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婚姻家庭 > 子女教育 > 教会孩子懂礼貌(一):主动跟人打招呼 |
懂礼貌的人受人欢迎,谁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小绅士或小淑女,而主动跟人打招呼,是社会交往的第一步,但孩子却不能完成这个任务,怎么办呢?
状况一:在电梯碰到邻居,五岁的小明赶紧别过头,躲到妈妈背后。
状况二:校门口,导护老师面带微笑向学生打招呼,学生却不回话。
可能原因:大人可从孩子的年龄、特质、场合等分别去观察,了解孩子”不主动打招呼”的情境与对象,是偶尔因注意力放在别处而忽略,或是不分场合的普遍性习惯,还是针对”特定人物或场合”所展现的行为。 可以怎么做?
年纪愈小的孩子,遇见不太熟悉的人,第一反应往往是警戒与退缩,这是保护自我的自然反应。大人这时可透过“小宝,这是住在隔壁的李妈妈”等介绍开始,自然将孩子拉入大人的社交圈,而不是动不动就用“怎么不叫人?这样没礼貌”来责备孩子。
当我们期待孩子主动打招呼时,也可厘清双方对“打招呼方式”的期待是否一致。台北市金华国中校长黄景生说,打招呼不见得都得大声说“老师好、同学早”;碰上天性害羞的孩子,方式可能会拘谨些,即使只是眼神接触的微笑、点头、挥挥手,都可视为孩子练习回应的过程。大人先示范出自己热情温暖的一面,循序渐进,接受不同的打招呼方式。
还有一种比较棘手的情况是:随着孩子年纪渐长,有可能会因不喜欢某位亲友,而不想主动打招呼。友缘基金会副执行长黄伦芬曾碰过一个案例,由于孩子总觉得妈妈被奶奶欺负,所以常会瞪奶奶、不打招呼。
“让孩子过度承担大人的情感,对小孩的发展并不利,”黄伦芬指出,有时候小孩会很想替弱势、或善待他的一方出气;此时若大人能替自己发声,孩子就不必选边站,譬如可跟孩子说明”奶奶 的事,妈妈有在处理”。不是好婆婆,不见得就不是好奶奶。当大人有办法把两件事情厘清,孩子也会有宽恕与放松的空间。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