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首日,本市11岁女孩在校跳楼身亡。这一事件令不少家长深感惋惜,“如果学校心理老师能主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指导家长开展有效的学生心理干预,一定能大大减少孩子的心理问题。”据调查,本市中小学真正能有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学校并不多,不少学生甚至连学校心理老师是谁都不知道。学校不重视,以及自身在学校所处地位的边缘化,使心理老师在工作中感到举步维艰。 学生“想不通”时不找老师倾诉 本市中小学都设有心理辅导老师,但有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学校却并不多。“老师只会关注我们的学习成绩,我们想不通的时候也绝对不会找老师说。”不少学生坦言,自己根本不知道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是谁。 “得不到学校支持,我们单枪匹马很难开展工作。”不少心理老师称,在学校地位低让他们的工作得不到认可。目前学校虽设心理咨询室,但没形成心理教师队伍的完全专职化,持证上岗的心理教师有限。过去本市曾零散地组织过心理教师培训,但缺乏完善的课程标准,培训没有形成系统。 “学生不说,老师就袖手旁观?” 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心理辅导老师、静安小学王晨骊认为,学生不主动找老师诉苦是正常现象,但老师必须联合各学科老师、班主任及家长主动出击。 在静安小学的校园橱窗里,陈列着名叫QQ、小猫等多位学校心理辅导组老师的照片,小朋友们可随时将自己的“不高兴”写在小本子里,通过王晨骊老师交给自己想要倾诉的老师,让他们信任的老师写下对自己的关怀和建议。 曾有一名学生在“情绪簿”上写下“为什么最近我老是爱哭”后,第一时间得到了帮助,抑郁症倾向得到有效缓解。这些辅导组的老师及班主任都经过培训,掌握一定心理辅导理念和技巧。不过,在转交学生“情绪簿”时,如果发现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王老师还是会第一时间拦截下来,并亲自联合相关老师及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家长也会主动写下自己在亲子交流中遇到的难题,以方便班主任“对号入座”安排其参加适合的学校家长心理辅导培训讲座。 危机防御机制要做在平时 随着中小学心理辅导老师的普及化和专业化进一步深入发展,市教科院普教所心理室主任沈之菲认为,心理老师必将越来越为学校各科老师所接受。学校相关负责人也需要防止心理老师边缘化的现象,发动所有老师配合一起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在学校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危机防御机制也刻不容缓,对于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更要做在平时。 “不少中职校通过在班中设立同伴心理辅导员来配合老师做好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其实,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帮助他们找到爱好,建立良好的同辈关系,在需要帮助和排解苦闷的关键时刻有人可找。”当然,沈之菲也认为,学生心理问题不仅仅是教育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尊重和理解,比如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决策,从而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生活乐趣。 拟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针对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的中小学生日益凸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本市已制订《2008年——2010年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规范学校心理教师队伍。 根据《计划》,本市明确将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准入制,以及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督导制度。在学生与心理教师人数配备比例上,每校至少保证1名。各区县也将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三年内争取建立3——4个区县示范中心,确立50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此外,本市还酝酿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依托医学专家、学校心理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青少年危机预防,以及干预网络、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