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 > 经典案例 > 这样的“行为治疗”用不得
 

这样的“行为治疗”用不得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09/6/11   浏览次数:1864  
  看几页书,听一堂课,有的人就以为自已也可以进行行为治疗了,却常常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结果适得其反。行为治疗是一门科学,请谨慎使用! 滥用行为治疗的恶果
  不少人对心理学感兴趣,更有一部分人学了一点心理学就跃跃欲试,很想学得几招解决一下自己的问题或烦恼。心理治疗当然是热门,不过精神分析太深奥,人本主义虚无缥缈,只有行为治疗看上去简单易懂而且实用。专家在台上这么一讲一演示,有的听众就觉得自己也可以回家依葫芦画瓢,不就是刺激—反应和行为强化吗?这使得行为治疗面临被滥用的危险,结果当然也是严重的。不信,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人造恐怖症
  阿娇的性格正如她的名字,娇气而且胆小。从小她就怕见生人,上幼儿园后,阿娇也从不主动跟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玩耍的时候总是怯生生地跟在别人后面。老师说她性格不开朗,不善与人交往,而且特别胆小,即使已经学会的东西,也不敢主动在课堂上发言,更不要说尝试一些小小的冒险活动了。这让阿娇的父母很担心,他们买来儿童教育和心理学书籍,还去听专家讲座。阿娇的爸爸觉得专家介绍的行为治疗方法很有道理,自己以前太娇惯孩子了。父母的过度保护,才会使她什么都不敢去做。他决定按照专家的指导,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多经受一些刺激,多锻炼,胆子就会大起来,性格也就开朗了。
  爸爸首先带阿娇去小区的体育锻炼中心,这里有很多好玩的设备。先练练站高吧。爸爸把阿娇放在一个高台上,让她自己走过来。阿娇不敢走,吓得蹲在上面,一步也不能挪动,无论爸爸怎么鼓励,她就是不走。后来爸爸急了,吓唬她说:“你不过来,我就走了!”结果阿娇更害怕了,干脆哭起来。没办法,那就练别的,荡秋千。一开始还行,有爸爸在旁边,阿娇坐在秋千上还挺开心的。慢慢地,爸爸用力大起来,秋千越荡越高,阿娇的两脚离地了,她恳求爸爸停下来,可是爸爸反而越摇越厉害,只听“哇”一声,阿娇又哭了。这一次受的刺激可不小,第二天她说什么也不肯让爸爸把她放到运动器材上了。后来更厉害,只要发现爸爸往锻炼中心的方向走,她就扭头往家跑。
  唉,体育锻炼不成,那就练练人际交往吧。阿娇的爸爸想,首先要学会跟小朋友交往。星期天,好些小孩子都在楼门口的空地上玩。爸爸带阿娇走过去,对她说:“你看,他们玩得多高兴啊,你去和他们一起玩吧。”然后他瞅了个空子就离开了,想让女儿独自锻炼一下。没过一会儿,阿娇哭着回家了:“爸爸,他们抢走了我的玩具,还欺负我!”弄得爸爸好不失望。又过了几天,幼儿园里举行英语比赛,爸爸自作主张替阿娇报了名,非要她上台去表演。结果阿娇连第一句话都没背完整,就开始磕磕巴巴起来,台下一片闹哄哄,只得半途而废。
  接连几次打击,使阿娇彻底不敢再尝试“危险”的活动或接近陌生人了,她变得更加内向、孤僻,老师说她可能是社交恐怖症。无奈,爸爸带她去看心理医生。专家听完阿娇父亲的情况介绍,摇着头说:“你这哪里是行为治疗,简直就是人造恐怖症!”

案例二:大宝的坏脾气
  大宝今年4岁,他什么时候都想要母亲陪伴着自己,要不就不高兴。母亲正忙着干活时,他常常打断她,要求母亲陪他一起玩。儿科医生向大宝的母亲建议,当孩子要求她陪他玩时,应该置之不理,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医生把这种方法称作“消退疗法”。母亲第一次运用这种方法时,大宝很不高兴,他跑到另一个房间大声吵闹。因为关心孩子,母亲跟进房间里去,安慰他,和他一起玩,想法使他平静下来。第二次大宝要求母亲跟他玩时,母亲仍然不理他,于是他又跑到另一个房间大声吵闹,这次母亲决心不予理睬。结果几分钟后,她听到一声响,跑进屋子,看见儿子把一个玩具摔到地上。母亲没办法,只好坐下来,对孩子说摔东西是不对的,又帮他把玩具收拾好,等他安静了才离开。第三次大宝又哭闹时,如果母亲没有马上理睬他,他就同样跑进另一个屋子,要是母亲没有跟进去,他就继续摔玩具,还用手打自己的脑袋。母亲再也不能忍受了,冲进屋子狠狠地教训了大宝一顿。
  就这样,在不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宝从打扰母亲干活,发展到哭闹、摔玩具、伤害自己,脾气越变越坏。母亲百思不得其解,医生不是说消退可以治好孩子的坏脾气吗,为什么越治疗脾气越坏?


行为治疗是一门科学
  行为治疗是运用人类行为形成及变化发展的科学规律来培养我们期望的新行为、或者矫正不受欢迎的旧行为的过程。它是一门科学,需要遵循一套严格的技术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否则,不但没效果,还可能制造出新的麻烦来,上述案例就是很好的证明。
  案例一讲的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对于危险或陌生的刺激,动物和人类都有一种惧怕和回避的反应,这是生物本能,有利于自我保护。可是一味惧怕也是不行的,为了更好地生存,人类必须对未知的刺激进行探索和尝试,以区分无害的和真正有害的刺激。在这种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就会逐步形成对各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也如此。在很小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害怕危险的情境如黑暗、居高等,还害怕陌生人。这是天性,是正常的反应,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因此认为孩子有问题。当然,我们要培养儿童更好地适应环境,就要让儿童在面对无害或可控的危险性刺激时,了解、熟悉、适应这种刺激,并掌握处理这种刺激的正确方法。这样,原来的焦虑和恐惧反应就会被平静、接受、愉快等新的反应所代替。
  案例中阿娇不敢尝试冒险活动,害怕与人交往,说明这两类刺激在她身上引发的主要是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专家说得没错,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由于接触的环境刺激少,缺乏锻炼,所以应该增加接受刺激的机会。但是,不知是专家没有讲到,还是阿娇的爸爸没听进去,接受刺激只是行为治疗的第一步,更关键的是第二步,要确保孩子在刺激条件下形成正确的反应。阿娇的爸爸只做到了第一步,却没有下工夫去做第二步。他把阿娇放在高台上,在阿娇惊慌害怕时并没有安抚她的情绪,告诉她只要学会保持平衡,其实并不可怕,反而吓唬她;在荡秋千的时候,他本来应该一点点增加摇动的幅度,使孩子在可以忍受的轻微的紧张状态下逐步适应,并从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对自己的信心,从而消除恐惧感。可是,他没这么做,而是一下子就让孩子剧烈地在空中摆动。强烈的恐惧感更增加了阿娇原本对冒险活动的排斥,使之变本加厉。人际交往的训练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爸爸让阿娇出去跟小朋友玩,可他自己没有陪伴在孩子旁边,无法保证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更多接受的是愉快刺激而不是伤害性刺激;当他自作主张替孩子报名参加英语比赛时,也没有预先和孩子一起进行充分的准备,导致阿娇在台上怯场。事实上,这种方法事先需要认真计划和精心准备,而阿娇爸爸在实施过程中的一连串错误操作导致了治疗的最终失败。
  案例二反映了行为强化和塑造的过程。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如果得到了期望的结果,就会增加该行为继续出现的可能性;相反,当得到不期望的结果时,就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这是“强化”。运用强化促使一个人的行为不断接近目标行为,这种方法叫“行为塑造”。
  大宝的母亲本来想运用消退来矫正儿子的坏脾气,但她实际上实施的却是行为塑造。儿子的初始行为(打断妈妈干活,并提出要求)是被母亲和他一起玩时给予他的关心所强化的,然后母亲对他的初始行为置之不理,又强化了他跑到另一个房间大声哭闹的行为,而后母亲又不理睬他的哭闹,这又强化了他继续哭闹和摔玩具的行为。消退的正确做法是一直不给予强化,直至行为消失。但是母亲没有做到这点,她总是在孩子闹得严重后忍不住跑过去干预。孩子意识到,每一次只有当问题行为升级时,他才能得到母亲的注意和关心。因此,母亲在无意中强化了孩子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行为,自然导致大宝的脾气越来越坏。 专家建议
  现在你懂了吧,为什么不能简单地看几页书或听一堂课就随意使用行为治疗?为使行为治疗的科学方法真正有效解决心理问题,专家的建议是:
  1.确认该问题属于行为治疗的适用范围;
  2.请专业治疗师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制订实施计划并做好准备;
  3.在治疗师指导下开展治疗活动,及时反馈并进行调整。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