和评价别人,自负心理膨胀,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在人际交往中,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和感受,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必败无疑。

  马克思说:“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毫无疑问,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也应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接纳、相互承认、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相互猜忌、相互讥讽、相互排斥或相互看不起。因此,中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排除认知障碍,在正确看待自己的同时,更要正确地认识他人;教师更要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认知障碍,这样,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才能和谐融洽。

  二、情感障碍

  案例:小王和小李原本是一对好朋友。平时他们一起出入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宿舍、食堂,可谓情同兄弟,形影不离。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人生目标;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两人的学习成绩都很好。后来,小王被同学们推选为学生会的学习部长,这时小李的心理就失去了平衡。他认为,两人的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等都不相上下,各方面表现也差不多,为什么好友小王能当学习部长,还被评为“三好生”,而自己却“一事无成”呢?小李百思不得其解,越想心情越糟糕,心中开始滋长不满和怨恨情绪。从此,两个好友开始疏远,小李还经常无中生有,造谣中伤,使小王受到伤害,两人关系越来越紧张,一对好朋友似乎变成了仇人。

  案例分析与策略: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判断和内心体验,是一种好恶倾向。情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仅具有动力作用,推动或阻滞交往行为;还具有重要的信号交际功能,传达着交往的信息。当消极的“情感信号”在交往对象之间传递时,交往的状况是不容乐观的。人在冷漠、嫉妒、悲观、羞怯、自闭、自恋等消极情感的支配下,就会产生相互排斥。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障碍。

  上述案例,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屡见不鲜,其根源是“嫉妒”这种情感障碍在作祟。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如相貌、家庭环境、学习成绩、能力素质、人际关系等,于是他们对比自己“强”的同学又妒又恨,在背后千方百计地诋毁他人。这种嫉妒心理产生的根源,正如培根所说:“嫉妒者往往自己没有优点,又找不到别人的缺点,因此,他只能用破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嫉妒是对人伤害最大、最严重的一种情感障碍表现。嫉妒是痛苦的制造者,是一种十分狭隘而又危险的情感状态;它不仅严重影响人际关系,而且强烈的嫉妒心可以吞噬人的理智和灵魂,在嫉妒心的驱使下,有人采取造谣、中伤甚至更极端的做法,来达到心理平衡,最终害人害己。

  嫉妒是人际交往的大敌。教师要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多从提高自身修养上下工夫,要树立自信心,要勇于接受自己、悦纳自己,继而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你自身条件的优劣,而是因为你的存在,存在本身就是价值。要让学生切记: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嫉妒只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到头来,也就失去了自我和本真。

  三、人格障碍

  案例:小茜和小婧原来是同一所初中的同学,又同时考入同一所高中的同一个班,还是同寝室的室友。小茜平时的学习成绩要比小婧好一些,因此自认为小婧各方面都不如自己。但让小茜“没料到”的是,小婧由于品行端正、活泼大方、善于与人为友且乐于助人,因此被大家选为了班干部。自我感觉很好的小茜却什么“官儿”也没当上,她失落了,积压了满腹的怨气和牢骚。小茜认为,如果没有小婧的存在,她肯定能当上班干部,完全是小婧“坏了好事”,小婧真是可恶。日后,小茜不仅到处说小婧的坏话,还变着法子故意与小婧作对,制造不愉快,甚至搞一些“恶作剧”,对小婧施以报复。小茜时而把小婧的钢笔、词典等学习用品,用破布包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时而偷偷摸摸地将小婧饮水杯里的热水倒掉。有一年的腊月初八,小婧的妈妈大老远地给女儿送来腊八粥,小婧非常热心地端了一碗粥给小茜。不料,小茜不但不领情,还当着小婧妈妈的面,把腊八粥倒进垃圾桶里。还有一次,趁小婧不注意,小茜竟然将小婧泡在盆里准备洗的衣服,扔到了校外的城河里……就这样,小茜的人际交往状况越来越糟,还受到了学校的警告处分。

  案例分析与策略:小茜的所作所为,是由典型的人格障碍所导致的。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系统发展的内在不协调,人格特征明显地偏离正轨,从而使“患者”形成了特殊的行为模式,对外部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地影响其学习及生活并造成其内心痛苦。人格障碍的类型很多,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人格障碍常常表现为四种类型。一是回避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心理自卑和行为退缩,孤僻封闭,缄默无语,对需要进行人际交往的事情或场合总是尽量回避,很容易因为他人的反对或批评而自认为受到了伤害,几乎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二是偏执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敏感多疑,固执刻板,好与人争斗,心胸狭隘,容易钻牛角尖。在心理和行为表现上,一方面,骄傲自大,自命不凡,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明珠暗投”;另一方面,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是寻找自身原因,而是怪罪于他人,对他人充满敌意和戒备,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与争执。三是掩饰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孤独、沉默、隐匿,不爱与人交往,缺少爱好和朋友,常常是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别人很难了解其话语中有多少真实成分。四是悖德型人格障碍,这种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其主要特点。这类人的情绪极不稳定,易被冲动所支配而表现不负责任的行为。以上四种人格障碍中,偏执型人格障碍在学生群体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小茜表现出的人格障碍基本属于偏执型人格障碍。

  我们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人格障碍的危害性,自觉加强自我调适,努力克服和排除人格障碍。首先,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既不要过于自信,也不要过于自卑;要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其次,要帮助学生调节和控制消极情绪,用理智的“缰绳”勒住消极情绪这匹“野马”,力求做情绪的主人。再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行为训练,增强适应能力,主动把自己融入班集体之中,主动结交朋友,和同学真诚交往。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其反映的形式都是主观的。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说到底还是人的主观问题。只要中学生能主动学习,提高认识,增强内省意识,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和水平,就一定能克服和排除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就会随之形成。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