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青少年心理 > 网瘾早恋 > 关于网瘾的最常见的问题
 

关于网瘾的最常见的问题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0/7/30   浏览次数:1504  

    问题一:上网时间过长(平均每天8小时以上)是否代表有网瘾? 目前,有部分人质疑是不是每天上网的时间过长就代表有网瘾呢?对此,据王相兰医生介绍,其实对于网络成瘾目前在医学上没有公认的标准,甚至网瘾是否列入心理疾病也还在争论之中。所谓“网瘾”根本上是指一种不恰当的网络使用方式,是对互联网作为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或服务的沉迷,如沟通途径(即时信息、论坛等)、游戏、色情(图片、视频及服务等)、阅读(小说或其他)、金钱(或代币)以及材料收集(某类图片、视频或文字等),等等,所以真正令部分人沉迷的是这些“内容”,显然其中绝大部分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书籍、交换、电话、电视、游戏机等)获得的,而并不必须依赖互联网,只是互联网更为便利和隐蔽罢了。 同时指出单单凭上网时间来判断网瘾是片面的,无论是6小时,还是8小时,如果没有其他方面(如是否非工作、学习目的的不必要使用,无法使用网络时的心身状态,对学习、工作、家庭责任等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问题持续存在的时间,等等)的综合分析,都不能作为网瘾的标准。 因此,不能片面地从上网时间的长短判断是否有网瘾。

    问题二:多长时间进行一次体检是最好的?不同人群有不同吗?为什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很多疾病的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而一旦出现症状也许已经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体检能帮助我们找出身体中的隐患,进而帮助我们及早采取必要措施和适当处理,不但可以维护健康,更能促进健康。那么最好多长时间进行一次体检呢? 据介绍,体检时间因人而宜。一般健康人群每年一次即可,但随年龄增长体检项目应有变化,一般35岁以上应进行更为全面的体检。对于以往有某方面疾病的人群,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定期检查。医学上常有临床意义不大的检查发现,如肝脏小血管瘤、小囊肿等,由于一般没有自觉不适症状,医生多数要求三个月至半年复查一次,主要观察有无变化,经多次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时可进一步延长复查间隔。

    问题三:建议每天锻炼时间是多久?肥胖人士需要减肥的话,每天锻炼的时间和强度是多少?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个口号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在我们忙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每天锻炼要多久才有效果呢?医生建议:从心身保健的角度来讲,每天坚持慢跑30~40分钟,运动时心率每分钟110次,是比较适合的锻炼方式。规律性的(如每周一到两次)集体性的球类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有益于人际沟通,还可以加强归属感,也是比较好的锻炼方式。对于希望通过运动减肥的人士,最好咨询医疗结构的营养专家,在合理安排饮食的基础上,根据能量消耗需要来安排每天的运动。盲目的高强度运动对健康不利,应该避免。

    问题四:长期使用手机上网是否会影响健康?影响健康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我国的手机网民越来越多,手机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医生阐释:长期、每天长时间使用手机浏览信息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由于手机屏幕限制,一般字体较小,常需要近距离观看,所以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眼肌疲劳,并可能影响视力,尤其屏幕亮度较强或较弱时。(2)若有人习惯躺在床上使用的话,则对视力影响更为明显的同时,还需考虑辐射的影响,因为这时手机经常会放置在枕边以便随手查看。

    手机的辐射除对人的神经、血液、免疫系统及眼部等造成损害外,还对人体的生殖和胚胎发育有影响,对男性的生殖功能影响明显,如使精子数量明显减少,精子活力不足。对女性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为:使女性月经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另外疯狂发短信聊Q导致“黑莓拇指”,经常编写短信,聊Q会导致拇指翻转,使用过度者还可能会发生溃疡和水疱。手长期使用手机上网还会出现的现代心理病症--“手机依赖症”等。 问题五:半夜起来“偷菜”属于什么样的状态,是否有网瘾或者心理疾病? 随着“开心农场”等娱乐游戏风靡互联网,“偷菜”瞬间蹿红网络,席卷网民生活。于是,“你’偷‘了吗?”便成为大家见面的招呼语。

    还有不少人甚至半夜起来“偷菜”,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 据医生解释:一般来说,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收菜的人多数成就动机比较强,不甘落后,遇事喜欢较真,做事也比较认真,而且这种现象多数出现在接触游戏的早期,和这时兴趣、好奇心、探索欲比较强有关系。除了有特别原因而使游戏被附加了特殊意义(如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很少有人会长时间坚持这样的行为方式,所以一般不说明有网瘾或心理疾病。 “偷菜”满足了玩家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虚拟世界里得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也宣泄了工作和生活中的负面情绪,适当地玩可以起到排解压力的作用,但是过度沉溺于“偷”,则可能会把释放压力转变为增加压力,导致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神经衰弱等症状,影响正常交往和生活,玩家要学会心理调适,毕竟作为一个游戏,只是用来减压的一种方式,要适可而止。

     问题六:有很多网民认为网络对他们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这种负面的影响是否真的来源于网络? v互联网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一个新兴的信息传递方式,在弘扬文明,传播先进文化和进步理念,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有很多网民认为网络对他们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这种负面的影响是否真的来源于网络? 医生介绍:首先,和电视、电子游戏一样,网络对多数人都有比较大的吸引力,如果不能恰当使用,容易耗费过多的时间,从而影响自己其他任务的完成,而带来心理压力。

    其次,网络的开放性、便利性、私密性等特点,使不良信息的获得变得可能而且安全,这些信息可能对部分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第三,网络把更多的人留在了家里或网吧,减少了和其他人面对面的交往,长期如此可能增加孤独感,弱化归属感。第四,网络虽然提供海量信息,但我们能接触到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加上网络信息本身具有倾向性,如对一些社会现象似乎负面信息更多,同时由于零后果造成不少用户经常倾向于发表具有情感发泄性质的言论,这都容易造成我们获取信息的片面和偏向,若不能很好判断则可能带来不良心理影响。网络本质上是一种媒介工具,无所谓好与坏,关键是如何使用。

    问题七:部分网友有浏览不良信息网站的习惯,长期浏览不良信息网站是否对身心健康有害?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 网络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健康信息,不良信息网站随处可见,网友也慢慢地被污染了。长期浏览不良信息网站是否对身心健康有害呢?为此,王相兰医生介绍:长期接触不良信息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说有好处的话,主要可能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的好奇心。 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人肉体、精神和感情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严重者甚至几乎断绝了与亲友们的来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人们在网上可能是偶然发现不良的网页,但观看这些内容一旦成为习惯,就会欲罢不能了。这种不良网站的内容就像毒品一样,使你上瘾痴迷,越陷越深。过分沉迷不良网站,只会令自己对其他事越来越麻木,要不断寻求更刺激的东西才可以满足,造成恶性循环。整日沉浸在虚拟的不良网站中,久而久之就会将现实和剧情混淆不清,渐渐分不清现实与幻想。 问题八:网络对性健康和性教育的普及有帮助吗? 性,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也让人充满了好奇,许多人获取性知识都是通过网络的途径。网络对性健康和性教育的普及有帮助吗?据此,王相兰医生介绍: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性健康和性教育普及肯定是有帮助的。关键权威机构如何利用,以及使用者如何辨别科普与广告、不良信息。

    在近期举行的“网络时代与青少年健康教育研讨会”上,网络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领域应承担的角色成为专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来自教育、医学、新闻、网络界人士与青少年性教育专家认为,因特网的普及打破了受教育者与学校、家庭间的传统沟通模式,网络的个性化服务和互动性特色使青少年健康教育遭遇尴尬。因此,利用网络手段,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青春期文化,才能适应对青少年健康教育的需要。网上青少年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性道德教育和性知识科普宣传方面,帮助青少年培养道德坚定性,形成健康的人格,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避免在生活中的过失、错误、痛苦和不幸,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问题九:凤姐等网络红人受网友的关注和热捧,你觉得是出于网民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凤姐等人成名飘红的过程中,都隐约可见背后操盘手的身影。这些背后的策划者为什么可以操盘成功呢?

    介绍:社会大背景显然就是“眼球经济”。这些网络红人能够红起来的原因,首先不排除事件背后的策划,其次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是网民的求变、思进但又苦无方法的榜样示范作用。尽管如此,多数参与其中的网民可能只是“看热闹”的心态,部分人则出于发自内心的支持,这部分人可能更多看到这些红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可能寄托了自己社会或人生的理想。如果想消除这种现象,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漠视。

    问题十:“低碳”生活与个人健康的有联系吗?具体有什么联系?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达到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的目的。其主旨可以概括为:衣食住行都保持一个适当的度,不吝啬、不浪费、多运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俭”二字很好地概括了这个意思。 医生的观点是:低碳生活的核心就是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如果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对改善整个自然环境当然有积极意义,进而当然有益于我们自身的心身健康。  
   
    一个人过的生活到底是低碳还是高碳,是通过“碳足迹”来衡量的。“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碳消耗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低碳”生活其实与我们密不可分,例如:每天少开一会儿电脑,出行多乘公交车,脏衣服用手洗……“低碳生活”不仅节能减排,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低碳生活可以说与健康生活是挂钩的。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