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再不认识心理学,就会变成活化石?(笑谈)!想知道心理学在研究什么吗?是潜意识?EQ?心理医生?精神疾病?沉默的羔羊?心理测验?还是星座血型?赶快来看,这里有最生动浅显的说明,来告诉你心理学家是怎么研究人的性格、认知历程、情绪、语言、人际互动、心理疾病……,和心理学怎么应用在个人生活中、工商界、军事、体育、教育、社会工作、交通安全、广告、司法……。
朋友:请不要再等了!就是现在,一起走进心理学的世界吧!
走进心理学的世界――启程
看到“心理学”三个字,你会想到什么?拿起笔,把你想到的写下来。也许你从未接触过心理学,也许你曾经找心理学的书来读过,也许你上过心理学的相关课程,……这些过去的经验,造成了大家对于心理学的认识有所不同;为什么会这样?你阅读着这些文字,你了解这些字的意思,但是一个外国人可能看不懂,你问自己,你怎么看得懂的?
冬天了,你觉得天气冷,你想要买件衣服,你会自己一个人去还是会找人一起去?为什么找张三而不是找李四?好吧,你决定和你的情人一起去,你怎么决定要去哪一家店买?因为打折?有名?还是距离近?你们走在路上,迎面走来一个人,你觉得很熟,“啊!那不是我高中同学吗?”虽然很久没见,但是你几乎一眼就认出他。你们于是一起去吃饭,聊聊过去发生的事,有些事大家都记得,有些事却无论朋友怎么提醒都没有印象,朋友又提到说他的情人整天闷闷不乐,不知道怎么帮助他,你忽然想到:“这是不是抑郁症啊,要不要看看心理医生?”
吃过了饭,和朋友道别,你和情人买到了各自喜欢的衣服,你觉得心情满愉快的,经过一条街,你看到一群人聚在一起,你们就跑去看看怎么回事,凑凑热闹,原来是一个街头晚会,在台上主持人的带领之下,你看到大家都飘飘然的,你似乎也感到一阵快意。回到家中,你觉得有点累,于是乎就倒头大睡,准备作一场好梦。在上面这样一篇短文里,你知道有多少心理学家所关心的问题吗?如果你已经知道心理学,不妨试着找找看。
“心理学究竟是什么?你可以给我一个定义吗?”这个问题其实是问比答容易,我可以给你一些以前流传下来的标准答案,例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或“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但是假如我这样说,你就会接着问“那么,心理现象是什么?”或是“行为又是什么?”而这些答案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解释清楚的。假如真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要写一本书才够。
现代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但一般人对它是什么却常有很大的误解。很多人以为心理学是可以算命的,这种情形在朋友聚会时最常碰到,“哎呀!你是学心理学的,我可要小心一点,免得被你看到我心里在想什么。”也有人以为心理学就是婚姻咨询、心理辅导,常有人不管你学得是哪一种心理学,只要家庭中出了问题,便来询问。这种现象在国内一些对心理学人才有所需求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医院中也较常见,不管你是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还是临床心理学的,这些研究生一到了这些单位,不是安排去做心理辅导就是去主管人力资源。
心理学包括的范围很广,凡是与人有关的东西统统包含在里面。因此,从人的身体功能、大脑机制、神经结构到人的记忆、思维、决策的制定、语言的发展,都是心理的研究对象。等到把自己弄清楚了,就转而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同伴压力等等。最后,当心理机能衰退,大脑机制有病变或人际关系不良,不能适应这个社会时,这些病态的行为也是属于心理学范畴的。
从下面开始,我们将逐篇介绍心理学的内容。希望藉由这样一个渠道,让大家一起来认识心理学的模样。对心理学有兴趣吗?现在加入,正是时候!
心理学介绍:走进心理学的世界――绪论
心理学是什么?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心理学所包含的领域很广,几乎和“人”有关系的都可以和心理学有关系。上文已经谈过了,一般人总以为心理学就是要解决人们心理问题的学问,其实那只是心理学其中一个部分而已。也许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能够直接碰触的就是日常生活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现代忙碌快速、人际互动频繁的社会里,逐渐获得人们的重视,这些问题属于心理学比较实用的支派所关心的社会适应与心理适应的问题。
这里我们将心理学大略分成五大部分,也构成了本篇系列报道的基本架构。各部分与其包含的主题介绍如下,通过简单的介绍,你可以看看心理学所包含的层面有哪些。
第一部分:个体行为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人的外显行为以及它的生理基础,包括神经解剖基础和机体内部的神经传递和加工,机体的平衡与失调等。另外这部分还介绍了人的学习行为。
第二部分:认知
从感官获得外界信息开始,人是怎样对这些信息形成知觉,如何形成记忆与如何在需要时去提取,人又怎样去组织这些信息,以及人怎样透过语言来沟通。
第三部分:社会行为
我们怎样和别人互动,人为什么会有社会性,从FREUD(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概念来看童年经验如何影响人的社会化,接着进展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个人的社会认知与情绪(态度、归因、对他人印象)以及社会互动(社会交往、人际吸引、爱情、从众、服从及群体行为)。
第四部分:发展
从小孩到大人的过程,人是怎样成长的?从Piaget(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看人的发展过程、看婴儿的世界、看文化是如何影响认知发展,这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部分;而在社会发展部分,则会探讨依附行为,道德发展、性别发展,以及童年之后终其人的一生所会面对的发展(毕生发展)。
第五部分:个别差异
从这个部分开始,提到了心理测验,智力是什么,如何测量以及关于智力的话题,接着来看待人格,人格的评估方法,特质理论、心理动力学论、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如何看待人格。最后提到心理病理的部分,什么是精神失常,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焦虑症等等及其治疗方法。
经由这样大略的介绍,您是不是对心理学有个底儿了?不过介绍归介绍,通过一篇拙文就把心理学讲清楚,那实在是本人力所不及的事情。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来信(电子邮件)询问,或到走进心理学栏目的交流平台――谈谈心理学中参与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与发问。
另外,对大学生朋友说两句:就我所知,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心理学课程,心理学或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变成各系建议选修的课程之一,这是一个好现象。当然,还是要提那句话,心理学不是一般人心中所想象的那样“只是处理人心理上的问题”,要能够先认清楚,才不会选课选修得很模糊。
希望大家学习心理学都很愉快!
走进心理学的世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这一次让我们谈谈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既然人是生物的中一种,那么在谈心理学的时候,自然也不能忘记人的生物性。这也是为什么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体系中心理学归类于生物学类的关系,例如,有些学校心理系必修生理学、生理心理学,这也是读人文学科出身的心理系学生负担比较大的学科吧;我国心理学学术研究的最高机构――中科院心理所也隶属于中科院生物学部。
一般的心理学概述性书籍在谈到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时都会提到神经元,包括树突、细胞体、轴突,以及神经如何通过电位来传递信息。然后会讲到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个突触,信息通过神经递质的作用完成神经元间的传递等方面。在此略过,姑且认为大家并不十分关心这些方面。
当然,人体与心理学最有关的器官就是我们的大脑了,大脑对于我们每个人太重要了。一般在学校学生理心理学的时候,教师都要求把脑的解剖位置图给记住。这一点对于心理学的入门者并不过多要求,大多就是点到为止了。
人的器官坏了,就会出现各种病,脑如果坏了,更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为表现,例如失读症的人,他的视觉可能良好,可是却不晓得他看到的是什么,而半边忽略症的人,永远只注意到所视对象的一半儿(通常是忽略左边),另外还有失语症、失智症(以前称作痴呆症)等等。
从解剖学上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脑半球,对于各种认知功能各有优势。也许你曾经在各地卫视频道的探索(Discovery)节目看到关于异手症的报导,会让你直接推想一个人存在两个人格的可能性。但不要忘了,虽然大脑会有功能的侧化,可两半球却还是通过胼胝体持续沟通着的,也许你该看看下面这段话:
对脑的功能,人们有无限的好奇,正因如此,时下有很多所谓写给“大众”的通俗心理读物书,过分的夸张两个脑半球的功能差别,有的甚至说左脑半球控制着逻辑思想,它可以分析、运算数字、理性等等;而右脑半球是直觉的、艺术的、整体性的,有的更说西方的科学和逻辑思想与东方的文化和神秘都在于左右脑半球的不同,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完全没有一个科学证据来证实左右脑半球可以如此区分,就如一位专门于脑功能研究的著名心理学家说的 :“……这些流行的说法(或是神话)是误解科学,是这些人自己的希望,完全没有任何科学证据的。我们必须要记得,一个正常人并不是只有半个脑或是两个脑,而是有一个完整的脑,它的每个半球各自贡献所能……我们只有一个脑,而这个脑创造了唯一的精神自我。”
学心理,优化人生,家家心理,您永远的朋友......
心理咨询专线:16068006
报名电话:0539—8303828 2022112
临沂家家心理咨询教育中心 齐鲁心理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