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青少年心理 > 青春叛逆 > 从《小时代》看青少年的崛起
 

从《小时代》看青少年的崛起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3/7/12   浏览次数:870  

  这段时间,关于郭敬明《小时代》的争议,变得越来越意味深长。   一开始,这种争议还只是微博上的唇枪舌剑,属于纯粹的民间话语事件。而现在,它得到了许多严肃媒体的关注与确认,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也接连对《小时代》发出声音。

    新华社的一篇评论文章写道,《小时代》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对爱情和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看到了青年一代对友谊地久天长的忠贞不渝,看到了青年一代自立自强的不懈追求,传递的是社会正能量”。

    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写道,《小时代》“在记录、书写、表达一种独特的青春形态”,我们要“尊重少年的心理,跟着游”,挖掘炫的正价值,“试着去欣赏‘想唱就唱,我最闪亮’哲学”。

    可以说,有关《小时代》的争议,发生了转向。争论的中心,不是这部电影本身,甚至也不是郭敬明本人,而是这部电影的最大受众——青少年群体。

    这一代青少年,与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代,与赵薇《致青春》一代,都不一样。他们是消费社会的一代人,从出生到成长,时间上大体与中国经济高速腾飞,社会物质化程度高,消费发达等进程基本吻合。他们的成长,并没有遭遇什么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他们的需求和欲望,经常能得到家庭、商业以及社会生产力的精心呵护与满足。因而,他们是金光闪闪的一代人,也是风平浪静的一代人。

    现在,这代青少年群体获得了消费的权力,在商品消费的意义上,他们的趣味、喜好、生活状态可以决定以他们为受众的电影、文学、音乐、服饰的样式和面貌,可以影响品牌、商业乃至生产力等资源的配置与投放。

    但是,青少年群体并没有获得文化的权力,这使得他们的价值观、生活观以及他们所喜爱的东西,常常被成人主流社会投去异样的打量的眼光,有时甚至得到很低的价值评判。

    人民日报、新华社因其媒体地位的特殊性,在中国,常被视为官方或主流的声音。他们这次对《小时代》发声,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出于文化意图和政治意图。

    从文化意图来说,他们代表了一种为青少年群体和青少年亚文化正名的声音。这种声音试图去翻转诸如“扭曲”、“浅薄”、“拜金”等负面的文化评价,为青少年这个正在崛起的、未来中国社会后备军的群体,为中国经济高速腾飞以来的这一代青少年的价值观、生活观、爱情观等观念,赋予其文化上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从政治意图来说,青少年群体是中国社会的未来,他们还是新世纪中国的新形象、新面目的组成,是“中国梦”等社会政治语汇的关注所在。为新一代青少年确立什么样的风貌,将可能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形象、姿态与前景。

   这一代青少年的崛起,需要社会的正视。放宽视野,我们去看世界各国,几乎每一代青少年群体的崛起,都将不可避免地与既有的主流权力秩序发生冲撞。这大约就像每个人在青春期的时候,都会跟父母和老师拌嘴争吵反叛。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