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 极度自我欣赏可演变成心理疾病
 

极度自我欣赏可演变成心理疾病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09/6/11   浏览次数:1865  
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那喀索斯因为自恋丧命。他爱上自己的水中倒影,对着倒影重复说“我爱你”,不吃不喝最终忧郁而逝。这位神话人物的名字因此成为英文单词“自恋”的词根。   现实生活中,那喀索斯的悲剧并未终结。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极度自我欣赏可能演变成心理疾病。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难以正常处理人际关系,也令他们的伴侣和亲人深受其苦,严重者甚至会杀人。   我自恋,我陶醉   现年46岁的舒穆尔·萨姆·瓦克宁是一个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他大方承认病情,近20年来出书著文,以自身病例向人们提供建议和帮助。但他解释,这样做不过是为了博得尊敬和崇拜,更好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自恋心理。   瓦克宁在26岁时被诊断为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他当时与前妻生活在伦敦,不愿相信自己患有心理疾病。“最初得知诊断结果,我又羞又怕,”他说。“不过,作为一名典型的自恋症患者,我开始想:‘我能以诊断结果为契机令自己出名吗?或者赚点钱?’答案是肯定的。”   此后近20年里,瓦克宁发表了不少文章,在互联网上开辟个人网页,还出版小说,题材全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有关,而主人公大都是他本人或以其为原型创作。   1995年,瓦克宁因为操纵股价在以色列入狱,在狱中开始写作《恶性爱自己——再访自恋》。在这本大部头著作中,瓦克宁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典型症状。   一方面,他迷人、自信,言语浮夸却又刻意讨好读者,还不时伪装脆弱博取同情。他吹嘘自己是经济学家、获奖作家、诗人、哲学家、记者和财经咨询师。另一方面,瓦克宁对自己深为不满,不愿面对假想与现实中自己形象的差距。“与自己的潜能相比,我是个失败者,”他在书中写道。   美国精神病学家亚历山大·勒温1985年写书分析自恋型人格障碍,认为此类心理疾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是拒绝承认自己的真实形象。他写道,自恋者对自己形象的认识与现实差距较大,部分原因是对自己的真实形象不满。   人际关系毒药   除了假想、吹嘘自己的光辉形象,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还试图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得到自我肯定,因此害苦了他们的伴侣和亲人。   勒温说,病态的自恋者善于从感情上“剥削”自己的亲友,无度索取对方的关爱满足自恋心理,却无法予以同等感情回报。   埃里克是勒温曾经治疗过的自恋性人格障碍患者。在与女友贾尼斯恋爱过程中,埃里克展现出迷人一面令对方爱上自己,但感情发展稳定之后却只关注自己,对伴侣的感受不闻不问。   在与女友的交往中,埃里克的上述心态表现为不断要求对方的关爱与让步,自己的感情却完全屏蔽。“他让贾尼斯爱他,但自己却没有任何爱的回应,”勒温解释说。“对于自恋性格的人来说,这种感情剥削普遍存在。”   另外一个化名“汤姆”的自恋症患者也表现出“感情剥削”的特征。汤姆曾经三次结婚,每次婚姻经历相似。一开始,汤姆表现迷人,在短期内就能博取芳心、定下终身。他的三个前妻都说,结婚之后的汤姆变了一个人,他变得冷漠、多疑和嫉妒。他反对妻子有自己的社交生活,却吝惜给予对方关爱,他在婚前对自己的吹嘘也慢慢败露。   汤姆的第三任妻子凯特总结说:“他生活在一个幻想世界里,在那儿他是个十足的行动者,为所有人仰慕。”   临床经验证明,自恋症患者的“感情剥削”还适用于对待他们的父母或儿女,如果亲人不配合他们对自己形象的幻想,往往做出令对方伤心的行为,甚至可能发展为暴力事件。   2004年,一名19岁的英国少年捅死自己的父母,之后挥霍掉三万英镑(约5.9万美元)。这名叫布赖恩·布莱克韦尔的少年最后被确诊为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他幻想自己聪明、成功、有权力,还自称是世界一流的网球选手。   摩登疾病?   对于心理疾病的界定,医学界向来谨慎。直到最近20多年来,自恋型人格障碍才被部分国家医学界界定为心理疾病,随之出现越来越多患者。一些专家因此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摩登疾病,是工业社会发达的副产品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发表心理行为障碍分级列表,所列9种人格障碍中并不包括自恋型。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1994年发表《精神障碍手册》,为保险公司支付精神疾病医疗保险提供参照,其中所列10种心理疾病包括自恋型人格障碍。   美国州立圣迭戈大学去年年初发表研究结果表明,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近来显著增加。这项研究由该大学心理学教授让·特文格主持,在1987年至2006年期间对15234名学生进行自恋性格测试。测试题目包括,是否同意下述判断,即“我觉得我是个特别的人”。   研究结果发现,“自恋和自我为中心的上升幅度令人震惊”,当今美国大学生的“自恋分数”比19年前高出65%。   主持研究的特文格教授说:“这是健康的自恋吗?我对此并不确信。”他认为,年轻人自恋程度加重“有着深刻根源”。他说:“我们关注自尊,理所当然地自恋,因为我们相信个人权益至高无上。”   美国心理学专家西奥多·米伦和罗杰·戴维斯在2000年出书《现代生活中的人格障碍》,认为病态的自恋是工业社会发达的产物。他们认为,低收入国家的居民忙于生存,无暇自恋,只有“在美国这样的社会,以社会为代价强调自我满足和个人主义”才会产生病态自恋。   不过,也有研究表明,在非洲和亚洲等不发达地区也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病例存在,“摩登疾病”理论因此难以成立。   爱的界限   如何预防正当的自信、自我肯定演变为病态的自恋?心理学专家认为,有分寸的爱能够防患于未然。   虽然发达的工业社会为滋生自恋症提供了“温床”,但仍有数百万人没有患上这种心理疾病。美国心理学者杰弗里·扬认为,关键在于“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但同时应包括公平、明确的限定和始终如一的原则,并抵制任何溺爱倾向。”   治疗过程中,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大体被分为两类。一类为“纯粹”自恋者,此类患者幼年大多被宠坏,在毫无原则的溺爱中形成极度自恋的性格。第二类患者的情况则完全相反,童年时缺少关爱。   美国心理学者扬认为,如果是后一种类型的自恋症患者,只要接受定期治疗仍然有望康复,但前一类的治愈几率则较低。   保持爱的界限同样适用于自恋症患者的亲友。接受《星期日泰晤士报杂志》采访的多位心理学者认为,自恋症患者的伴侣有权得到同等关爱,不应该任凭患者“感情剥削”,因此“离开”往往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相关链接   判断自恋型人格障碍准则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1994年发表《精神障碍手册》,其中列出判断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九条准则,如果满足其中五条,即有患上这种心理疾病的趋势。   1、强烈自负,例如夸大自己的才华和成就,期待被认可为杰出人士,即使缺乏与之相称的成绩。   2、专注于幻想获得无休止的成功、权力、才华、美貌或理想爱情。   3、坚信自己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只有权威人士或机构才能了解自己,只愿意与这些人或机构来往。   4、渴望过度的赞赏。   5、觉得自己有特权,无理地期待特别照顾,或者期望别人对自己百依百顺。   6、善于在人际关系中“剥削”他人,通过占别人便宜达到自己的目标。   7、缺乏同情心,不愿意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8、经常嫉妒别人,或者以为别人嫉妒自己。   9、言行举止自大、傲慢。 齐鲁心理网 家家心理网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