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EAP服务 > 管理心理 > 关怀孩子,时时刻刻—王怀齐老师谈青少年暴力
 

关怀孩子,时时刻刻—王怀齐老师谈青少年暴力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0/5/24   浏览次数:1276  

      调查档案 心理学对于“暴力”的定义是:“通过一些身体手段去表达自己内心情绪以获取某种内心需求的行为。”究竟哪些原因导致青少年产生暴力行为?新闻回放一 前不久,一段虐狗的DV在某知名视频网站上被疯传:不仅把可怜的小狗从2米高处摔下,有人还把点燃的鞭炮放进了小狗耳朵里,随之又对它一顿棒打,极其残忍的手段活像在上演恐怖片。这一事件在各大论坛受到广泛关注,愤怒的网友通过人肉搜索找到了视频主人公——这个自导自演的拍摄者竟然是宜宾某初中学生。新闻回放二 3月,江苏靖江外国语学校发生一起血案,一名初二学生,因前一天无故旷课,当天上早读课时,班主任朱老师请来了家长。就在朱老师和其母亲交谈时,该男生突然回到座位,从书包里抽出一把20厘米长的水果刀,当着全班50多名同学的面,将老师刺伤。小杜父母介绍,他们和儿子很少交流,儿子平时爱上网打暴力游戏。

 A 青少年是环境的温度计

       青少年是环境的温度计,因为这是一个敏感的群体。”王怀齐老师认为小杜家庭的悲剧不是特殊现象:很多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顾不到孩子,就像小杜的父母一样,孩子缺乏父母管教,体会不到家庭温暖,导致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 一个人的人格发展有两样很重要的东西:自我认同感和安全感。12-20岁是一个人获得自我认同感的关键期。自我认同感来自于各种关系,如果拥有好的交际圈子,跟家长相处得融洽,这些孩子就不太会产生暴力行为,因为在各种关系里他能达到一些一致的反馈,会慢慢形成自我认同,清楚他(她)是谁,就能较好地自我约束和要求。二是安全感,它来自爱和关心,有了被关怀的感受,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接纳,被认同的,会让孩子成长更健康。 人格和暴力行为有一定关系。王怀齐说:“自卑、不合群、有身体缺陷的人更容易有暴力倾向。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受挫-攻击模式,当一个人受挫的时候他会产生暴力欲望,通过攻击来发泄。受挫把外部给他(她)的情绪能量积蓄在内心,暴力行为使它得以释放,形成流动。”除此之外,有些人冲动、敏感、以自我为中心、意志力薄弱、社会观念不强,在被外部激化的情况下诱发暴力的可能性会大一点。 青少年还没有独立的人格、价值观和强大的意志力,容易跟随,看到电视、网络上面的暴力行为会尝试去模仿。自身心理特征加上外界的诱发因素,暴力行为就发生了。

 B 丢失敬畏之心很可怕

      齐老师在分析刺伤老师的学生这一案例时,提到一个关键词:敬畏。这是现在心理学领域讨论较多的话题。以前探讨生命意义,有“自由”、“责任”和“意义”,美国存在主义治疗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如今其内涵又多了“敬畏”。虐狗的少年缺乏一种对生命基本的敬畏心,而后面那位对老师举起刀的学生则没有了对权威的敬畏,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网络世界里没有权威。以前学生的知识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传授,现在只要上网搜索,说不定会看到更全面,更权威的答案。 人一旦无所敬畏是很可怕的,他(她)会变得更混乱,没有保障。相反,常抱敬畏之心的人,行为会有所保留,有所约束,会变得更可靠,更安全。 C 现实感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

      现实感也是一种人心理的基本需要。现在城市家庭模式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忙的时候,孩子没有人陪伴,多在家看电视、上网,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一些孩子看上去开朗、乐观、生活丰富,但内心也许是空虚、孤独的。 住在高楼大厦里的我们都和真正的现实缺乏接触,忘记了清新空气的味道,忘记了触摸一片叶子的感觉,忘记了花开的姿态,我们接触到的更多是些文化符号,这是一种遗憾。 王怀齐指出,失去现实感会让人空虚,空虚会给人带来压抑感。从心理学来解释,无所事事也是一种压力。再者,人需要通过跟现实接触来实现自我价值感,如果这种互动没有了,他(她)的自我价值丢失了,就会有不安全感。没有形成自我价值感的青少年如果总是缺乏接触现实,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让他(她)产生压力、危机感、恐惧感,这样,暴力变成释放恐惧的一种方式了。 多孩子通过电脑、互联网认识世界,那些虚拟的情景成为他认识世界的一部分材料,当这些材料成为他生活内容的重要来源,虚拟的东西对他的影响比现实的东西更大时,他就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了。“也许对于一个沉迷于游戏的孩子来说,血就是一个红色的方块,就是失去一点能量的象征,我们不能一味指责他们痴迷于游戏,而要找到事情的根本原因——缺乏现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孩子对话,找到更合适的改变措施。”王怀齐说。

 D 回归本质,幸福生活
      老师建议家长,对于喜欢网络游戏且对其多次教育未奏效的孩子,请试着去接受一部分,因为它是孩子世界里最重要的一个链接,我们不能完全夺走它。最好的做法是为孩子的生活增加一部分东西,慢慢影响孩子。要相信,现实的东西,如果是有用的,一定比虚拟的东西更能吸引人。家长可以问孩子“你电脑玩累了我们也出去玩玩好不好?”如果家长和孩子出去玩得很开心,他自然就忘了回来玩电脑。 “要关注生命的平衡,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多为家庭投入,为亲子之间的情感投入。关怀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和外界建立沟通。”王怀齐建议。 作为父母,如果他们能够开放自己,多谈一些自己的感受,会起到榜样作用,为家里营造开放、轻松的气氛。谈感受会让彼此的连接更紧密,也会让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想法。这样做对家长也有要求——先打理好自己的生活,然后才能腾出心理空间来关怀孩子,帮助解决孩子的问题和压力。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