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婚姻家庭 > 家庭暴力 > 家庭暴力请勿施
 

家庭暴力请勿施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4/9/4   浏览次数:767  

    父母有时会用暴力教育孩子,但无论你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孩子首先学会的,都是暴力本身。

  女儿凯蒂生平第一次遭遇的暴力侵害,来自她幼儿园的朋友L。L比凯蒂大两岁,平时乐于充当兄长的角色,关心她、帮助她并保护她。但是凯蒂很有主见,经常拒绝他的指正和帮助。L总是向我们报告说,凯蒂“不乖”、“不听话”,直到他的妈妈阻止他进行这样的评价。

  有一天,凯蒂左右脸颊都出现血痕,她说是L用双手指甲掐的,原因是他说她“不听话”。我们告诉了L的妈妈。他妈妈立即严厉地训斥了他,打了他的手掌,让他数次当面向凯蒂道歉,并给凯蒂买了礼物。事隔多日,L见到我,还哭着道歉,我赶紧说,不用啦,都过去了。

  令人震惊的是,没过多久,L再以同样的手法,打了凯蒂两次。最后一次,我在电话中向他妈妈表达了不满。第二天,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凯蒂和她妈妈遇到了L和他妈妈。L的妈妈拉过L的手给凯蒂和她妈妈看,一双小手被打得红肿,让人目不忍睹。

  我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悲哀。一个5岁孩子,受到如此体罚,实在令人心疼。而且,我明白了这个平时乖巧可爱的孩子,为什么会有暴力倾向。这位望子成龙的母亲,可能永远都不会明白,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如此苛严,他为什么还会一犯再犯?其实道理非常简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对成人尤其是父母的模仿。父母习惯于用暴力教育孩子,无论你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孩子首先学会的,都是暴力本身。

  我担心幼儿园老师看见L的双手后报警。在西方社会,孩子受到任何暴力侵害,警察都会管,无论这个侵害者是孩子的父母还是陌生人,也无论打的理由是什么。警察上门之后,认为情况严重的话,这位可怜的母亲,甚至可能失去对孩子的监护权。

  因此,当我看到国内一则新闻引发的讨论,真有说不出的惊讶。这则新闻说,在长沙一辆公交车上,一个8岁小姑娘对着一位七旬老太出言不逊,骂其“你老年痴呆吧”“神经病”。旁边的女乘客看不顺眼,当场出手连打小姑娘三个耳光,导致她的脸肿了好几天,再也不敢坐公交车上学。公交车司机对记者说,他以为是家长在教育自己家孩子。

  我可以想象,在我每天往来的德国地铁上,假如成人出手痛殴孩子,无论出于什么理由,也无论打人者是不是孩子的家长,一定会有人制止并报警。警察来了之后,无论这个孩子说过什么,做过什么,这都会被认定为一起针对未成年人的暴力事件,打人者将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让我惊讶的是,中国网络舆论似乎倾向于支持打人者。在网易论坛的调查中,截至本文写作时,64.40%的人认为“活该被打,谁叫你对老人出言不逊”,还有13.31%的人选择“我要在车里,我直接上脚”,只有22.29%的人认为“不该动手,那还是个孩子”。这个调查题的暴力倾向就很明显,不仅给出“直接上脚”的选项,而且反对打人的只有一项,还要加上“那还是个孩子”——假如不是孩子呢,更应该拳打脚踢了?这让人想到前不久的“反日”游行中,北京一个叫韩德强的教授,出手打了一位老人几个耳光,理由是那位老人用言语“骂”了“毛主席他老人家”。

  赞同暴力袭击未成年人的理由,是小姑娘辱骂七旬老人,应该被“教训”——正如韩德强教授认为那位老人口吐“汉奸言论”,是可忍孰不可忍?在我看来,小姑娘的辱骂当然不对,但是无论如何都属于言论范畴,旁人可以呵斥她,老人也可以去告她,但是不能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而且,正如我前面所说,暴力也解决不了问题。有人说,这样就能让小姑娘记住,辱骂老人是不对的。其实,并没有人从道理上去说服她。她记住的,只有暴力,以为强权即真理。

  有人问,不给一点“(暴力)教训”,孩子能学好吗?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孩子的首要学习模式,都不是听其言,而是观其行。你打孩子,孩子首先学到的是暴力本身,而不是你为什么使用暴力。很多父母都搞反了。即便孩子明白了为什么挨打,但是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事,就是通过撒谎来躲避暴力。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