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心理专家研究调查,从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时间,考生的情绪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然而却有60%左右的高考考生会在这个时候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其中,有20%左右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
高考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考生对考试结果的预测和获知,会让许多考生有不同程度的突发性心理冲突,出现生理紊乱现象。有一些考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陷入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这时的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的缺点,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低人一等。一些性格内向的考生,还可能由于过分焦虑、恐慌、烦躁等而做出极端的事。
高考过去几天了,小琼一直忐忑不安,她对自己的成绩充满期待,虽然,总体感觉自己发挥正常,会考个不错的学校,但她又很担心自己万一失利。离发放成绩还有一段时间,她实在是心中没底,加上家长和亲戚不断问她考得怎么样,让她越发焦虑、烦躁,严重的时候晚上还会失眠,焦虑症状越来越严重,她觉得这段时间真难熬!
点评:
心理医师分析:这是一种常见的考后焦虑型心理,属于焦虑症的一种表现,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这种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的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这种不确定性让考生更加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并且加重。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焦虑到抑郁……因此,及时调节考后焦虑情绪显得特别重要。
建议:
1、在合理估分或得知真实分数后,对分数、自我和未来要正确认知。
2、勇敢面对现实,自觉接纳现实,将自己心态调适到顺其自然,积极进取。
3、要学会自我放松,分散注意力,比如可以听音乐、打球,与三五好友结伴做一些户外运动,找同学好友倾吐自己心中的烦恼等等。
4、考生家人也不要做过多的盘问,当考生出现情绪低落、心情郁闷等现象时,要尽力保持正常状态,既不要冷淡也不要过分殷切,以免给考生增加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