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 > 经典案例 > 合理情绪疗法咨询案例两则 |
一、亲子教育引发的情绪问题
某女性,34岁,是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责任心很强,但有周期性的忧郁。最近她儿子的老师写了个条子,说她的孩子学习有困难。收到条子后,她马上变得忧郁沮丧,对自己横加指责。下面是治疗过程。
求助者:我早该帮儿子一把,完成他的家庭作业。老师说这孩子缺乏自信心,上课不用心听课,结果成绩直线下降。我心情十分沮丧,又十分懊悔。我真是个坏母亲。一个好母亲应该每晚花时间同孩子一起学习。现在他表现不好,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真是我的过错啊。
(咨询师的第一步就是要教她学会同"我是个坏母亲"这想法作斗争,因为这是问题的关键。)
咨询师:好,"我是个坏母亲"这句话错在什么地方?
求助者:嗯……
咨询师:真有坏母亲吗?
求助者:当然有。
咨询师:你对"坏母亲"下的定义是什么?
求助者:坏母亲就是不会养育孩子,她不像别的母亲那样能干,她的孩子没有出息。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咨询师:所以你认为一个"坏母亲"就是养育技术差的人,这是你的定义吗?
求助者:有些母亲是缺乏养育技术。
咨询师:世界上没有一个母亲在养育技术方面称得上十全十美,因此她们都在某方面缺乏养育技术。根据你的定义,结论似乎所有的母亲都是坏母亲。、
求助者:我只觉得自己是个坏母亲,并非说大家都是。
咨询师:好吧,再一次定义,什么是"坏母亲"?
求助者:坏母亲就是不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或者她总是做错事,这错事对孩子不利。
咨询师:根据这一新的定义,你不是位"坏母亲",也没有"坏母亲",因为没有人总是做害自己孩子的错事。
求助者:没人?
咨询师:你说坏母亲总是做些害人的错事,可没有人一天24小时都在做害人的事,每个母亲都能够做些好事。你说是吧?
求助者:是的。
帮助求助者认识到她正是用"坏母亲"击败了自己之后,下一步就是帮助她解决她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技能是让求助者进行自我练习主,用理性思维来取代自我责备的思想。下面是她的认知练习。
自然想法 理智回答
自我责备 自我辩护
1.我对孩子不关心。 1.我在他身上花的时间太多,
过分爱护他了。
2.我早该帮他完成家庭作业。 2.做作业是他的职责,不是
我的。我可以为他鼓气。
我的职责是检查他的家庭
作业、要求他按时完成及
建立奖励制度等。
3.好母亲每晚都抽出时间 3.不对。我可以灵活掌握时间,
同孩子们一块活动。
只要保证与孩子经常接触则
可。而且孩子也有他自己的
活动计划。
4.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学 4.我只能引导孩子学习,剩下
习差,我得完全负责。 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去做。
5.别的母亲都知道怎样关心 5.我不是坏母亲,只不过是关心
孩子,就我不会。我不是 辅导的方式不当而已。我可以
个好母亲。 改善教育技能来帮助孩子。
通过以上认知调节,求助者的自责情绪已明显减少,忧郁情绪也减轻。接下来就是和求助者一起,讨论如何改善教育技能,来促进孩子的学习。
二、青少年性格偏差
王云,女,17岁,是农村某重点高中的一位三年级学生,由母亲陪同来心理咨询室就诊。她低着头坐了好久,才慢慢地叙说了最近在宿舍里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
上周六的晚上,外面下着毛毛雨,同学们都没去教室看书。有的织毛衣,有的聊天,她躺在床上看小说。寝室内不停地回荡着收音机里传出的《涛声依旧》的歌声……大家都沉浸在紧张学习之余的轻松气氛中。忽然,她猛地从床上爬起,跳到地上,声嘶力竭地对坐在她下床正在谈话的两个同学说:"你们凭什么在议论我?今天非把这件事情搞清楚不可!"这话说得那两个同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他同学也都跟着紧张起来。
寝室长急中生智,建议把说话和听话的三个当事人分成三组,各设一名同学记录,分别到三个寝室,临时搞个"三堂会审"。然后再回到本寝室来,当众公布三组的记录。结果两组说话人的记录内容基本相似,她们说毕业后要报考医学院校,家长也希望自己能当个大夫。听话人的记录内容与此不同,她听到的是:"大夫说她有些神经质"。原来,前些天她们去县医院进行高考体检,在化验室采血时,她和护士发生了口角,主任医师说了她一句"神经质"。为此,她和那位主任医师吵了一架。今晚,她只听到下床两个同学说到"大夫"二字,就以为是议论她在医院里的那件事,于是便质问了那两个同学。经过"三堂会审"真相大白了,寝室里的风波平静了,可同学们都感到很委屈,她也觉得自己太多疑了,就到心理咨询室来求助。
她母亲又接着说:这孩子小时候就过于敏感、多疑。在小学读书时,一天放午学回家吃饭,她和姐姐的面条碗里各放一个荷包蛋。可她硬说姐姐碗里是两个鸡蛋。妈妈怎么解释她都哭闹不停,后来,到底还是把姐姐的那碗面条又倒在锅里,她用筷子翻腾半天,直到发现有两个半拉鸡蛋时才罢休。她母亲还说,她从小就不合群,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边,总爱和别人发生矛盾,人际关系很紧张。现在长大了,自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担心是否精神上有毛病,请老师好好给看看。
【咨询过程】
第一次,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
咨询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你经常处于这种情绪状态?
求助者:主要是和同学没处好关系,因为一些琐事就和同学发生矛盾,搞得同学关系很紧张。
咨询师:这些事情我们称为生活事件或诱发事件,但它们并不是引起你负性情绪的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么什么是引起我脾气发作的原因呢?
咨询师:是你对那些诱发事件的认识。一个人对他生活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都会有些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识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能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造成的,你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会这样吗?
咨询师:我们来举个例子。假若一个星期天,你在学校附近的饭店里吃早点,这时走进来一个人坐到了你的旁边,不小心把你的稀饭碰洒了,你会怎样?
求助者:我一定会很生气,这个人怎么这样没礼貌。
咨询师:如果我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样呢?
求助者:那我会谅解他,就不会生气了。
咨询师:你看,同一件事,由于有不同的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对事物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
求助者:你说得很有道理。
咨询师: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事,别的同学也可能遇到,但别的同学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求助者:难道是我和他们的认知不一样吗?可我还没看出我对那些事件的认识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咨询师: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冷静地想一下,你和同学的关系为什么很紧张?
求助者:有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
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不让人家挑你的毛病呢?
求助者:老师,你好像在为他们辩护,难道他们那样对我就有道理吗?
咨询师:这不是为谁辩护的问题。你可以希望人家不挑你的毛病,但你无法要求人家不挑你毛病。因为你总想要求别人如何,但别人又做不到,所以你才像现在这个样子。
求助者:对别人不能提出要求吗?
咨询师:和人相处有个黄金规则,就是"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你对待同学们的观点符合这个规则吗?
求助者:好像不是一回事。
咨询师:其实你把这个规则用反了,一般称为"反黄金规则",即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应如何对待我。这是对他人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烦恼了。
求助者:老师,你讲得很对,但我担心自己做不到这点。
咨询师:你的这种性格偏离是长期形成的,要想很快改变它是很困难的。但是只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改变,从一点一滴做起,出现反复不要灰心,贵在坚持,一定会达到理想效果的。
求助者:谢谢老师,我决心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以后出现什么问题,还请老师多指教。
第二次,采用的是音乐疗法。
一个月后,她又来到心理门诊室,说自己的认知改变了,情绪好多了,和同学相处也开始出现了新的局面。我们又建议她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听10--15分钟音乐,在情绪低沉时也要听一会儿音乐,使自己经常保持合理的情绪,这样有助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半年后,她从某大学来封信,说自己的毛病好多了,在大学里生活得很快活。自己看了不少有关心理治疗方面的书,并表示决心坚持矫治自己的性格偏差。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