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医护人员不断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随之,日趋加重的职业压力,对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保障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是维系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充分医疗保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之一。 职业压力是医护人员难免要面对的问题。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有外部和内部两个来源。外部压力包括:工作性质与工作强度方面、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社会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家庭方面等等。学习的压力,追求完美和成就感的潜意识,同行之间竞争激烈等等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医护人员经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其他人(包括行业内部和患方)沟通、协调方方面面的事物,而患方常常带着不信任感从各种媒体获得大量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的医疗信息,并以此提出各种要求。医患关系的特点又是以患方的现存问题为中心的,并经常围绕他们的精神、心理、社会问题(如窘迫、恐惧、失落等)进行工作,导致工作中过度接触到伤痛、残疾、死亡和压抑的氛围。同时,解决患方的包括疾病诊治、医药费用、家庭矛盾等等社会和家庭问题大多不属于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而且解决的方法常常不容易获得,而在有些情况下,一些疾病的治愈根本不在现代医学的范围,
但患方的期望却又通常高于目前的医疗水平,由此产生了种种情绪和不满,自然医护人员就成为了背负“莫须有”罪名的牺牲品。另外,医疗属于高风险职业,医疗过程中的一个小小失误就可能给患方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患方不能理解,就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给医护带来心理阴影,工作情景必然令人沮丧。内部压力来自于医护人员本身。医护人员自身的压力产生于个体的性格、个人家庭矛盾、个体的适应能力等。长期的职业压力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情绪,严重者会造成心身耗竭。耗竭是由于过度应激等导致的一种完全的躯体和精神的衰竭,是对过高压力或不满意工作的一种反应,在心理上产生拒绝,在态度和行为上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耗竭可以导致对工作的厌恶感,表现为服务质量退化或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失去同情心,工作效率低,死板、固执、讥讽人等不良后果。
医护人员群体内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有所不同。大医院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更为突出。调查研究显示,小医院医生、社区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对大医院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这表明,医生的心理问题与工作压力有关,大医院医生往往要承受的更大的压力。风险越大的科室,医护人员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与所处岗位的风险成正比。例如重症监护室、急诊、肿瘤等科室。年轻医护人员本身心态并不成熟,加上从业时间不长、经验欠缺,容易全身心去投入,让自己的情绪无形中失去控制、患得患失,从而导致狂躁、焦虑等心理问题。女性医护人员更要特别的给与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
研究表明:女性医护人员长期处在充满应激原的环境中时,面对千差万别的病人和生离死别的场面,工作过度紧张,工作对象复杂,责任重,风险大,行为后果直接,生活不规律,会导致身心疲惫,心理负荷重。频繁值班会导致的生物节律紊乱、膳食结构改变会引起人体免疫机能下降、精神高度紧张与体力负荷累积。生活单调、乏味容易导致消极情绪产生。因此,需要尽可能给女性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生活、工作环境,并运用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手段对女性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从而纠正人格特征的偏差。
医护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医疗卫生体系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时时刻刻守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通过建立完善的系统和心理援助计划,良好地解决医护人员由于长期处于工作紧张状态,频繁加班以及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等原因产生的焦虑、抑郁、神经衰弱、情绪易失控等心理问题,是广大患者健康利益的重要保证。
给你一万年,能否用血汗去凝固坚强的心灵筑起一道巍峨不倒的长城吗?给你一秒钟,能否用刻满了世态炎凉、流淌着辛勤汗水的脊梁支撑起万丈千钧的大山吗?
需要多少个一瞬,勇敢的海燕能够呐喊着冲破天空的阴霾迎来万缕和煦的阳光呢?又要几个四季的轮回,温柔的春风才能挥动执著的手臂拂去心田冰雪封固的枷锁呢?
让纯洁的圣光去驱散正在暗暗扩大的心理亚健康的阴影吧!让快乐的甘泉洗去与病魔拼搏的天使的满身征尘吧!让健康卫士的生命之弓一张一弛、永不绷断吧!让岁月的长河承载着滔滔不绝的热情流注心海吧!
医护人员和患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随着整个社会人群素质的逐渐提高和卫生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医护人员和患者一定会相互理解、心手相连,一道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精力旺盛地奏响和谐的节拍不断奋笔书写健康、美好的明天!
学心理咨询,优化人生,家家心理,您理想的心灵家园......
报名电话:0539—8303828 2022112
临沂家家心理咨询教育中心 齐鲁心理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