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这可能是孩子威胁父母的一种方式,是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7岁女孩生病后家长对她有求必应,可病好后只要家长不满足要求,她就说肚子疼。
家长以为是心理问题,但心理医生说不是:“这是孩子威胁父母的一种方式。在被家长带来做心理辅导的孩子中,这样的孩子占5%左右。”
家长:在家玩时看不出孩子肚子疼
昨日上午,在沈阳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诊室,一对父母带着7岁的女儿喜宝找到心理专家。
“我们经常看晨报的心灵诊室,我们觉得这孩子有挺重的心理问题!”喜宝的父母表示。
喜宝的妈妈说,她和丈夫快40岁才有了女儿,对孩子挺娇惯的,今年过年后喜宝做了个小手术,生病期间家人对她有求必应,4月份喜宝的病痊愈后开始上学,但却添了很多小毛病。
“高兴还行,能痛痛快快地去上学,可好多时候她都说肚子疼,就是不去上学,但她在家看电视、玩的时候又看不出她疼。”喜宝的爸爸说,很多时候他都觉得孩子好像是装的,是在骗父母,可他和妻子又不放心,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过几次都没事。
心理医生:这孩子没有心理问题
心理专家让喜宝的父母回避,之后问喜宝:“你的疼是不是装的,你是想吃好吃的不想上学吧。”喜宝听后点了点头。
心理专家告诉喜宝的父母,喜宝根本没心理问题,她的行为只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现问题,心理专家说:“在被家长带来做心理辅导的孩子中,这样的孩子占5%左右,与西方国家比比例高出很多。”
“前几天也看了一个类似的孩子,16岁,从小被家人宠爱,现在因为上学要坐很长时间的公交车就不愿上学,父母做的饭菜不爱吃就不吃,这根本不是心理问题。”心理专家表示,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说疼痛,是小的时候有疼痛的感觉,因为一些问题他们把这种感觉躯体化了,也就是真的感觉到了疼。而另一类孩子是没有躯体化的,只是说疼,其实这是孩子的一种感情欺骗,和心理问题是不同的。这样的孩子明显地以自我为中心。
这样的孩子威胁家长的习惯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小时候是用哭声来要求家长抱,长大后不哭了,改成了借口,只是方式和手段转移了,性质是没有改变的。
支招:孩子威胁家长时该咋办
“孩子的哭,必须正确对待!在孩子出生后,哭是一种交流方式,但当有主动意识后,这样的交流就要改变。”心理专家表示,如果孩子到了8个月左右,开始出现通过哭闹来要玩具等,就要开始矫正这种行为。如果一直顺着孩子,在孩子的意识里就会觉得哭是有用合理的。
在这个时候,孩子如果哭闹让人抱,一次来要玩具,家长应不予理睬,反而应该在孩子听话、笑的时候抱起来,给玩具玩。让孩子明白做对了事情才会有奖励。威胁父母的习惯自然不会养成了。
心理专家表示,对于威胁父母的孩子的“治疗”很简单。首先家长要认识到这是错误的培养,是错误的教育理念造成的;第二,在孩子哭闹、不可理喻时不要给予回应,在情绪稳定后父母要把问题再次提出,让孩子知道做得不对;第三,无论如何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都不能强化,不要让孩子把在哭闹时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养成习惯;第四,在孩子做出合理行为时给予奖励和及时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