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青少年心理 > 学习障碍 > 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思考
 

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思考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09/6/11   浏览次数:2192  

    在我的咨询中,常常会有一些想法在脑海里打转,我喜欢思考,也试着采用自创的方法解决在咨询中遇到的问题。我把平时流下的只言片语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咨询师要相信咨询中的感觉——直觉
                    ——谈咨询师的自我暴露度

    一次团体督导,我想到了宝蕊老师给我做个人督导时候的做法。她不再围绕来谈者的情况了解,单刀直入问我的问题。你怎样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你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何以见得呢?等等,让我应接不暇,我哪里想过这么多问题呢?宝蕊老师把我问她的问题又丢给了我。原本我在责备对方的,可是老师让我看到自己的问题。个人督导让我收获很大,如雷灌顶。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老师回美国了,我们同学继续做团体督导。这次我们督导的是梦的个案。她先讲述自己做的个案。

    那是一个上初中一年级的女生,长得高大,足有1.7米的个头,很健壮,她分别向学校的两位年轻女老师表达她的爱慕之情,写信、打电话,其中一位老师把这件事情说了出来,是老师们怀疑她有同性恋倾向。

    我发现咨询师一开始就对老师有成见,不信任所有老师,抱着要弄清楚事情的态度来做咨询。

    在咨询中又有很多问题没有向学生求证,问题就出现了。

    为什么你不求证?为什么你有很多的猜测?

    为什么那些老师你都不信任呢?

    你对老师怎么看待?

    由此我不再管来谈者了,直接对着咨询师。一点也不客气,像发连珠炮地对着她。她一边说问得很好,一边在搜索自己的成长经历,对老师的不满意、生活中的小事情、老师的苛责要求,似乎有哭,可又没有哭。

    我好像也意识到自己的咄咄逼人,这样不太好,有了顾虑,于是提出自己的感觉:“是不是挖得太深?”她仍然要说继续。我便放下自己的顾虑,继续问问题。“老师的哪些品质让你不舒服?”我不再问下去了,很像是在做个别咨询。同时她的双臂一直抱在胸前,脚却踩在板凳的衬上,身体成一个圈,也就是一个圆了。事后我们谈到她的身体语言,她也提到了自己的身体在说话,可是当时她也忽视自己的内心。我做得有点过了。

    这个情景让我想起一次在我们的心理沙龙中的一个女人。她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住了。当时我是后来进入的,听了一下她的描述,就有很强的不安全感:这里可是有很多她不认识的人呀!她会不会后悔呢?脑海里这样想着,很想打断她的话,一想今天又不是我主持,会不会给人喧宾夺主的感受呢?主持人会不会认为是多此一举呢?就没有多嘴。事后那位描述被丈夫砍了24刀的女人再也没有出现过。我把自己的想法说与同学听,她告诉我,那女人只不过是想得到别人的同情,想得到一点募捐。难怪她再也没有出现了。

    度,咨询中的度如何把握呢?

    我想我的两次直觉都在告诉我不能再说下去了,因为一些顾虑而错过了,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后果,越过了来谈者的心理防线,导致他们的一些不必要的过度暴露。现在想来在咨询中还是要跟着咨询师的感觉走。也许他不知道在这个公开场合,这么多人的地方要学会保护自己,大多数因为从来就没有人来听她说这些,或者这些氛围让她不吐不快,但是事后她有没有后悔呢?她怕见这些人吗?毕竟她曾经裸露过自己呀!作为咨询师要注意这个问题。就要提出自己的观察和反映,不能让伤害存在。

    后来在《人性的迷失与复归》(江光荣著2000年版,湖北教育出版社P36)一书中看到江光荣用“跟着感觉走”来描述罗杰斯,因为罗杰斯自己常常提到“我可以信任我的感觉”。他曾经直截了当地表达这样的看法:“很长时间以来及至现在,我领悟到一个基本的东西:你感觉到某件事值得做,它就是值得做的。换句话说,我悟出来,在某个情境中,我的整个身心的感受比我的智慧更值得信赖。”罗杰斯称这种“身体感觉”的智慧叫“机体智慧”。正是这种相信自己的直觉、直接经验的执着,使他成为惟一既得到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56),又得到她的杰出专业贡献奖(1972)的心理学家。

    我想,作为心理咨询师是很有必要关注并听从自己内心声音的指引,或许收获会更大。我的《呼吸在咨询中的运用》一文就介绍了我听从自己内心声音的意外效果。(见《第二届人本心理学国际会议论文集》P36)

    咨询室里的第三者只是个导火索
                            ——谈来谈者原则的咨询模式

    常常在咨询室里来谈者总是从第三人谈起,他怎样好、怎样坏等,令我是如此地伤心,我忍受不了他了。在我做咨询时,很容易与来谈者一起探讨第三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乎两人都进入同情第三人或者讨厌甚至憎恶第三人了。

    以前的我常常如此,就是今天的我在做咨询时也还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据我的经验,这样咨询下去,咨询师就掉进了来谈者设下的陷阱。对来谈者的好处是尽了力地宣泄,咨询师做了很好的聆听和陪伴。对来谈者的坏处就是延误了治疗来谈者的进程,无疑拉长了咨询的时间和次数,也可能对来谈者于事无补,最后导致咨询中断,来谈者其实没得到任何好处。

    对咨询师来说,要探讨的东西就多了:为什么只在外围作战?为什么同情或者厌恶甚至憎恶第三人?为什么看不到来谈者的问题?这些问题咨询师要好好反省。如不是早自我觉知,不仅会中断咨询,个人也失去了一个成长的机会。所以,督导是一定要见的。

    所以,本着来谈者的原则,每次咨询我就试着去感受来谈者的情绪和心情,把他提出的问题再回到他的身上,尽管有时候会遇到他的阻抗,但是一般情况下他是能够接受的,结束时还给他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心理咨询中故事的运用

    在我的咨询中,我发现用故事来告诉来谈者他的问题或者问题的核心,往往比我用理论说明,要浅显并让来谈者通俗易懂。于是我收集了一些我认为对我的来谈者有用的故事,来帮助我的解释和说明,发生了很好的作用。以下就是我运用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一、投射(projection)

    弗洛伊德把投射称为“自我把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观念转移到别人,说成别人有这种念头或者想法。”这很象我们中国人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每个人说出的话都代表了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在不能把持住自己时候,就被别人的话语击中,失去了自我,当然就有无穷尽的烦恼了。于是就会我给来谈者讲下面的故事。

    鲜花与野草

    这是台湾陈淑姿写的《心的投射》一文中讲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国王,他很富有,但是他却不快乐,因为他的皇子们不能和睦相处,不但经常争论吵架,而且喜欢私下到国王面前告状,说彼此的坏话。为此,烦恼的国王请最有智慧的人来请教改善的办法。白发苍苍的智者说:“这些皇子就像被宠坏的孩子,他们彼此中伤,互相攻击,是因为专在对方身上挑刺的缘故啊,如果让他们明白这点,相信他们的心态和行为会改变的。”

    国王听了这些很高兴,也就有了主意。隔天他把皇子们都叫到他面前,对他们说:“我相信你们会对我即将派遣卫士去执行的任务感兴趣的。”国王传进第一位卫士,命令道:“我要你寻访国境内每一处地方,带回最美的花朵。”国王又对第二位卫士说:“我要你寻访国境内每一处地方,带回最刺手的野草。”

    两位卫士骑着马出发了。好多天过去了,卫士们终于回来了。当所有人都到齐之后,国王问第一位卫士:“告诉我,这趟旅程你有什么发现?”卫士捧着鲜艳美丽的花朵送到国王面前:“可敬的陛下,我发现您的王国就像一座大花园,到处都开着美丽的花朵!”“除了花朵之外就没有荆棘杂草吗?”“也许有吧,”卫士说:“但是我一心寻找花儿,就看不到杂草了。”

    国王问第二位卫士:“告诉我,这趟旅程你有什么发现?”卫士捧着一大把野草送到国王面前:“可敬的陛下,我发现您的王国就像一片荒野,到处都长着野草,很多还是有毒的!”“除了野草之外就没有鲜花吗?”“也许有吧,”卫士说“但是我一心寻找杂草,就看不到鲜花了。”

    卫士们退下后,国王看着留下的鲜花与野草,本想借机训诫皇子们,但是看到他们一个个羞愧地低着头。若有所悟的样子,他也就不想说什么了。

    一心寻找花儿,就看不见杂草,同样,一心寻找杂草,就看不到花儿。你的心里有什么,你就看到什么。所以,在你片面、苛刻的时候,快快放下这种想法,换一种眼光看世界,那儿还有亲密、快乐、美好、友善等着你去发现!当你听到别人的话语时似乎也就多了一份清醒,也就不会轻易地被别人击中。

    这讲的是个古老的故事,常常我还会给当事人讲下面这个故事,似乎更能说明问题。

    佛与狗屎

    这是宋朝两个才子苏东坡与佛印之间发生的事。苏东坡从来就没有在嘴巴上赢过佛印。这一天,他去找佛印,开口就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怀着敬佩的口气说:“你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佛印也想了解苏东坡怎么看他就问:“那你看我像什么呢?”“你像一堆臭狗屎!”苏东坡脱口而出。听得佛印楞在那儿。苏东坡兴高采烈地回家了。一路上都在想:我终于赢过那老秃驴。苏小妹见哥哥的表情,就问他什么事这么高兴。苏东坡便把上面的事说于妹妹听。苏小妹一听,说:“佛教说‘像由心生’,佛印心中有佛所以他看见谁都是佛;你心里是臭狗屎,所以你看他是臭狗屎。”听了妹妹的话,苏东坡不语了,知道自己又输了。

    我常常听到学生跟我说:谁谁谁说我小心眼啦,谁谁说我长得丑呀!听了心里很不舒服。我讲了这些后,学生心里就觉得舒服多了。他们就不会轻易地认同他人的说法了。

二、同理心(Empathy)

    常常有家长来做咨询,说我那儿子就是不听话。这里就有一个家长告诉我:因为英语老师当着全班的面说他“怎么那么不知羞,上课了还与同学说话?”但是儿子说根本就不是他在说话,老师冤枉了他,他不服气,与老师争辩起来。他后来也没有告诉我们,还是他的同学告诉我,我才知道的。我知道后对他批评,但是我说的没有效果,儿子的英语成绩就滑下来了。我着急,问儿子,他也不说。我知道他对英语老师不满,课也不听,上课就睡觉。我真是拿他没有办法呀!

    家长很是苦恼。我就问家长:当时您是怎么看待儿子的情绪?

    家长:我当然要站在老师的立场上说他呀!上课怎么能说话呢?就算不是你,老师冤枉了你。你也不应该在课堂上与老师争辩呀!老师的权威、上课的秩序,同学们的时间,你有没有考虑呢?

    如果是您,您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情绪?我想他会很生气。那您是否可以理解他一些呢?但是他还是错了呀!我怎么能赞同他呢?那以后他不与老师的关系更糟糕!

    家长有很多担心,总之是怕得罪老师,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好,可是这样是不是就有个好结果呢?家长也承认孩子的目前表现的确让人担忧。家长就问:那我该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我就会给家长讲下面这个故事。

    啄米的王子与年轻人

    有个国王,国家很富强,可王子却得了个怪病:年轻的王子只会爬在地上像一只公鸡一样啄米吃。国王请了不知有多少名医,可是王子依然如故。国王真是伤透了脑筋。这一天,有一个年轻人来到王宫,说自己可以治好王子的病。国王很是怀疑,但是除此之外也名医别的办法,死马当做活马医吧,他准了年轻人。

    年轻人一进王子的房间就学着王子的动作,王子啄米吃,年轻人也啄米吃,王子在地上爬,年轻人也在地上爬。王子第一次抬眼看这个年轻人,感到奇怪,也有人与我一样?他半信半疑。就这样年轻人呆在王子的房间有3个月,两人有了很大的信任,年轻人第一次担起杯子喝水,王子觉得好奇,他也模仿着年轻人的动作喝起水来,他还觉得很好玩呢!就这样年轻人取得了王子的信任,慢慢地把王子的病治好了。从此王子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每当我讲完了这个故事,家长们都要思考一下。是啊,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一开始就给他一个判断:你这是不对的。一个帽子扣下来,孩子当然就不满了,“你怎么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呀?你怎么帮别人说话呀!你怎么就不知道我有多难过呀?算了,反正你理解不了我,我也懒得跟你说。”孩子的心门就此关上了,多可惜呀!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渠道没了。孩子的受伤的伤口也就只有自己慢慢愈合了。可是伤口没有包扎,只要一提起这件事,孩子就气不打一处来,生气、愤怒、不满,还有伤心等等负面情绪全面倒出来,家长当然就没辙了。

    按照开心妈妈屈开老师的说法:包扎伤口、接纳情绪、疏导情绪、正确开导。我想这个故事就是在告诉我们,要有好的同理心,我们首先要看到来谈者的情况,设身处地为来谈者着想,去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而不是站在他之外,去批评、判断。只有设身处地把自己的身份、角色、价值观先放在一边,你才有所了解,也才能感同身受。来谈者才会接纳你信任你。咨询关系才能建立起来,这就是同理心。罗杰斯是这样描述同理心的:“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象’这一品质——这就是Empathy。它对治疗至关重要的。感受来谈者的愤怒、害怕或迷乱,就像那是你的愤怒、害怕或迷乱一样,然而并无你自己的愤怒、害怕或迷乱卷入其中,这就是我们要描述的情形。”(《人性的迷失与复归》江光荣著P.118)

    以上就是我在咨询中常常思考的问题和想法,有一些实用价值,如果你感兴趣不妨试一试看。也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