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一般被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所谓外源性,通常是指由外部环境事件所引起的抑郁症,是对挫折、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工作和学习的压力等精神刺激事件反应的结果。如反应性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等。而内源性则是由躯体“内部“因素所引起的抑郁症,带有明显的生物学特点,如遗传成分比较突出,是抑郁症的一种常见类型。下面介绍的就是这种抑郁症。它是一组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可伴有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并常常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口干、便秘等躯体症状。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和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关,可参见有关内容。这些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因人而异,所幸多数情况下并不妨碍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临床表现
内源性抑郁症根据其病程特点可分为双相障碍和单相障碍。双相障碍具有躁狂和抑郁两种发作期。躁狂发作期患者表现情感高涨、轻松、愉快、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往往过高评价自己的才能、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现夸大观念。单相抑郁是指病史中只有抑郁发作期,没有任何躁狂和躁狂发作史。临床中见到的内源性抑郁症绝大部分属于此类,故下面主要介绍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1、情绪症状。主要特点为情绪低落,可从轻度的心情不佳到忧伤、压抑、苦闷,甚至悲观、绝望。患者常感到心情沉重,失去对生活和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前途悲观失望,找不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觉得“活着不如死了好“,并伴有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以消极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思维改变。思维明显迟钝,感到思考问题困难,常诉“脑子变笨了“,“不会想问题了“。说话声低微、缓慢,语量少,对过去和将来存有歪曲的认知,过分贬低自己,总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随着症状加重,有的会在自责、内疚观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自罪妄想,认为自己罪孽深重,将受到惩罚。也可有贫穷、疑病和虚无妄想。
3、行为改变。活动减少,主观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日常活动虽然继续进行,但机械被动。生活中的他们多远离热闹场景,喜欢安静独处。严重者可不语不动,拒绝进食,无法完成日常生活。
4、躯体症状。多数患者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不良、体重减轻、口干、便秘、性欲减退及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感,如心慌、胸闷、憋气、恶心等。
诊断
患者心境低落,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状态,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及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心境低落持续至少2周,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四项: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持续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内疚感。
5、联想困难,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想死,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
9、性欲减退。
鉴别诊断
1、神经衰弱。轻性抑郁常有头晕、头痛、无力或失眠等主诉,易误诊为神经衰弱。但神经衰弱起病前有一定心理因素,如长期紧张、用脑过度,情感以焦虑、脆弱为主,易兴奋、易疲劳及肌肉紧张性疼痛。自知力良好,症状波动大,求治心切。而内源性抑郁症以情绪低落为主,伴思维缓慢、自责、自罪、想死及生物学症状(如昼重夜轻,食欲、性欲下降)、自知力丧失、多不主动求治。抑郁性神经症的抑郁症状比神经衰弱更突出。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情感不是抑郁而是平淡或淡漠为主,表情呆板,情感活动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不协调。另外,其妄想内容较荒谬,多与心情无关。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与抑郁性木僵相似,但当深入反复接触抑郁症患者仍有可能得到某些应答反应,患者可流露抑郁情绪。
3、反应性抑郁。虽表现情绪抑郁、意志消沉等,但其情绪起源有较具体确切的对象、事件,心因体验强烈,常反复向别人哭诉自己遭受的不幸,改变环境症状可减轻,病程较短,一般不复发。而内源性抑郁症除情绪低落外,常有罪恶妄想,运动明显减少,缺乏心因性体验,对抑郁情绪的具体起源往往搞不清楚。另外,以往多有类似发作史,症状有昼重夜轻的变化规律,病程可迁延数月。 4、双相障碍(躁狂--抑郁症)。绝大多数发病于50岁以前。反复发作倾向,一般两次发作之间完全正常,每次发作持续3个月到半年不等。
5、单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反复发作。重性抑郁者约一半左右在首次发病后第二年复发,部分在首次后可能慢性化。值得一提的是,约有15%反复发作的重性抑郁症患者最终因自杀身亡。
治疗
治疗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药物治疗、电休克治疗及心理治疗等。可根据不同的抑郁情况,合理选择使用。
1、药物治疗。目前仍把三环类抗抑郁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药为第二线药。各种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不相上下,临床可根据抑郁及镇静作用强弱、副作用和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选择。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镇静作用弱,适用于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阿米替林、多虑平镇静作用较强,可适用于焦虑、激越和失眠患者。但三环类药物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作用较大,应用时需注意。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剂种类很多,以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其应用较广,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能较好,有利用长期维持治疗。
双相抑郁的治疗和单相抑郁一样,但双相患者应用抗抑郁药有可能转为轻躁狂,故常将抗郁药和碳酸锂合作应用。
对于伴有幻觉、妄想的抑郁症患者,往往需合用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舒必利等。
2、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应严防自伤和自杀,对于自杀观念强烈者应用电休克可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待病情稳定后再用药物和巩固。
3、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本病治疗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通常采用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其具体方法与步骤可参见本书有关内容。
抑郁症有七类
一、内源性抑郁症即有懒、呆、变、忧、虑“五D征”(大脑生物胺引对或绝对不足)。
二、反应性抑郁症即由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所导致的抑郁症。在生活中,突遇天灾人祸、失恋婚变、重病、事业挫折等,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患反应性抑郁症。
三、隐匿性抑郁症情绪低下和忧郁症状并不明显,常常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等。
四、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这类抑郁症,可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五、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如有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导致情绪持续忧郁、消沉。
六、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如心脏病、肺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热等,都可引发这类抑郁症。
七、产后抑郁症其特别是对自己的婴儿产生强烈内疚、自卑(尤其是农村妇女生女婴后,受到婆母或丈夫的歧视时)、痛恨、不爱或厌恶孩子的反常心理。哭泣、失眠、吃不下东西,忧郁,是这类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谁更易患抑郁症
威金逊(1993)对抑郁症发病率和易感人群进行了分析:
1、威金逊认为一年中20%~30%人口中会有抑郁症状,幸好大多数人只是轻度抑郁。但是20人中有一个为中度或重度的抑郁症,占5%。粗略估计,我们当中有3%~4%的人患有重度的抑郁症。其中20%的人由精神科医生治疗,50个抑郁症患者中只有1人需要住院治疗。
2、谁会患抑郁症?
(1)女性>男性两倍。但是重度及复发者男女相似。
(2)女性随年龄变化,35~4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3)男性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
(4)抑郁症在社会最高阶层和最低阶层中最常见。
(5)已婚者比单身者(青少年除外)低。
(6)少数病人患季节性抑郁症,冬季里发病。更少数抑郁症在夏季复发。
(7)轻度抑郁症远多于重度抑郁症。
3、易患心理素质
(1)认真的人,喜欢照顾别人的人,事业上有贡献的优秀者,易患抑郁症。
(2)抑郁症的社会和环境因素:工作紧张、繁忙的人,人际关系不良,生活环境有改变者易患抑郁症。后者包括与亲人生死离别,丧失心理体验者,事业和生活失败受挫者,生活环境有改变者。
(3)对自己、对过去和未来持消极看法者易患抑郁症。
(4)下列因素增加妇女重大生活事件,亦增加抑郁症的几率。11岁丧母;家中有3个或3个以上的14岁以下孩子的妇女;缺乏亲密可信的亲友;其他长期存在困难者。
正常与病理性抑郁的区别
忧郁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人们常说,人有“七情”——喜、怒、哀、乐、惊、思、恐,忧郁悲伤是人之常情。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的境遇或生老病死等情况,理所当然地会产生忧郁情绪。但是抑郁症则是一种病理心理性的忧郁障碍。正常与病理性忧郁可以从下线索加以区别:
1、正常人的情绪忧郁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为背景的,即“事出有因”的。而病理情绪忧郁障碍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忧郁征象。
2、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性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重新保持心理平稳。而病理性忧郁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加重恶化。心理医学规定一般忧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数月或半年以上,则肯定是病理性忧郁症状。
3、前者忧郁程度较轻,后者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更有甚者可以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
4、抑郁症可以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有既往史可资印证。
5、典型抑郁症有节律性症状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的变化规律。许多病人常说,每天清晨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因而不少病人在此时时常有自杀身亡的念头。至下午3~4时以后,患者的心境逐渐好转,到了傍晚,似乎感到没有毛病了。次晨又陷入病态忧郁的难熬时光。
6、抑郁症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史或类似的情感障碍的发作史。
7、持续性顽固失眠,多种心理行为同时受到阻滞抑郁、生理功能低下,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定性的功能性不适和整体性的症状关系,检查又无异常,以上这些均是抑郁症的常见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