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事,因某种原因需要托人办事,苦于没有门路,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求朋友帮忙打听到了一个可以帮忙的人,当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朋友的带领下去拜访这个人时,却意外地发现对方居然是他对门的邻居。
有人觉得这太夸张可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个个城市孤岛上,心灵的距离还是可望可及吗?
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已被越来越多的通讯工具取代。地理上的远隔“千山万水”已不是距离的代名词。但是,人们在交际手段越来越先进的今天,心灵的距离已在逐渐拉远:知心的朋友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网络上那些虚拟的“倾诉者”;邻里之间如同陌路人,早已没有了闲谈的兴趣……距离的拉远,导致了隔膜的出现。
顾城有句出名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有如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这种距离因人而生,也因人而灭。世界需要热情的点缀。面对周围冷冰冰的面孔,请不要觉得沮丧。敞开你的心怀,把寂寞已久的热情释放出来,融化那些冰封雪冻的心灵。距离因你的主动迈出而缩短;而曾经被你用热情感化的人们,也会纷纷朝你走近。距离的缩短,引起了温情的出现。
心灵的距离害怕理解的力量。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人们的思想存在差异,行为也存在偏差。这时,人与人之间往往容易形成隔膜。如果用理解的目光对待陌生的人和事,相信能够让心灵靠得更近。距离的消失,营造了美丽的氛围。
当然,心灵的距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要消除恐怕不是这么容易,甚至于想缩短都很困难。譬如,与大陆相隔只是一条海峡的台湾,却在心灵上离我们这样遥远!但是我们相信这种不符合文化趋向的距离终有一日会无声地消失,只要努力,就能真正地在心灵的两岸架起友谊的桥梁。
在歌曲《快乐老家》中有这样的歌词:“也许再穿过一条烦恼的河流,明天就能够到达”。也许,我们也只需再穿越一条理解的河流,就能消解心灵的距离,到达共同的“快乐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