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千千结”、“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这些名句用于表达我对儿子的情感,真是太贴切了。我当了19年妈妈,感觉常常处于矛盾不安、纠缠不清、焦虑郁闷的心境中。我时时反省,自己在心理上是否存在问题?
像许多妈妈一样,我从儿子4岁起就送他去叁加各种各样兴趣班,培养多种多样才能。我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全不顾儿子的兴趣与心理感受。自以为他现在不懂,将来会感谢我的。每当看到儿子站在领奖台上,他的艺术才华得到展现时,我的心快乐地飞翔在云端。没曾想他从上高中起,便坚定不移地与艺术绝缘了。我的自豪和满足感顿时云消雾散,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失望。
今夏,上了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后,我才明白,原来这些都是在满足我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我的潜意识里是在将自己所缺乏的、所追求的东西强加给儿子。平时孩子听话就表扬,就奖赏;不听话,就惩罚。说白了,就是把孩子不当人,我想给他什么就给他什么,而不管他需要什么。这种不管不顾孩子切身感受的关心,在心理上等同于攻击,令人有受侵犯之感。可别以为孩子是白纸一张,任由父母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孩子从呱呱落地时起,便有了心理活动。如果妈妈还浑然不觉,不断地侵犯孩子的领域,结果必然会导致双方的抑郁。
通过自己进一步的学习,我认识到妈妈对孩子“好”得没有一点儿边界,把孩子的一切都纳入自己的领域,也是自恋的表现。母子间是要有界限的,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空间。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一个好妈妈要顺应其人格发展规律,观察及满足其真实需要,理解他,关爱他,支持他,与他一起成长。
儿童的人格发展、性格形成、心理健康水平,不仅是自身成长的课题,而且与照顾者之间的关系有较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每个妈妈都应学点儿心理学,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