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EAP服务 > 管理心理 > 解读清明节的心理学意义 |
如今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一年到头都为了事业兜兜转转,很难停歇下来。但无论再忙,人们总是会挤出时间在清明这一拜祭祖先的传统节日里,阖家团聚,上山祭祀。 清明节的祭扫,是一种有规律性的看望,也是一种和已经逝去的亲人在情感上的连接方式。和其他的传统节日不同,清明这一天,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 自从去年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后,这一传统节日的法定化,让很多人读到了隐藏在节日背后的心理学意义。
清明一定要回家
小霞毕业四年,一人在南宁打拼。平时的日子里,工作占据了她的大部分生活,生活常常被动而又枯燥,面对着看似永远忙不完的活儿,小霞的状态是:聚会,推掉。电影,搁置。年假,作废。
但每年,除了春节以外,只有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能给予小霞无限的动力,对工作说No。即使再忙,小霞也会请上一天假,坐上两三小时的长途汽车,回一趟老家。因为清明对她而言,除了祭拜祖先的意义外,也是整个大家族难得团聚的机会。 对许多人而言,假日方案的调整,并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提升而已,传统节日的法定化,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人们心理的一种解读。
清明节一直是举家祭祀祖先的日子,但在以前,因为没有固定的假日所支撑,大家都是赶在周日去扫墓或祭奠先人,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充分体味其传统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今年的假日改革后,大家不用再行色匆匆地来回赶路,三天的假期让生活的脚步和节奏舒缓下来。
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便丰富有趣,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穿插进行。这是一个富有特色的日子,在这一天,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 对于这样一个重要节日,有关部门的预计是,人们会选择在4月4日、5日、6日三天清明假期集中祭扫。
清明这天一家人打成一片
清明假期因为弥补了平时难以团聚的遗憾,对家庭而言也显得格外有意义。 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都忙于应付做不完的工作时,想要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集合整个大家庭的所有成员,似乎成了越来越难办到的一件事。
于是,人们发明了电话,牵扯着一根电话线,即使远隔重洋,也能在小小的听筒里低语呢喃。网络视频的普及,更将面对面交流的可能性无限放大。但从心理角度而言,依靠通讯工具实现的对话和交流,远远不及直面的沟通自然和真实。
当时间成为每个家庭无法避免的稀缺资源,清明节成为一块完整的时间补充,让家庭完整化。
心理专家始终鼓励家庭成员能多多聚在一起,实现沟通和交流。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在家庭中获取的幸福和快乐指数,直接影响着整个生活的满意度。在清明这一传统节日,每个个体作为家庭成员的象征聚集在一起,在缅怀故人的同时,良好的沟通和了解机会也是一笔财富。
网友stone说,他和表哥表弟可能一年通不了一次电话,但在节日聚会上,他们却能打成一片。
祭奠提供了哀伤的心理过程
清明节的祭扫,是一种有规律性的看望,也是一种和已经逝去的亲人在情感上的连接方式。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故去的亲人对生活的影响意义深远,即使经过多年的思绪沉淀,也仍然有可能因为某件事某件物品,让人触景生情,感受到故人的存在,思念满溢。但生活永远是现实的,在平时的日子里,逝者已矣,人们必须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然而,思念和感伤的情绪终究需要释放,于是清明节成为多年来形成的一种表达悲痛的特别方式,它将思念、忧伤、哀怨等种种情绪限制在这一特定的时间段内尽情宣泄。
祭奠仪式便给人们提供了哀伤的一个心理过程。通过固定的仪式,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众人聚集得以分享和获得支持,所致悼词和个人对死者的哭诉,意味着个人的冲突和痛苦,用社会和文化可以接受的方式得以表达。哀伤的过程,起到最实际的意义是,舒缓情绪、避免形成创伤。
而清明节的祭祀活动也同时深刻地提醒着人们,在这一天,尽情释放所有的感受,但过了这一天,依然要回归生活轨道,生活得好,才是对故人最好的怀念。
清明时节,成为过去和现在的一个连接点,成为人们理性和感性之间的一条情绪分割线。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