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青少年心理 > 网瘾早恋 > 网上社交 带来心理封闭 |
若说有什么给人际交往带来了重要变化,一个是搬进了高楼,另一个就是上网。从刚开始浏览门户网站,到现在全民微博,网络交流的快捷化、个性化、多元化固然令人欣喜,可当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面对电脑敲击键盘时,当“无语”变成了一种生活常态时,它会带来什么?语言功能的退化,人际关系的疏离,还是自我的封闭?一切皆有可能。
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调查显示青少年暑期过度依赖网络社交成“宅童”。68%的学生在暑假期间通过QQ、微博、网站等方式进行社交活动,每日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甚至有15%的学生,自暑假开始就从未走出过家门,一直“泡”在网上。
然而,沉迷的又何止是孩子!39健康网调查显示,44%的网民平均每天上网超过8小时,近半数网民热衷于社交网站,五成网民脱离网络两天就会感到躁动不安。
What?
网络社交改变了什么?
天天“网上见” 社交功能退化
敲击键盘,轻轻点击,看似用简单的动作就完成了社交,殊不知“用进废退”的状况恐怕将要出现。嘴巴不张了,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技巧也会退化。网络达人在现实中遭遇尴尬,出现社交障碍,是宅男宅女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网络似乎把人与人的关系拉得更近了,其实恰恰相反,网络正在疏远人们之间的关系。每天的网上见面,没有肢体语言,没有眼神表情,只有简单的文字,搞怪的图片,彼此的了解变得肤浅,我们其实无法了解,更无法信任。
Why?网络社交为何“如火如荼”?人潜意识里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为什么网络会让人沉迷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医师余金龙说,这往往是人潜意识的需求的表现。“偷窥”。偷窥别人的一言一行,从中获得快感,经常“潜水”的人恐怕就有这种心态。“反正我看你的笑话,你也不知道我是谁。”这种躲在暗处“看热闹”的阴暗心态,在网络上得到了无限放大。
“裸露”。“裸露”不单是指身体的暴露,也包括把最秘密的东西公开出来。网络上所谓的晒工资、晒年终奖、晒隐私,还有晒富,其实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心态。而在旁观者的惊讶和起哄中,“裸露”者也会获得心理满足。
“发泄”。现实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不能自我调整,又没渠道倾诉,上网无疑是发泄痛苦、愤怒情绪最理想的地方。那些在网络上扮演“批判者”、“愤青”的人,往往是心理压力过大,自我又不够强大,只能通过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打击鄙视他人来建立一种有利于自尊心的心理平衡。
“寂寞”。网上有句话说:“哥上的不是网,是寂寞。”内心越孤独的人,越会将情感的宣泄寄托在网络上。他们喜欢灌水,逛社区、论坛,加关注,更喜欢“织围脖”。可在现实中,他们缺少和他人的亲密关系,不太好相处,是“很没有存在感”的一群人。而越是被忽视,他们越想寻求满足和慰藉,无疑,网络给予了他们最大的温情。“焦虑”。有些人每天乐此不疲地刷微博,上Q,看各种各样的资讯,似乎不第一时间了解网络上的新鲜事,就变成了“奥特曼”(outman)。他们虽然时尚,但他们内心潜藏的焦虑、不自信、担忧往往比一般人更甚,而失落感也会来得更强烈。
“期望被认可”。无论多么平凡,每个人心底都希望体现自己的价值,被他人认可。“凤姐”、“犀利哥”之所以会受到热捧,很大程度上是寄托了“小人物也有大志向”的集体潜意识心理。在他们身上,草根阶层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小心“虚拟社交依赖症” 余金龙表示,上网可以及时了解信息,还可以放松精神、释放压力,网络的“平等、接纳、可自由交流”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心理治疗作用的。如果保持一个适当的度,应该有积极的一面。但很多情况下,不少人是过度上网,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依赖,就像染上毒瘾一样,已经失去自控力,一离开网络就觉得难受,只有回到网上才觉得舒畅,那就是有问题,可能对身心都会有害。
“每个人都有多个人格,网络上的那一个或许是你的电子人格,它可能表现得和你平时不一样,有很多潜意识的需要可以由此释放。如果你沉迷于此,久而久之,你的电子人格就会越来越强大,从而超越现实的自我。那个时候,回归现实就变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甚至会让你产生逃避、放弃的心态。”
余金龙说,只有现实中的人格强大,才是最健康的。越是沉迷于虚拟社交的人,越是在现实中感到压抑的人。过分沉溺于网络社交容易患上“虚拟社交依赖症”,随之出现焦虑、抑郁、强迫、躯体化等症状。这将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功能,使其忽略了现实中应负的责任。在家庭里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变得冷淡,工作上与领导同事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将影响婚姻事业和其他方面。同时,通过虚拟世界“逃避现实”的人往往是不自信的,在现实中会出现孤僻、压抑等性格的偏倚。How?拿什么拯救你失落的世界?
余金龙建议:
1、可到医院心理专科求助。如果发现自己过分依赖网络,且已经影响到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可到医院心理专科求助。在医生的分析下,你会知道是什么在影响、操控你,从而正确认识自我。
2、经常内省。反问自己“网络社交能满足我什么需要”以及“为什么我有这样的需要”、“它对我产生什么影响”等,通过不断的反省和思考,正视自己的问题,才能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
3、回归现实。卸下在网络上的马甲,在现实中做真实的自己。通过努力,尽量提升自己的事业和人际关系。同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多与人沟通交流,塑造健全的人格。
4、自我保健。网瘾和“虚拟社交依赖症”往往是并存的,其自我保健的方法有:在上网时间上要自我约束,特别在夜间上网时间不宜过长;平时要丰富业余生活,比如外出旅游、和朋友聊天、参加一些体育锻炼等;出现早期症状,应及时停止操作并休息;一旦出现IAD(互联网成瘾综合征,是一种现代的新形式的心理疾病),尽早就医。(参考南国都市报)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