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有利于青春期孩子的成长。这种关系具有交流信息、提供支持和参谋劝告等功能,并且有助于提高少男少女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尊感,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还指出伙伴群体对人格发展的好处,即它有助于缓解青春期的心理压力。青少年的伙伴群体可以发挥如下几项积极功能。
(1)抑制青春期的躁动性。研究显示,孩子学习克制自己的冲动,大多是通过与伙伴之间的交往,而不是通过与家庭和学校的相互关系所起的作用。
(2)获得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获得独立性。伙伴群体把孩子们从对家庭的依赖引向较为独立的生活。
(3)提供机会使孩子们去体验各种思想、情感和行为。因为在伙伴群体中有许多对话、讨论、争论甚至会发生冲突和必须解决相互的矛盾,这有助于锻炼孩子们的性格。
(4)培养正确的性态度和性别角色行为。研究证明,科学的性态度和性别角色行为可以通过伙伴群体的相互影响而得到初步培养,这种影响通常在父母对孩子冷淡和忽视的情况下更显重要。
(5)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社会价值观。伙伴群体的交往数量和质量都关系到孩子们的道德发育水平。
(6)提高和维护孩子们的自尊感。青春期少男少女可能通过伙伴群体参与社会生活,这有助于他们以间接的方式去获得、保留或公开某些信息,从而维护或增强自尊感。
青春期孩子们建立友情的好处还在于它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心理调适、社会适应和对学校生活的调适。
研究表明,朋友关系较为满意与和谐的青少年,一般在自尊感、体谅他人的感情方面较明显,孤独感较少;他们在同学中较受欢迎,也能悦纳朋友,显示出与社会要求相一致的为人处世方法和技巧;他们在学校里往往也是好学生,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和较好的考试成绩。 尽管研究者们的说法并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伙伴群体中的友谊关系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理发育、社交能力的培养及学习进步都有积极作用。
这种友谊关系中既有激励、制约,又有示范、规劝、引导、安抚等等效应,对青少年获得健康的情感、保持良好行为和纠正不良行为所起的作用,往往不亚于家庭、学校和其他管教机构。这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自助与互教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