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在中国的潜在市场很大。据不完全调查,有三分之一的人们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但是真正从业的人们就会发现,真正能够走到诊室来就诊的人还是相当有限。盲目地开展业务,把架子搭得过于铺张,往往会出现尴尬局面。为此,做好市场调查分析就十分必要。
要想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必须了解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上级主管机构对咨询行业的有关政策
由于文化和地域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对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行业的认识有相当大的差异。这在主管部门的态度上能得到集中体现。如果领导非常重视,工作开展起来,将会顺利得多,并且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反之,将会给工作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障碍。这样,如果要开展工作,就必须通过适当途径,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最大限度地争取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支持。
2、所在地区人口分布和大致发病比例
从事咨询与治疗服务,既要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得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以求得事业的良性循环。这就要求从业者详细了解服务总人群的数量,以及发病人群或需要心理帮助人群的大致比例。这可以参考国内有关文献的调查结果来类推,也可以做一个小样本的本地调查,这样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指导自己的投资规模和服务内容及范围。
3、从业机构的数量调查
随着临床心理工作职业化进程的推进,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人员会越来越多,本行业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在从业之前,需要对本地区从业人员和机构做一个简单调查,了解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如果竞争过于激烈,那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否则,只有改行。
4、相关机构的从业状况分析
对于在相关行业机构开展工作多年来积累的资料,需要进行搜索与收集,以了解第一手的丰富信息,指导自己的从业决策。比如,精神病院的门诊情况、学校辅导员的业务状况、综合医院心理门诊的情况、妇联部门的婚姻调解情况,都包含着丰富而生动的信息,是我们开业的重要参考内容。
5、“购买力”分析:
心理学家分析,在人群中,许多人存在心理上的不适乃至痛苦,然而来咨询门诊就诊的人数却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面子和坚忍等民族特性固然有一定作用,恐怕人群中购买力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方面。关于“购买力”问题,可能由于心理障碍患者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差,长期处于生活水平的下层,支付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患者对于支付咨询服务的费用,能够如支出内科外科治疗费用一样有必要会有所考虑。要想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就必须仔细了解当地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购买力”,结合有关政策,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开展适应用户支付能力的相应服务。
心理咨询师的服务领域
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属于助人工作,即帮助人成长。目前,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从业领域大致主要包括以下领域:
1、电话咨询
在我国,电话已经开始普及到城市家庭和部分农村家庭,成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个主要手段并架起人与人交流的桥梁。于是,利用电话帮助那些处于一时极度痛苦和面临危机的人,就成为一种新的需求,这也是心理学服务社会的一种新的途径。电话咨询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业已开设并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欢迎,对于那些处于极度烦恼、痛苦状态的人起到了排忧解难的作用。
电话咨询具有即时性、随时性和便利性的特点。无论是谁,也无论从哪里都可以随时打电话,这一特性,使得求询者容易在比较早期阶段寻求心理上的援助。特别对于因地理原因而很难到咨询机关去咨询的人,或心理抵抗、焦虑较强和羞耻心较重的人,以及对于那些患有重度神经症、抑郁症的人,电话咨询提供了很方便的咨询机会。匿名性是电话咨询的另一重要特点。因为是匿名,电话咨询中,求询者可以随时中止咨询关系,匿名的外套可以促使来访者表露真实的自我。通过匿名还可以出现幻想增幅效果。
2、咨询门诊
心理咨询是来询者就心理、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咨询专业人员进行诉说、商讨和询问,以求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咨询人员的启发和帮助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使来询者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找到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辨明心理问题的性质,寻求摆脱心理困扰的条件和对策,达到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心理素质、提高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问题有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职业选择、教育问题、婚姻家庭等等。用时较短,一般咨询次数为1次至几次。
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和指导性,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对现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
3、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一系列用以改变人们的行为、思想、以及情感的方法。但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改变者(心理治疗者)和被改变者(或病人)都有具体的含义。从改变者来讲,他必须是受过专门训练并且已得到社会或有关机构的认可。这就决定了并非人人都能成为心理治疗者。很多人都可以向别人提供帮助,而且他们的某些帮助可能会非常有效,但只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被称为(或才能成为)心理治疗者。而被改变者则是特指那些已有异常行为和寻求改变的人。
心理治疗者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变态、各种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由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次数更多,经年累月才可完成。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往往要求咨询师有着更高的专业知识要求。
4、集体辅导
对于一些比较集中的人群,比如学校的学生、不方便来访的残疾人朋友或者公司企业员工,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问题解答等。专题可以是以生活工作有关的任何内容,包括婚姻家庭专题、儿童教育专题、社会交往专题、成功素质训练专题。这对于咨询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求他们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广泛的兴趣、丰富的心理卫生知识。
5、社区康复
心理咨询师能够以地区为单位,负责本地区居民精神障碍患者的咨询、预防、康复和就业指导,并提供精神卫生咨询和培训该地区基层卫生保健人员有关精神卫生的基本知识。甚至可以在社区建立多种康复机构,如康复公寓、工疗车间、工疗站等。以通过生活和工作安排,开展各种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社会交往和职业康复训练等,减少精神残疾的程度,培养和训练代偿性生活和工作技能,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使病人早日回归社会。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和完善,这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领域。
6、网上服务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和通讯方法。互联网内容以每月10%的速度增长,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家庭上网率已达到45%、38%和18%。电子信箱、电子杂志、远程教学、远程诊疗、网上咨询等互联网服务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正在改变传统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服务模式。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民数量的激增,适时地参与网上咨询与服务具有广阔的前景,对于扩大咨询师的知名度也大有帮助。目前,主要服务方式有:电子信箱往来回复、在线专家论坛、网上聊天室,网民可以在家享受到方便、快捷、保密的服务。
以上各心理服务领域,咨询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和实际条件,根据当地人们的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从业范围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