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青少年心理 > 学习障碍 > 暑期生活成“第三学期”
 

暑期生活成“第三学期”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09/6/11   浏览次数:1518  

核心提示

                                          

    暑假里,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每天忙于“赶场”上课,如陀螺一样,在不同的培训班之间旋转,学习“档期”安排得满满当当。虽然放假了,但各种学习仍是他们暑假的第一要务。这些孩子的假期生活成了学校春秋两个学期之外的“第三学期”。

    近日,记者在与“第三学期”的孩子交流后发现,不少学生反映,奔波在各个培训班之间的他们,放假了却比在学校的时候还要累。

 

    如何让暑假中的孩子脱离“第三学期”的烦恼,教育人士建议要合理安排孩子的暑期时间。   

    培训班上课就像学校

    下午两点多,正是夏日里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树上的知了扯大嗓门叫个不停。此时的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一片繁忙。前来送孩子的车子堵住了大门口,造成了小规模的交通堵塞,大大小小的身影涌进大楼。一个扎小辫的小姑娘,背上背着个大书包,手里拎了壶水,从记者身后蹿出来,边跑边念叨着:“要迟到了,要迟到了。”记者回头看了看,后面还有一些学生在一路小跑,身后跟着的家长大口地喘着气。

    记者走进大楼。二楼一间教室内,40多个小伢儿正在听老师讲课。门外走廊上,排排坐着好些家长,有的拿着矿泉水,不时地拿起来喝几口;有的无聊着,在翻看报纸。他们都是来陪孩子上课的,大多是老年人。   记者连续走了几层楼,大部分教室都在上课,感觉就像在学校里。一位迟到的学生告诉记者,他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在上培训班。  

    暑假生活比上学还要累

    剃着小平头的肖兵(化名),是茅以升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个暑假他妈妈给他报了35天的日托班。“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了,在学校上学都只要7点起床。”肖兵向记者抱怨,他家在五福新村,离学校还比较近。现在为了准时赶到日托班上课,他每天至少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赶路,所以起得比上学的时候还早,“觉都没得睡了”。从上幼儿园开始,肖兵每年暑假都要参加日托班。日托班已经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为了摆脱这年复一年的暑期班,今年暑假开始前肖兵与妈妈就此进行了谈判。经过努力,他得到了“这是最后一次假期上课”的“承诺”。“上这个班确实很烦的。”虽然这是最后一次上日托班了,但肖兵仍一脸烦躁。肖兵的日托班有份课程表:每周一三五上数学,二四上语文。肖兵的英语不太好,他说,现在非常怕妈妈又要他去上英语班。

    跟肖兵一样,许多学生的暑假被五花八门的培训班“瓜分”,“累”是他们普遍的声音。一位学生告诉记者,现在白天要赶各种培训班,要抓紧时间完成培训班的作业,晚上回到家还得做学校留的暑假作业,所以夜深了还迟迟上不了床。“我们是连续两个小时上课的,中间都不休息。”一位学生说, 他所在的培训班甚至没有学校里的“课间十分钟”。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们全都疲惫不堪,头昏脑胀,“到后来根本听不进什么了”。   重复学习让孩子腻烦

    记者调查发现,参加培训的学生一般都参加了两门以上的培训课。

    王玲颖(化名)下学期就要读小学六年级了。这个暑假,她专门从转塘赶到杭州市中心参加两个培训:古筝班和英语班。“其实就是把学校里的知识又学了一遍。”王玲颖在班级里英语成绩比较靠前,而且英语班讲授的语法她在学校里都学过。“爸爸让我来再巩固巩固。其实,我都学腻了。”而另外一位读四年级的文文(化名)刚好相反,她到英语班上课是“超前学习”。在家长的安排下,文文每个暑假都要到剑桥英语培训班报到,今年才11岁的文文,现在已经过了英语一级测验。说到文文的英语水平,文文的奶奶宋阿姨脸上堆满了笑,她告诉记者,现在小伢儿的竞争也很激烈,虽然这些知识以后学校都会教的,但别家的孩子暑假时间都在提前学习,自己家的小孩也不能落下。“等新学期开学,学校的英语课就当复习一下,反正没有什么不好。” 王玲颖告诉记者,她梦想中的暑假是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如今看来,这只能是一个奢望了。“等我上了初中,爸爸肯定让我每个假期都上补习班。”   

    半数家长喜欢送孩子上培训班

    一到暑假,把孩子送进培训班已然成为家长们的“规定动作”。近几年,杭州还曾出现家长们漏夜排队给孩子报培训班的“壮观”场面。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向记者提供了一份由杭州市城调队对市区1000户市民家庭开展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9.8%的市民家庭认为校外教育有必要。有孩子的市民家庭中有64.2%的孩子参加校外培训。其中,过半市民家庭给孩子选择培训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而为弥补在校学习不足,进行补课的达到28.5%。另外,校外教育活动类型的调查中,有50.0%的市民家庭喜欢培训班学习。这些数据表明,家庭对校外培训的支持度高涨。但是,家长们千辛万苦,花钱又花精力的时候,是否想过孩子会不堪重负?   采访中,大多数家长在谈到孩子会不会培训过度时表示,上培训班应该是利大于弊。“现在的小孩子不要看年纪小,竞争相当激烈的。”今年暑假,钱阿姨的孙子除了每天要上文学班外,星期四和星期天还要参加数学班的补习。

    钱阿姨告诉记者,培训班里也搞淘汰制,学习不够好的小孩会在培训班里遭“刷”:“160人只选拔80人,淘汰率很高的!”为了让孩子在暑假里学到更多知识,钱阿姨每天全程陪读,一点怨言都没有,对于培训效果也很是“陶醉”:“学校老师都说我孙子作文写得好,是小神笔!”当问及有没想过孩子这样暑假会不会累了点,一位家长说:“小孩子有什么累的?!上培训班贵着呢,我们送孩子上课也很累的。”

    培训班更像假期“托儿所”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部分家长对培训班的教学效果其实并没有过多的要求,对他们来说,补习班更像是“托儿所”。一位家长道出了一部分人的真正想法。“不上培训班,小孩就没地方放。带到单位去影响不好,放在家里,他只会守着‘两电’,一个电视,一个电脑。孩子年纪小,缺乏自制力,街上诱惑又那么多,万一迷上网吧怎么办?”该家长说,到了培训班,又能学习,又能让老师管着,他们也就省心了。“就算学不到什么,也总比他一个人待在家里好。”一些学生也对记者诉说了他们没地方可玩的烦恼。一个学生对记者说:“刚放暑假的前几天,补习班还没开班,我就在家待着,除了和同学电话聊天就是看电视看书,不知道该做什么,也很无聊的。后来上补习班,每天就有事做了。”没地方可玩不仅是一个孩子的慨叹,越来越多的孩子发现,除了培训班,他们的假期竟无处可去。一位学生家长说,本来给孩子玩的地方,都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收费培训班;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举办的活动也越来越少;去图书馆和书店也只能是看看书。漫长的暑假,孩子们还有哪里可去呢?   

    在学习与休息间寻找平衡点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现在春秋末年的我国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学记》,即提出“藏息相辅”“修游结合”的原则,强调课内与课外、学习与休息相协调。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既能让暑假中的孩子有所收获,又能轻松度假,浙江省青少年维权中心负责人陆保衡说自己也拿捏不好。他告诉记者,很多家长也在为孩子在暑期培训与休息之间寻找平衡点犯愁。“一概不让孩子上培训班,他们就只会玩电脑。适当的培训应该搞,但又不能过分进补。”陆保衡认为,把孩子的暑假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家长,不能只图孩子有人看管,也要为他们的身心考虑。

    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刘如一在接受采访时说,每年假期,家长们都挤破头给孩子报名参加培训班。该中心也曾经吃惊地发现,有个别家长一口气给孩子报五六个班。这种做法是不提倡的。“我们也在一直提醒家长,孩子喜欢的班可以报,不喜欢的就不要强求。”“不一定进了培训班才能学到东西。”刘如一提醒说,暑期本来是安排给学生放松的假期,家长没有必要给孩子填得太满。除了选择培训班外,走进大自然,参加夏令营等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增加知识,不一定非要坐在教室补习。针对有的“第三学期”的孩子已经出现逆反心理,刘如一建议,如果孩子厌烦了,做家长的就没必要硬性给孩子安排培训计划。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