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EAP服务 > 管理心理 > 中秋到“空巢”危机凸显 五成老人孤独难忍
 

中秋到“空巢”危机凸显 五成老人孤独难忍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09/6/11   浏览次数:1422  

记者从中国老年心理关爱研究中心示范基地获悉,该中心对南京400户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58.29%的空巢老人“感到很孤独”,36.78%的人“觉得活着没意思”,更有70.83%的人出现了“失眠”等不良反应。

  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巢家庭”日趋年轻化,孤独不仅袭击老人,还包围了相当一部分中年父母。

  如何解决“空巢危机”,相关专家给出了不少建议。另外,我们也想给大家一个建议,首个中秋小长假,但愿有更多的子女,回家与父母团圆!

  空巢老人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然而,偌大的房子里只剩老人独自生活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每逢合家团聚的日子,总会有一些老人因不能与儿女团圆而黯然神伤。

  接到儿子电话就能兴奋好几天

  故事1:每天靠打电话解解闷

  李秀珍72岁

  好不容易等到李秀珍奶奶挂了电话,社区主任一看通话时间:29分钟!

  李奶奶老伴去世早,女儿年纪轻轻也去世了,唯一的儿子去了国外,已经5年没有回来过了。

  如今,她年龄大了,腿部患有静脉曲张,膝关节还长了骨刺,一动就会疼出一身汗,她也懒得动了。出门时间少,电视成了她的亲密伙伴,但逢年过节一个人,她难免心生孤独,不仅怀念死去的老伴,更思念远在国外的儿子。每次,儿子打电话回家,她总要兴奋好几天,但终究要一个人承受更多的寂寞。

  前年,社区搞了一个“乐龄之家”,专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保姆,社区也为她申请了。保姆一天只来2个小时,更多时候李奶奶爱煲电话粥,每天靠打电话解闷,给熟人打,也给社区打。“我们每次去,她高兴得不得了,拉着我们的手,不聊上1个小时,她是不会让我们走的。”社区主任唐鹤云说,李奶奶真的很孤独。

  故事2:想儿子又怕耽误他工作

  杨燕云68岁

  杨燕云中年得子,在儿子小学时,丈夫因病去世了。

  这些年,杨燕云又当妈又当爹,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儿子很争气,大学考到北京,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

  儿子去北京已经9年了,每次送儿子去火车站,杨燕云就鼻子酸酸的,一掉头就哭得像个泪人。杨燕云说,最关键的是这几年的生活感觉没了重心,很无聊。过去儿子在家,都做儿子喜欢的菜,现在儿子不在,她就一人下下面条凑合。家里也没人聊天,她只好看电视、听广播。出去参加些老年活动,一听到老人们聊自己的儿子结婚了,他们抱孙子了,她心里就空荡荡的。

  儿子工作忙,一年也就回来一次。杨燕云说,马上中秋又到了,三天假不晓得儿子能不能赶得回来,她这几天就开始数日子。“儿子说尽量回来。说实话,我很矛盾,一方面希望他能回南京和我团聚,另一方面,又怕他跑来跑去的,耽误工作。”

  36.78%独居老人:活着没意思

  江苏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以上,不久前,中国老年心理关爱研究中心示范基地,在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的支持下,入户调查了400户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共同居住的60岁以上老人的南京家庭。发现,空巢家庭占66.58 %,他们平均独居了13.65年。

  调查中,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有52.55%的人“感到自己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49.08%的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58.29%的人“感到很孤独”,36.78%的人“觉得活着没意思”。

  中年空巢

  随着出国留学热、随着独生子女外出读书工作,不少中年父母开始独守空房,“空巢家庭”渐趋年轻化。这种不小不老的两口儿一下子从多年的忙儿忙女中解脱出来,突然发现不知道该干什么了,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故事1:太想女儿,她当了陪读妈妈

  丈夫:陈叶文47岁  妻子:王宝玲48岁  女儿:陈菁20岁扬州大学三年级学生

  3年前,陈菁考入扬州大学时,父母充实的心一下子空了,生活失去了“方向感”。原来,王宝玲2000年就“买断”工龄,之后就是以“孩子后勤工作为主”。

  每天,女儿的自行车都是她或老公搬下楼。逢下雨天,她会亲手给女儿穿好雨披。女儿的喜怒哀乐,牵动着他们所有的神经。

  送女儿上大学时,王宝玲一句“我走了”,眼泪也不争气流了下来。本以为时间长了就会好,但失落的情绪变得更强了,她根本不适应。

  如今,夫妻俩在家,大眼瞪小眼地干坐着,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女儿上高中后,为了不影响她学习,家里从来不看电视。现在可以看电视了,可是再好的节目也吸引不了他们。以前,家里吃饭很讲究,注意营养搭配和花色品种。而现在,两口子谁也提不起做饭的兴致了,经常随便炒两个菜,打发一顿。

  “我还当过陪读妈妈。”王宝玲说,一直以为女儿依赖父母,实践证明她更离不开女儿。大一下半年,一周去扬州看女儿一趟的她,干脆在扬州大学旁的邗江路租了一套房子,照顾女儿,更是解除思女之苦。

  故事2:没事做,一天打扫几遍卫生

  丈夫:吴桐57岁内退

  妻子:刘云56岁熊猫集团退休职工

  儿子:吴庆27岁在上海工作

  儿子上了大学,刘云一下没了主心骨,夫妻两人都为孩子有出息而高兴,可是心里非常失落,总感觉家里缺少了什么。

  “头一个星期,由于太想孩子,有时夜里躺在床上我还会掉下眼泪来。”刘云说她现在每天也没事干,只有不停地打扫卫生。过去,她觉得家务事多,如今却乐此不疲,一天拖几次地板,连窗户都被擦得干干净净。

  中年父母要学会“独立”

  南京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崔博士认为,“空巢家庭”年轻化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是生活方式的一种转变。

  崔博士认为,中年父母要化解空巢危机,最好的途径是“求人不如求己”。为人父母者,不仅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也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别为了孩子牺牲全部的自我。在孩子还没成年之前,父母就要未雨绸缪,培养业余爱好,广交朋友,经营好自己的生活。等孩子离家之后,要把生活重心尽快转移到如何谋划自己的生活上来。当然,出门在外的子女,也要尽量多打电话,常回家看看。

  辽宁把“常回家看看”写进法规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这话以后不仅仅是一句歌词,而且变成了法规条文。

  对于在辽宁身为“儿子”“女儿”的人来说,如果今后再不常回家看看父母,很可能会触犯法规受到制裁。《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日前获得辽宁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通过,赡养人要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义务,与老年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应当经常问候、看望。将“精神慰藉”作为赡养人的一项义务写入地方法规,这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首次。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