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 领导者决策中的五大心理陷阱!
 

领导者决策中的五大心理陷阱!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0/11/29   浏览次数:1685  
  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修正了这一假设,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认为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状态。   一般来说,管理者在决策中容易陷入五大心理陷阱:   陷阱一:虚假同感偏差   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会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   和几个朋友一起吃火锅,一个朋友喜欢吃鱼丸,就点了两盘。可是,饭局结束的时候,那两盘鱼丸似乎没有怎么吃,有朋友问“你点的鱼丸,你怎么没有吃多少啊?”那位朋友不好意思地说“我今天胃不太舒服,我觉得鱼丸很好吃,是给你们点的。”大伙儿不置可否。   人们总是无意间夸大自己意见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自己有疑心,就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这种虚假同感偏差使你通过坚信自己信念和判断的正确性,获得了自尊和自豪感,但同时也给你带来了决策和选择的错误。   1977年,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LeeRoss进行了两项简单而有效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虚假同感偏差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知觉和决策的。   在第一项研究中,被试被要求阅读关于一起冲突的资料,并得知有两种对此冲突做出回应的方式。被试需要做以下三件事情:   (1)猜测其他人会选择哪种方式;   (2)说出自己的选择是什么;   (3)分别描述选择这两种回应方式的人的特征属性。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被试选择了两种回应方式中的哪一种,更多的人认为别人会做出和自己同样的选择。这就证明了Ross和同事们的假设——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和自己想的一样,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就是普遍存在人们思维中的虚假同感偏差。   当被试在描述和自己持不同意见者的特征属性时,Ross又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和与自己有相同选择的人相比,人们对于和自己有不同选择的人的人格,做出了更为极端的预测。也就是说,与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不一致的人有点儿不正常!这其实也是一种偏见和偏差。   在第二项研究中,Ross和他的同事们放弃了假想的情境和纸笔的测试,而选择了巨大的挂在身上的广告牌做实验研究。   这次来的被试是一批新的大学生。实验者问他们是否愿意挂上写着“来Joe’s饭店吃饭”的广告牌在校园里闲逛30分钟。实验之前,不告诉被试这家饭店饭菜质量如何,以及他们看上去有多傻。只是告知他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以此作为这样做的唯一动机。不过如果被试不愿意的话,他们完全可以拒绝这样做。   这项实际的实验的结果证实了第一项研究的发现。在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中,62%认为其他人也会同意这么做。在那些拒绝这么做的人中,只有33%的人认为别人会同意挂广告牌。   和上次一样,人们对于“持不同政见者”的人格同样十分极端的预测。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可能会说:“那些拒绝的人是怎么回事?这有什么不好?假正经!”而那些拒绝挂广告牌的人会说:“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真是古怪至极”。   显然,他们的估计以及对别人人格的判断都不是正确的。这种偏差存在于许多人身上,正是由于认为有很多人的信念、价值观与行为同自己的一致,所以人们才坚信自己的判断及行为的正确性。吸烟的女性人普遍认为她身边的很多女性也同她一样吸烟。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似乎沉重的寓言故事。以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木匠带着孩子在地主家干活,木匠干活干得大汗淋漓,就一件一件把自己的衣服脱掉了。这时他想起了孩子,生怕他热着,也一件一件把孩子的衣服给脱掉了。后来孩子被冻死了。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我们喜欢的别人一般也会喜欢;我们厌恶的别人一般也会厌恶。自己喜欢吃米线,于是就开了一家米线馆儿,发现生意并不怎么好;自己热衷于减肥,心里就想着,像自己一样苦苦寻觅减肥之道的人比比皆是,开一家减肥餐厅一定生意兴隆,可是后来发现这也是行不通的。   下面是一些可能导致虚假同感偏差的原因,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   (1)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你非常重要的时候;   (2)当你非常确信并坚定自己的观点或意见的时候;   (3)当你的地位和正常生活受到某种威胁的时候;   (4)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的时候;   (4)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的时候。   陷阱二:证实偏差   证实偏差是指当人们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点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有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而忽略否定这个信念的信息。甚至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资源贬低与他们的看法相左的观点。   证实偏差导致个体过分相信自己判断的准确性,评价一旦形成便不轻易改变。证实偏差其实是人的一种自利性倾向造成的,有选择地去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既存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验证自己观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由此获得自信与自尊的满足感。   最能说明这种知觉偏差的一个例子是《吕氏春秋》中疑邻窃斧的故事。   从前有个丢了一把斧子的人。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人;看那人的脸色神色,也像是偷斧子的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人。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水沟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比如,管理者已经在内心里做出了一项投资决策,或者要发布一项改革政策,他们会召开“象征性会议”,以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美其名曰集思广益。其实,他们的内心里是不情愿的,所以,在召开会议之前,管理者很可能就在盘算,谁最有可能提反对意见,于是,想方设法把这个人或这些人排除在会议之外。有的管理者在开会之前已经定了调子,比如说“我觉得这个项目是可行的,请大家发表一下意见。”于是,就出现了一边倒,与会者争先恐后地为上司的决策 增添证实性的数据与证据。   即便不如此,管理者是真心想倾听一下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但是,面对一些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的反对者,管理者不免大声咳嗽或皱眉头,明白的人自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即便还不如此,有的管理者在听到或看到一些与自己不一致的信息时,总是下意识地认为,他们所说的只是一面之词,而事情本来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严重。而对于暗合的一些说法或证据,甚至如获至宝,深感“英雄所见略同”!   证实偏差也会影响到我们对于下属的看法和评价。比如,你认为小张是一个认真的员工,你就会不自觉地搜集小张工作认真的证据,即使小张工作中出现了纰漏,你也觉得这是偶然的因素所致,不自觉地过滤掉了有关小张工作不认真的信息。反之亦然。   证实偏差是一种过滤性的知觉机制,它会导致我们的信念固着,进而自欺欺人,刚愎自用,做出不利于自己和组织的决策。   陷阱三:代表性偏差   代表性经验判断指人们凭经验已经掌握了一些事物的“代表性特征”,当人们要判断某一事物是否出现时,只需要看这一事物的“代表性特征”是否出现。这样,以两类事件是否具有相似性或代表性特征为依据,通过事件A的相关数据与信息评估事件B。   在做出决策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搜索同类事件出现的结果,并以此作为推理的主要依据。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有用的分析方法。但是在寻找规律或结果的概率分布的过程中,当代表性使得你忽视其他类型的相关信息时,它就会让你误入歧途,从而得到错误的信息,并导致决策的错误。   举一个例子,现在给你一份关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的材料:这位企业家个子不高,显得有些清瘦,眼睛不大但目光犀利,他的成功来自于他顽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竞争动力,但是,自负的神气好像让他有些孤独。他有一个锻炼身体的习惯,每周会花不少时间从事他喜欢的运动,请你猜测一下,这位企业家喜欢的这项运动是什么呢?选项有五个:   (1)快步走路;   (2)一项球类运动;   (3)乒乓球;   (4)一项田径运动   (5)网球。   按照一般的推理思路,你可能会选择网球或乒乓球,因为它们看起来具有企业家可能喜欢的运动的所有特征,但这却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因为,无论是乒乓球还是网球,他们都包含在“球类运动”这个更大的代表性范畴之中。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我们心灵成长的幸福家园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