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是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学习成绩属于中上等。接受GCAP测试之前,他的第一专业志愿已经锁定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大家都说这个专业非常好!”张晓这样说,“我的同学、老师和家里人都说这个专业是新兴专业,比较热门,发展前景不错。而且我的成绩还可以,不太担心别人把我挤下来。”
但是GCAP的测试结果却发现,张晓的社交能力非常出色,但是逻辑思维能力却一般。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非常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大量专业课也强调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样看来,电子信息工程应该不是最适合他的专业。如果一定要选,咨询师的建议是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大学四年可能学得很艰苦,很乏味,而且专业成绩不会很突出。(注:为保护个人隐私,文中人物为化名。)
咨询专家点评
很多人都有体会,热门专业竞争激烈,没有实力的学生不敢轻易报考。但是这种热门专业是否适合自己,考生、家长和老师在决策或者给建议时,很难考虑周全。
成绩优秀的考生,有资本应对同学之间的任何竞争。但是自身的个性特征、兴趣类型是否适合专业学习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意识得到。
在心理测量与教育测量学界,已有比较成熟的测量工具可以测试每个人的独特性,测评人与专业、职业的匹配程度。类似的测量技术在美、日以及台湾地区,已有广泛应用。
如果考生成绩突出,在选择热门专业的时候,最好抱有一点警惕心。除了专业冷热、职业方向等外在因素,也需要分析自己的内在优势和劣势。在很大程度上,这将决定考生的大学学习能否有收获,职业发展能否及时转入正确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